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4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6篇
  10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广西国有高峰林场不同红锥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旨在为该区红锥人工林合理经营和持续生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红锥纯林、红锥+湿地松混交林、红锥+米老排混交林、红锥+火力楠混交林4种红锥林型人工林0~60 cm土层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红锥林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差异以及变化规律。【结果】4种林型3个土层(0~20、20~40、40~60 cm)间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容重(ρb)、含水率(θg)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均差异显著,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4种林型的SOC、TN、全磷(TP)、θg均表现为逐渐降低,ρb表现为逐渐增大。0~60 cm土层4种林型间SOC、TN、TP、θg、pH值、ρb均差异极显著。其中红锥+米老排混交林土壤SOC、TN、TP、θg和MBC、MBN均最大,pH值和ρb最小;红锥纯林土壤SOC、TN、TP和MBC、MBN均最小,pH值和ρb最大。相关分析表明,MBC与SOC、TP呈显著正相关,与ρb呈显著负相关;MBN与SOC、TN、TP呈显著正相关,与ρb呈显著负相关;SOC、TN、TP与ρb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红锥混交林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质地,且红锥阔叶混交林较红锥针阔混交林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2.
巴兹尔属、滑刃属和长尾属线虫国内新纪录种的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粗尾巴兹尔线虫(Basiria tumida(Colbran,1960),Geraert,1968),采自辽宁省普兰店市五里台的马铃薯根际土壤,其主要鉴定特征是侧区4条侧线,唇区平滑,中食道球发育弱;单卵巢,尾部形状为亚圆柱形到棒状。阿布萨里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absariHusain&Khan,1967)采自辽宁省瓦房店市辣椒和庄河市茄子根际土壤,其主要鉴定特征是侧区4条侧线  相似文献   
33.
甘薯微孔淀粉的制备技术及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淀粉糖化酶、α-淀粉酶、普鲁兰酶水解甘薯淀粉制备一种具有吸附功能的微孔淀粉载体。研究表明,淀粉糖化酶对生甘薯淀粉作用力最强;淀粉糖化酶水解制备甘薯微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温度45℃,pH值4,酶用量为1%,时间24h,水解率为51.52%。微孔淀粉对色素、水溶性维生素、油脂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原淀粉。通过交联反应能明显提高微孔淀粉的结构性能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34.
本文阐述了养鳟业的经济意义和价值,并从养鳟用水和生产方式、苗种生产、食用鱼养成、养鳟饲料、海水养鳟,疾病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养鳟基本技术,同时对我国养鳟历史作了回顾,提出了我国养鳟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5.
以金秀、龙胜、资源、贺州、乐业5个不同地理种源的钩栗种子为试材,在开展移苗阶段后,研究了不同切根长度和生根剂含量组合的处理方式对钩栗育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和处理方式钩栗苗木保存率差异明显,5种处理方式中,贺州种源的地径年生长量均比其他4个种源的地径年生长量大,资源种源的苗高年生长量均比其他4个种源苗高年生长量大.因此,贺州钩栗种源种质可能优于其他4个种源.  相似文献   
36.
中国养鲟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7.
虹鳟的养殖     
虹鳟原产于北美西海岸,1874年方被移入美国东海岸水域驯化饲养。由于其成长迅速、对温度适应范围广、人工繁殖简便易行,加之有商品价值较高等有利条件,逐渐为各地所移养。现在虹鳟养殖已遍布五大洲。尽管虹鳟为北半球产的冷水性鱼类,但已被移养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乃至非洲的最南端。其养殖高度已达到海拔超过4,500米的水域。  相似文献   
38.
本文系统地追述了日本从欧美引进鳟鱼人工产孵技术和虹鳟鱼发眼卵进行养鳟研究和生产事业的成功经验,探讨了我国养鳟研究的方向问题,提出了我国养鳟研究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39.
虹鳟的养殖     
1.生长。虹鳟的适温为8~20℃,在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生长越快,温差10℃生长相差2~3倍,其生长量和累积温度成正比,黑龙江省的平均水温为9℃。虹鳟的生长还直接受到饵料质量和摄食量的影响。饲料营养价值高,生长快。饲料中缺少赖氨酸、色氨酸,尤其缺少蛋氨酸时生长受阻。溶氧量有限而饲养密度过高时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0.
中国养鲟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