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7篇
林业   8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研究化肥减施对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设不同化肥减施梯度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处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对比不施肥处理,习惯施肥处理OTUs、ACE和Chao1指数均明显上升,Simpson指数显著增大,Shannon指数显著减小,两处理间差异显著的细菌门\属(相对丰度排名前10)为8\3个;各减施处理间的群落构成和多样性差异不明显,但菌群丰度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多样性与不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化肥减施50%(225 kg/hm~2)条件下,根际土壤菌群物种丰度指数最高,多样性指数与不施肥处理差异很小;通过Venn图分析发现,在OTU数量种类方面,减施肥料处理不仅包含习惯施肥和不施肥,并拥有2个代表特有细菌属的独特OTU;相似性分析说明,减施处理的菌群结构和物种组成介于习惯施肥与不施肥处理之间,随减施量的提高,土壤菌群物种组成逐步趋同于不施肥处理。习惯施肥提高了根际土壤菌群丰度但多样性降低,显著改变了门\属水平上的菌群构成,减施化肥在增加菌群丰度的同时维持其原有多样性。化肥减施50%,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最丰富,其物种构成和多样性与不施肥土壤类似。  相似文献   
12.
克隆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序列并分析其特性,为开发栽培种花生基于LTR反转录转座子的分子标记奠定基础.根据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的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对,利用PCR技术对栽培种花生品种"桂花1026"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目的条带经回收、克隆、测序,最后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目的...  相似文献   
13.
廖振林  刘菁  陈建宏  钟毓娟  蒋莲秀  陈森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693-12694,12702
[目的]鉴定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放线菌的物种多样性。[方法]从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中分离、筛选10株典型放线菌菌株,提取基因组DNA,进行16SrDNAPCR扩增与测序,并构建进化树。[结果]通过Blast比对,10株放线菌属于2个属,其中8株为链霉菌属(80%),2株为拟诺卡氏菌属(20%)。[结论]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蕴藏着种类丰富的放线菌。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用2%~4%碳酸氢钠液冲洗阴道后,对照组采用达克宁栓治疗,每天1次400 mg阴道用药,连续6天;治疗组采用乳酸菌阴道胶囊和达克宁栓联合治疗,达克宁栓每天1次400 mg阴道用药,连续6天,而后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每天1次0.5 g阴道用药,连续5天.于停药后5天、90天复查,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3.3%,对照组治愈率63.3%,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分别为8.6%和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和达克宁栓联合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较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国有林场是我国发展林业的重要区域,从深化林业改革创新、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实施林业再加工项目等方面探讨了国有林场创新性的发展措施,以期促进国有林场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自己多年生产栽培地被菊的实践经验,从科学繁殖、标准化管理、病虫害防治三个方面阐述了在潞安矿区栽培地被菊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刘菁  刘锦  康华 《防护林科技》2012,(6):53-53,119
文章阐述了陕西省黄河流域防护林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给出了陕西黄河流域防护林建设的设想和今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甘蔗间作花生是我国华南地区特有的高效种植模式。本文研究了甘蔗/花生间作不同耕层土壤养分、酶、微生物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相比单作而言,0~20 cm间作花生土壤有效氮、有机质、微生物量氮含量、真菌、放线菌数量、蛋白酶活性及间作甘蔗土壤细菌、放线菌、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氮含量及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增加;20~40 cm间作甘蔗土壤全磷、全钾、蛋白酶活性及间作花生土壤放线菌、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40~ 60 cm间作花生土壤真菌、蔗糖酶、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增加;相反,间作甘蔗土壤蔗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单作甘蔗处理;间作土壤有效氮磷钾、有机质含量、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表现出降低的趋势;间作土壤有效养分与脲酶、酸性磷酸酶、微生物量氮及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甘蔗花生间作条件下土壤养分、酶、微生物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良好的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有风沙土面积440万hm2,主要分布在长城沿线一带。这一地区被列为国家植被恢复和建设的重点,沙棘林的营造在这一地区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沙棘苗木远远满足不了造林的需要,研究总结和推广风沙土地区沙棘育苗技术,开展大面积繁育,对加快这一地区植被恢复、环境改善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