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山西省燕麦产业现状及技术发展需求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燕麦是山西北部高寒地区的主要杂粮作物,也是高寒地区的优势作物,符合调产要求。从燕麦生产、科研、加工3个方面阐述了山西省燕麦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山西省燕麦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32.
结合秦巴山区陕西片区29个贫困县的财政扶贫资金的实际配置情况,通过2013~2017年陕西省29个贫困县财政扶贫资金的数据,运用DEA模型对其财政扶贫资金的规模、结构与配置使用效率进行分析,测算其减贫效率,探讨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因素。数据表明:27个贫困县扶贫综合效率为DEA无效,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总体有所下降,减贫效率不高。认为应通过更新扶贫理念,开展针对性分类扶贫、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和资金管理水平,优化扶贫资金配置,使脱贫工作稳步推进,从而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3.
商洛地处秦岭南麓,古为商鞅封邑,凭借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全域旅游发展迅速。“秦岭最美是商洛”和“中国气候康养之都”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商洛被誉为秦岭里最美的地方。但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商洛旅游文化品牌建设还存旅游文化产品支撑不够、旅游文化资源挖掘不深入、旅游文化品牌传播渠道狭窄和旅游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应依托商洛旅游文化资源优势从旅游文化产品支撑、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品牌宣传渠道和旅游产业要素构建等方面全面发力,提升商洛旅游文化品牌知名度,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推动区域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4.
脱贫攻坚中,消费扶贫措施为解决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卖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在乡村振兴下如何巩固消费扶贫成果、如何有效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中总结了陕西消费扶贫产品的主要特征,分析了消费扶贫产品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乡村振兴下消费治贫策略的调整,助力农产品产销对接,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35.
陕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方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近年来,陕西依托其独特的责源和优势,乡村旅游获得了很大发展。但是,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分析了陕西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擂出陕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缺乏科学总体规划、产品开发屡次低、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落后、乡村旅游人才匮乏等同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陕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6.
37.
论企业员工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龙龙 《现代农业》2010,(2):100-101
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如何提高企业缋效的问题上,员工便成为关键之一,所以现在的企业也越来越关注员工激励。如今最剧烈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而人才管理的关键就是激励,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刺,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文章从激励和激励机制的内涵论述了企业员工激励,根据企业现行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员工激励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38.
为探索等离子体处理对甜荞种子的影响,选用晋荞麦3号和晋荞麦7号设置等离子体电流(1.0、1.4、1.8、2.1 A)和次数(1、2、3次)进行发芽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晋荞麦3号种子对其发芽率影响不显著,但对地上部苗高和地下部根长的影响差异显著,且苗高和根长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1.0、1.8、2.1 A剂量处理对苗高的影响显著优于1.4 A剂量处理,平均苗高分别较1.4 A剂量处理增高41.2%、39.9%和38.0%,1.0 A剂量处理3次后苗高最高,达15.06 cm;1.0、1.8 A剂量处理对根长的影响显著优于2.1、1.4 A剂量处理;使用发芽试验的最佳处理(1.1 A处理3次)后,晋荞麦3号比对照增产13.9%,晋荞麦7号比对照减产11.8%。  相似文献   
39.
以花生壳苯酚液化产物(PL)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加成反应的低温反应时间、缩聚反应的高温反应时间以及反应结束时的温度对花生壳苯酚液化产物-甲醛(PLPF)树脂胶合性能的影响,优化了树脂合成工艺,研究了三聚氰胺改性树脂及其PLPF的共混改性工艺,制备出了高耐水性生物质基木材胶黏剂。研究结果表明:当高温反应时间为40 min,最终反应温度为70℃时,可以获得性能优良的PLPF树脂。通过与三聚氰胺改性树脂共混改性PLPF胶黏剂所制试件的胶合强度可知:将PLPF树脂与三聚氰胺以7∶3的质量比共混,可以将共混改性PLPF树脂所制试件的平均胶合强度提高到1.1 MPa;而将改性树脂单独用于胶合板制备时,胶合性能较差。全反射红外光谱图显示,三聚氰胺与PLPF树脂会发生交联反应,改性PLPF树脂的图谱中存在明显的三聚氰胺特征结构,同时,也保留了部分PLPF树脂的特征结构。DSC分析显示,改性PLPF树脂与PLPF树脂相比,固化温度范围变小,反应热降低,热固化反应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40.
河北平山片麻岩山区微地形表层土壤养分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北平山片麻岩山区7种微地形(坡顶、塌陷、巨石背阴、缓台、陡坎、谷坡、U形沟)及原状坡的表层土壤养分测定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不同微地形及原状坡之间表层土壤养分的异质性,为片麻岩山区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微地形、坡向、风化层厚度均影响了表层土壤养分的变化,而微地形是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因子。(2)微地形的表层土壤养分特征多数优于原状坡。其中,U形沟、塌陷和巨石背阴处有机质含量最大(68.94 g/kg,60.71 g/kg,62.77 g/kg),显著高于其他微地形和原状坡,坡顶处最小(22.58 g/kg)。(3)全氮与全磷含量规律基本一致,都在U形沟、塌陷和巨石背阴处最大,缓台和坡顶处较小。全钾含量在坡顶、陡坎、谷坡处最大(11.88 g/kg,12.56 g/kg,11.67 g/kg),塌陷、巨石背阴处较小(9.39 g/kg,9.69 g/kg)。(4)碱解氮含量在U形沟、塌陷和巨石背阴处最大(6.87 mg/kg,6.54 mg/kg,5.93 mg/kg),显著高于其他微地形及原状坡,坡顶处最小(3.75 mg/kg)。U形沟处速效磷含量最大(3.55 mg/kg),塌陷、巨石背阴、陡坎和谷坡次之,这5种微地形显著高于坡顶和原状坡,坡顶处最小(1.27 mg/kg)。速效钾含量在坡顶、陡坎达到最大(60.09 mg/kg,58.27 mg/kg),这2种微地形显著高于其他微地形和原状坡。(5)通过对7种微地形和原状坡的3个坡向的表层土壤养分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出U形沟、塌陷和巨石背阴的土壤养分条件最好,坡顶和原状坡的土壤养分条件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