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农学 | 2篇 |
综合类 | 49篇 |
农作物 | 3篇 |
水产渔业 | 4篇 |
畜牧兽医 | 71篇 |
园艺 | 4篇 |
植物保护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6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目的]研究植物油、二甲苯为溶剂配制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EC的安全性。[方法]分别试验以二甲苯、精制松树油和棕榈油混合油、精制松树油、棕榈油为溶剂配制的1%甲维盐EC,对斑马鱼、鹌鹑、意大利成年工蜂和家蚕的毒性。[结果]与二甲苯配制的1%甲维盐EC相比,棕榈油配制的1%甲维盐对斑马鱼的安全性有所提高;3种植物油配制的1%甲维盐EC提高了对鹌鹑的安全性;精制松树油和棕榈油混合油配制的1%甲维盐EC提高了对蜜蜂的安全性;棕榈油、精制松树油分别配制的1%甲维盐EC提高了对家蚕的安全性。[结论]该研究为以植物油为溶剂的新型农药的研发和推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2.
33.
34.
应用单抗间接ELISA检测兔出血症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用于检测脏器组织中兔出血症病毒(RHDV)抗原的单抗间接ELISA法,并与血凝试验(HAT)和多克降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比较,在被检的789份样品中,种方法检测结果皆为阴性的有551份,皆为阳性者173份;单抗间接ELISA和多克隆双体夹心ELISA均为阳性者31份;公多克隆双抗体夹心ELIS为阳性者31份;仅HAT为阳性者2份;仅单抗间接ELISA为阳性者1份。实验结果证实,单抗间接 相似文献
35.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离鉴定及其体外传代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临床"高热综合征"病例分离到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经细胞传代和蚀斑克隆.培育成功增殖性能稳定的新毒株,命名为PRRSV-HBR.该毒株接种细胞后能够产生细胞病变(CPE),随传代次数增加毒价显著提升,第45~60代毒价测定达107.5TCID<,50/mL.采用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检测病毒抗原分布在细胞浆中;电镜观察到的病毒粒子呈圆形,直径约50 nm~55 nm.分离株Nsp2基因序列中第483位和535~563位氨基酸存在缺失,属PRRSV变异株.该毒株Nsp2基因序列比较发现,经细胞传40代后第3 115位核苷酸处插入12个碱基序列(GAGATCGCCTTT).用该毒株第5代培养物滴鼻接种试验猪(1.0×104.5TCID<,50),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40.5℃,9 d~12 d)、食欲下降、精神萎靡、消瘦、眼睑水肿、体表淋巴结肿大等,发病率为100%(10/10),死亡率为30%(3/10).研究表明,PRRSV-HBR分离株对靶动物具有高致病力,培育的细胞适应毒株体外繁殖能力稳定,并产生了标志性基因突变,为该病毒致病机理、遗传变异规律、疫苗免疫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
37.
猪细小病毒体外培养适应毒株的培育及动物感染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初产母猪流产胎儿的肠系膜淋巴结中分离到一株猪细小病毒(PPV),采用无污染的猪睾丸传代细胞系(ST)对该毒株传代,培育成一株细胞适应毒株,命名为PPV-HJ毒株。该毒株经ST细胞连续传50代,于第25代起毒价显著提升,第40代毒价维持稳定(107.2 TCID50/mL)。用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染色试验(IPMA)检测表明,病毒感染的阳性细胞染成棕红色,病毒抗原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免疫电镜观察到PPV粒子呈球状,直径约21nm。基因克隆测序证实,该毒株的NS1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PPV-ZJ毒株同源性最高,达98.41%。用该毒株第50代培养物(1×107.2 TCID50/mL)接种35日龄仔猪,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剖检未观察到明显的病理学变化,PCR法在猪的肺脏、扁桃体、腹股沟淋巴结、下颌淋巴结、小肠中检测到病毒核酸,表明该毒株对易感动物具有一定的感染性。本研究成功地培育出一株PPV体外细胞培养适应毒株,其繁殖性能稳定,为今后开展PPV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混合感染的协同致病性研究,以及联合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兔出血症病毒结构蛋白及其降解产物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弗里昂113抽提结合庶糖梯度密度离心法从人工感染兔出血症病兔肚脏组织中纯化RHD病毒,经SDS-PAGE分析,RHDV由一种结构蛋白构成,分子量为60KD,称为VP60。应用抗RHDV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印迹试验表明,VP60可发生蛋白降解,其产物有38KD、28KD和26KD几种多肽成分。 相似文献
39.
2011年第11期的主题策划是“聚焦猪圆环病毒疫苗”,杂志发出后不断有读者打电话咨询有关猪圆环病毒疫苗的应用情况。本刊编辑部特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圆环病毒疫苗研发人刘长明博士/研究员,对猪圆环病毒疫苗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的5个问题进行了解答,仅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0.
日本猪瘟弱毒疫苗的研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科学家发现猪瘟病毒感染猪耐过后可获得坚强免疫力,由此揭开了猪瘟病毒疫苗研究的先河。自上世纪20年代起,科学家采用猪瘟病毒人工感染猪的脏器制备灭活疫苗,为预防本病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灭活疫苗存在免疫期短,免疫力不够坚强,抗母源抗体干扰能力差,免疫保护启动慢等缺点,没能进一步推广应用。上世纪50年初,研究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