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测定不同培养基、pH值、温度、碳氮源对陆英根腐病病原菌菌丝及孢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陆英根腐病菌经鉴定为镰刀菌胁Fusarium sp..陆英根腐病菌在PSA上生长和产孢最好,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温为25~30℃,最适28℃;适宜pH值5~7,最适pH值6,有无碳源对其生长差异显著,菌丝生长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最好,乳糖最差;对氮源的利用以硝酸钾最好,硫酸铵最差.  相似文献   
12.
香水百合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高盐低pH法、改良高盐法、改良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法和改良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法对香水百合叶的总DNA进行了提取,经紫外分光光度计和1.0%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所提DNA的产率、质量和纯度做比较,结表显示。用改良CTAB法提取的香水百合基因组DNA在产率、质量和纯度均较好,同时对改良CTAB法的提取液进行优化。结果表明EDTA的浓度为30mmol/L、提取时缓冲液加入2%PVP对DNA的产率、质量和纯度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紫英  康艳萍  袁斌 《植物保护》2008,34(5):163-165
近年来在江西省宜春地区发现一种严重危害草莓的土传病害,经显微镜直接观察、病原菌分离培养观察、致病性测定及田间病害调查,鉴定该病害为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病原菌为疫霉菌(Phytophthora fragariae C.J.Hickman),属于卵菌纲霜霉目腐霉科疫霉属,该病发生是由于疫霉菌侵染所致。通过对宜春地区草莓种植园调查发现,该病发病率为20%~40%,严重时达50%,平均每667m2减产30%~50%。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鉴定马铃薯致病疫霉,同时比较3株拮抗菌对马铃薯致病疫霉的抗菌效果,以期获得1株更具有生防潜力的拮抗细菌,并加以鉴定。用涂布分离法得到3株拮抗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马铃薯致病疫霉和这3株拮抗菌。同时比较这些拮抗菌对马铃薯致病疫霉游动孢子释放、休止孢萌发和孢子囊直接萌发的抑制效果,分析菌液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预防效果。结果鉴定出1株马铃薯致病疫霉PLB-2 Phytophthora infestans和1株具有明显抑制效果的拮抗细菌WZ-502 Brachybacterium sp.。菌株WZ-502的菌液对马铃薯致病疫霉游动孢子释放、孢子囊直接萌发和休止孢萌发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菌株WZ-502菌液浓度为3.65×107 CFU·mL-1、稀释度为10-2~10-3时,对马铃薯致病疫霉的抑制效果均明显,稀释度为10-3时,马铃薯致病疫霉孢子囊萌发率和释放率均在40%以下。因此,菌株WZ-502对马铃薯致病疫霉抗菌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5.
测定不同培养基、pH值、温度、光照条件、碳氮源对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菌落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菌为疫霉菌Phytophthora fragariae,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察贝克氏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2℃,最适pH值为6,光照对该病原菌生长无影响,有无碳源对其生长影响差异显著,其中以蔗糖为碳源生长最好;蛋白胨为氮源生长最好,NH4Cl生长最差.  相似文献   
16.
小舌紫菀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紫菀春孢锈病菌(Aecidium asterum Schw.)引起小舌紫菀(Aster albescens)锈病,为国内锈菌寄主新记录。该病在四川省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小舌紫菀生长地造成危害,病株率为100%,病叶率28%,引起叶片枯斑、脱落。小舌紫菀锈病菌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 persicinaSacc.)是小舌紫菀锈病菌上的自然重寄生菌。该重寄生菌寄生于小舌紫菀锈菌春孢子器开口处,阻碍春孢子的释放。本文报道了小舌紫菀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特征及小舌紫菀锈病菌的重寄生现象和重寄生菌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7.
接骨木锈病及其重寄生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是具有多用途开发价值的药用和滋补植物资源。目前,在我国仅吉林省就有干果1000t以上(郝广明等,2000;王启珍,2002)。锈菌Aecidiumsambuci危害接骨木属植物,国内已有记载(王云章等,1998),但其寄生、危害接骨木在国内外尚未见详细报道。锈生座孢属(Tu  相似文献   
18.
Tuberculina sp.,苹果锈病菌的一种重寄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锈病(Gymnosporangium yamadai)在我国大部分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在一些地区发病严重。该病造成叶片枯斑,早期落叶,削弱树势,影响产量。该病长期采用化学农药或砍伐其转主寄主柏科植物进行防治,导致杀伤天敌,有益生物种类减少,果园生态群落结构恶化,果品中农药残留量增加。由于该锈菌同时在转主寄主柏科植物上寄生危害,也给药剂防治及防治效果带来不利影响。利用重寄生菌防治植物病害是生物防治的方法之一。植物锈菌的重寄生菌研究,国内外已有报道。但苹果锈病菌的自然重寄生菌尚未见报道。本文是苹果锈病菌的自然重寄生现象及重寄生菌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9.
华中五味子锈病菌及其重寄生菌的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五味子属植物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五味子春孢锈菌(Aecidium schisandrae J. Y. Zhuang)引起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锈病为国内外新报道。该病在四川省雅安市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华中五味子生长地造成严重危害,其病株率91%,病叶率36%,造成叶片枯斑、脱落。华中五味子锈病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 sp.)为国内外首次报道。该重寄生菌的自然重寄生率达35.5%,重寄生菌寄生在华中五味子锈菌春孢子器(锈子器)出口处,阻碍春孢子的释放。本文报道了华中五味子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特征及华中五味子锈菌的重寄生现象和重寄生菌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0.
采用酪蛋白平板初筛的方法,从全国14种纳豆和豆豉中分离到39株具有蛋白酶活力的菌株;又以猪血粉平板进行复筛,并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纤溶酶活力,得到5株产纤溶酶能力较强菌株,分别命名为CQDC-03、CWND-03、NCDC-02、YJND-01和FJDC-02。对其进行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WND-03、CQDC-03和Bacillus subtilis相似性为99%,NCDC-02和Bacillus subtilis相似性为98%。因而CQDC-02、CWND-03和NCDC-02认定为Bacillus subtilis,YJND-01和FJDC-02是否为Bacillus subtilis的新种还有待进一步鉴定,但确定其为Bacillus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