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不同抽样比例的土壤侵蚀因子调查精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S、GIS等遥感技术对2009年陕北吴起县SPOT多光谱波段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获取全县及4%抽样比例的土地利用、坡度及坡长因子等土壤侵蚀因子调查精度,结合2009年以1%、0.25%、0.062 5%抽样比例实地调查的数据,分析不同抽样比例下土壤侵蚀因子的精度损失.结果表明:1)4%、1%抽样比例与全县相比,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相似度均达到95%以上,0.25%和0.062 5%抽样比例下精度损失率最大达到-19.49%、-10.03%;2)4%和1%抽样比例下,与全县坡度分布相似度均达到99%以上,0.25%和0.062 5%抽样比例下精度损失率最高达-4.42%;3)4种抽样比例下与全县坡长因子分布相似度均在95%以上.总之,吴起县按照1%的抽样比例调查土壤侵蚀因子既能保证调查精度又能减少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个体优势遗传算法的水稻生育期模型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快速并准确估算作物生育期模型参数。【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型遗传算法——个体优势遗传算法(individual advantages genetic algorithm,IAGA),并应用于水稻生育期模型参数估算。在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个体优势算子,并改进了变异算子及种群更新策略。以完全嵌入方式耦合RiceGrow和ORYZA2000水稻生育期模型,实现了模型参数的自动率定。利用汕优63等5个水稻品种在徐州、高要等地的多年田间试验资料,对IAGA算法的有效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1)试验验证结果的RMSE<3.05 d,NRMSE<3.19%,MDA<2.41 d,R2>0.9885,表明利用IAGA获得的模型参数准确性较高。(2)调参的实测数据量大小对调参结果影响不大。由3年数据增加到6年数据,试验拟合结果最大NRMSE值由2.58%增大到3.08%,增加了0.5%。选择隔年并包含全生育期天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调参数据,可以获得较准确的模型参数值。(3)IAGA与复合形混合演化算法、遗传模拟退火算法以及标准粒子群算法相比,可获得更准确的模型参数值。【结论】IAGA算法可以实现水稻生育期模型参数的自动率定,为作物生长模型参数的快速准确估算提供了一种有效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斯函数的水稻叶曲线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高斯函数为基础构建空间曲线模型,模拟研究水稻叶曲线空间变化特征。【方法】基于不同年份与施氮水平的水稻桶栽试验,定期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FastScan获取水稻主茎不同叶位叶曲线空间坐标数据,并利用动态建模技术构建水稻主茎不同叶位叶曲线动态模拟模型。【结果】水稻主茎不同叶位叶曲线末端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AH)随生长度日(GDD)呈快-慢-快的变化趋势,符合S型曲线;从第1叶到第7叶,AH的最大值随叶位增加而增加,随后随叶位增加而减小;鞘叶夹角∠BFC与AH呈极显著线性关系。本文利用Logistic方程分别描述了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主茎各叶位叶曲线对应的AH以及叶曲线模型参数Sm随生长度日GDD的变化;使用分段函数描述了AH最大值随叶位的变化;将适宜施氮条件下水稻主茎第7叶位叶曲线末端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作为品种参数量化品种对叶曲线的影响,引入氮素影响因子量化不同氮素水平对叶片披垂度的影响。利用独立田间试验资料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后显示,不同施氮水平下主茎不同叶位叶曲线实测点到模拟曲线的改进Hausdorff距离(LTS-HD)的均值在分蘖中期和拔节期分别低于0.88 cm和1.18 cm。【结论】模型对水稻主茎叶曲线的空间动态变化过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水稻叶片及植株的可视化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以'康大301'辣椒为供试作物,设置施氮量(低氮225 kg·hm-2和常氮300 kg·hm-2)、掺气量(非曝气和循环曝气)和灌水量(低水量965 m3·hm-2和高水量1609 m3·hm-2)3因素2水平随机区组试验,系统监测不同处理土壤水饱和度(Sr)、氧气扩散速率(ODR)、氧化还原电位(Eh)、温室辣椒生...  相似文献   
15.
陕北黄土区缓台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黄土区坡面微地形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分析对近自然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对不同规模的缓台微地形土壤水分数据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面积大小不同的缓台土壤水分有着明显的差异,总体呈面积越大水分条件越好的趋势。(2)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在0—60cm土层深度呈现:小规模缓台(100m2)大规模缓台(1 000m2)中规模缓台(100~1 000m2)的规律,并且随着土层的加深,缓台土壤水分变异系数有减小的趋势。(3)在大规模缓台的内部,土壤水分在纵坡向上的变异系数要高于横坡向。通过对大规模缓台内部0—60cm土壤水分数据做地统计学分析,球状模型被选为最优的半方差理论模型。由克里格插值生成的土壤水分分布图表明,在缓台与其上部陡坎微地形连接处的土壤水分条件要优于缓台其它部位的水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