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规范水产苗种产地检疫,2011年3月17日,农业部关于印发《鱼类产地检疫规程(试行)》等3个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通知,我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进入了实施阶段,然而,已经落后陆生动物的产地检疫30多年。我国的苗种的产地检疫,主要依托水产技术推广、水产病害防治中心(水生动物防疫站)和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开展。对此,各地党政领导重视程度、机构设置与管理及养殖水平、防疫水平、地理位置、经济实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针对产地检疫中行政管理、监督执法和技术服务三位一体存在的问题,谈谈开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刘荭 《水产学报》2004,28(6):695-702
从GenBank中查找出乙型野田村病毒组中海水鱼类各病毒的序列,并用Sequencher多重序列比较软件将其分到条纹踢神经坏死病毒(striped jack nervous necrosis virus,SJNNV)组、条纹星鲽神经坏死病毒(barfin flound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BFNNV)组、红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edspotted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RGNNV)组和虎斑东方纯神经坏死病毒(tiger puff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TPNNV)组4个基因型的组别中。用DNAsis序列比较软件比较同一基因型各基因序列之间的同源性,均在815%以上;不同基因型之间序列的同源性,均在66%以下。结合Premier引物设计软件和Sequencher序列多重比较软件,设计了4对引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来鉴别这4个不同的基因型。对从深圳口岸进境的产地为台湾的海水鱼苗和广东、福建两省养殖的主要海水鱼类进行检疫和监测,结果在进境的海水鱼苗中检出有RGNNV基因型的VNNV,在福建和广东省养殖的石斑鱼成鱼和鱼苗的病鱼体内均检测到RGNNV基因型的VNNV,对上述扩增产物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相似性均在96.5%以上,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玛拉巴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MNNV)序列相似性均为100%。  相似文献   
3.
多聚酶链反应(PCR)研究与应用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重要的工具,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核酸定量技术,该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速度快、污染少等优点,促进了PCR技术的发展.实时定量PCR技术在水生动物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病原体检测、定量分析以及基因表达差异等方面.本文对实时定量PCR技术的原理、特点及5种主要的荧光化学作一介绍,对其目前在水生动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罗非鱼湖病毒(tilapia lake virus,TiLV)跨境传入风险,按照OIE传入风险评估框架,从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3个方面,开展了TiLV跨境传入风险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分析认为:活的敏感鱼类(包括亲鱼、鱼卵和鱼苗),用做鲜活饵料的鱼类(野杂鱼)及冰冻和冰鲜的敏感鱼类(包括去除内脏的鱼肉)TiLV传入风险较高,而敏感鱼加工类产品、非敏感鱼类(包括活的和其他形式的产品)及运输活鱼的水、包装、运输工具和用具等传入风险较低。建议不从疫区进口高风险产品,对于低风险产品可以自由贸易,而对运输活鱼的水、包装、运输工具和用具等要进行强制常规消毒。  相似文献   
5.
刘荭 《水产学报》2002,26(2):185-188
传染性皮下组织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IHHNV) ,是一种细小病毒 ,它能感染所有起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的对虾组织细胞[1] 。在许多养殖对虾的国家都有IHHNV ,特别是中美洲国家和地区[2 ] 的对虾养殖业深受其害。随着各国间对虾贸易的急剧增长 ,IHHNV地理分布范围日益广泛 ,迄今为止 ,已扩散到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菲律宾、厄瓜多尔、秘鲁等国家和地区[2 -4] 。红额角对虾 (Penaeusstylirostris)、斑节对虾 (P .monodon)、短沟对虾 (P .semisulcatu…  相似文献   
6.
1疾病概述
  冷水鲑科鱼类价格昂贵,是世界三大养殖鱼类之一,主要分布于欧洲和北美。目前我国的鲑科鱼养殖以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为主,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以下,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鲑鱼,尤其是大西洋鲑鱼(Salmo salar )[1-2],鲑鱼甲病毒病对于我国的鲑科鱼养殖具有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检测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的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技术,用DNAStar软件对GenBank中VHSV的G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设计VHSV特异性引物并标记生物素。探针氨基化修饰并与荧光编码微球偶联后与VHSV RT-PCR产物杂交反应,用液相芯片仪器检测荧光信号。结果表明液相芯片检测体系能够正确检出VHSV。病毒核酸的最低检出量为10pg,检测特异性高,说明初步建立了检测VHSV的液相芯片技术,为VHSV的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据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基因保守序列,使用Primer Explorer V3软件设计了2条引物,利用PCR的扩增产物,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建立了一种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DHPLC快速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好,与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肝胰腺细小病毒、对虾杆状病毒以及对虾基因组DNA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较高,约为10-5ng/μL,高于常规PCR及荧光定量PCR的灵敏度。用建立的DHPLC方法对100尾对虾样品进行了临床检测,结果与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一致。WSSV的DHPLC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是对WSSV进行有效检测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1998年5月至7月间,在中国南部养殖石斑鱼暴发"肿胀病",引起石斑鱼大量发病、死亡.从体表和鳍条的溃疡病灶处分离出2个菌株.形态学观察和生化试验结果表明这2个菌株均为鳗弧菌.将肝、脾、心和肾的上清液接种到CO、FHM、CAB、CK、PG和PC细胞上,没有观察到细胞病变.患病鱼的腹腔中有大量黑色的球状物和腹水,使患病鱼呈现明显的腹部肿胀的症状.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这些黑色的球状物由多核细胞组成的增生性组织.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鲤浮肿病毒(CEV)重组酶介导的链替换扩增(RAA)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CEVP4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与探针,经过筛选优化,建立了实时荧光RA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在39℃恒温反应20min即可快速、特异性地检测出CEV,与常见的鱼类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其对质粒标准品的检测下限为2.8×10^1拷贝/μL,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对35份临床鲤科鱼类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结果可靠,不依赖于复杂的仪器,适用于现场对CEV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