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9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4篇
  11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参照GenBank中已发表的ApxIV基因序列,以自行分离的App DNA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出ApxIV3'端,大小为552bp的保守基因序列.将PCR产物克隆到pMD18-T Simple Vector中,获得重组质粒pMD-ApxIV,对其重组质粒pMD-ApxIV进行BamHI、HindIII双酶切,并将酶切产物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ApxIV.将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用IPTG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pET-ApxIV在BL21中成功表达,并能被App阳性血清所识别,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表达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39.5KDa.利用HiTrap FF crude columns将表达的蛋白进行了纯化.  相似文献   
22.
刘珊珊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7):114-115,118
以西安南双凤村选举为例,对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凸显出的农民政治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较深刻的剖析,并提出通过提高干部素质、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加强教育文化建设、完善选举制度、保护农民基本权力等措施提高村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消解农民参与选举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3.
病死动物源氨基酸研制的生物有机肥促生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国新  刘珊珊  郑宇  邵铖  王东升  李荣  沈其荣 《土壤》2018,50(2):270-276
废弃动物尸体酸解为氨基酸能够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动物尸体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本研究利用此类病死动物资源水解的的氨基酸研制生物有机肥,以期在研制出低成本高品质生物有机肥的同时推进新型氨基酸的利用。本文首先比较了根际功能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在添加不同浓度酸解氨基酸液有机肥中的固体发酵效果及不同浓度酸解氨基酸水解液发酵的生物有机肥盆栽促生效果,进而确立了生物有机肥的氨基酸添加浓度。再进一步通过黄瓜、辣椒和玉米盆栽试验,评估了所研制新型生物有机肥的促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酸解氨基酸水解液添加量为20%时,所研制生物有机肥中功能菌数量最高,达到2.25×10~8CFU/g,是未添加氨基酸对照的3倍。黄瓜盆栽促生试验表明,氨基酸添加量为20%所发酵的生物有机肥促生效果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株高、茎粗、叶绿素、鲜重和干重值均为最高,根围土壤中功能菌的数量达2.51×10~5CFU/g。不同作物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氨基酸研制的含菌株SQR9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促生效果优于添加化肥研制的含菌株SQR9生物有机肥、有机肥直接接种菌株SQR9研制的生物有机肥、普通有机肥和添加氨基酸的普通有机肥处理,同时施用含SQR9菌株的肥料促生效果优于施用不含功能菌的相同配方制造的有机肥处理,表明,利用菌株SQR9研制的生物有机肥具有良好的促生效果,相比于化肥,添加氨基酸固体发酵功能菌后更加有益于功能菌促生功能的发挥。在各种作物根围土壤中的微生物涂布试验中,添加氨基酸研制的含菌株SQR9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功能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添加20%的氨基酸水解液能够有效促进功能微生物在有机肥中的繁殖,固体发酵形成的生物有机肥具有优异的促生效果。  相似文献   
24.
cry1Ia1基因转化大豆及抗虫性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ry1Ia1基因编码的是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的杀虫晶体蛋白(ICPs),产物对鳞翅目(Lepidoptera)和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具有毒害作用,可防治大豆食心虫等害虫.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cry1Ia1基因转入大豆栽培品种黑农35中,并获得了5株转cry1Ia1基因的株系.PCR、Southem blotting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cry1Ia1基因已经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并稳定表达.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对转基因植株抗大豆食心虫的水平进行了初步的评价,结果表明其中的2株对大豆食心虫具有高度的抗性,2株具有中等程度的抗性,1株与对照无明显差异.cry1Ia1基因首次成功导入大豆栽培品种黑农35中并获得抗大豆食心虫的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25.
农村随处可见的玉米芯,如今在山东省阳信县成了抢手货。在阳信县源兴工业园,玉米芯以每吨740 元收购回来,生产出售价高达1.18万元/吨的糠醛。据了解,源兴工业园在用糠醛渣满足自身热电生产的同时, 还与当地一企业签订了常年供应糠醛渣的合同。与源兴工业园负责人一样高兴的还有阳信县农民。  相似文献   
26.
不同水分条件下汞在土壤中形态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求汞污染土壤的有效治理途径,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外源汞进入到土壤中的形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连续提取的方法进行汞形态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态汞含量在培养初期迅速下降,后来逐渐变慢并趋于平稳,在20%、70%的含水量处理下随培养时间的增加,水溶态汞含量的变化幅度分别为0.96-0.12mg·kg-1和1.09-0.05mg·kg-1;淹水处理下水溶态汞下降较快,变化幅度为0.77-0.02mg·kg-1.酸溶态汞含量在20%、70%含水量下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变化幅度分别为0.94~1.18mg·kg-1和0.98-1.36mg·kg-1,而在淹水下含量逐渐降低,由原来的1.34mg kg-1减少到0.96mg·kg-1.碱溶态汞在30d内较快增加,而后趋于平衡,3种含水量处理下的变化幅度为1.28-2.23mg·kg-1、1.69-2.43mg·kg-1和1.76-2.25mg·kg-1.惰性汞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3种含水量处理下的变化幅度为3.47-5.70mg·kg-1、4.34-6.14mg·kg-1和4.53-6.47mg·kg-1.可见,外源汞进入土壤后的不同形态汞含量为惰性汞>碱溶态汞>酸溶态汞>水溶性汞,并且随时间的延长.后3种形态的汞逐渐向惰性汞转化.  相似文献   
27.
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初步研究了植物内生真菌球毛壳(Chaetomium globosum)ND35抗生物质粗提物对植物生长性状和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小白鼠、大白兔的毒性,子囊孢子在水中的存活及对鱼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球毛壳ND35抗生物质粗提物对黄瓜、菜豆和小麦的种子是安全的,并且能够显著增加须根数和根鲜重,促进种苗生长,对根际菌群数量无显著影响,对动物来说属低毒级;球毛壳ND35子囊孢子在水中能自行消解,且低于10^5cfu/ml时为泥鳅生长无显著影响;表明球毛壳菌ND35无毒、无污染,用于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无明显性风险。  相似文献   
28.
蛋白质组学在大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蛋白质组学分析是目前分离、鉴定蛋白差异表达最为有效的研究手段之一,其核心技术包括以双向电泳为主的蛋白质分离技术、以质谱分析为核心的蛋白质鉴定技术以及计算机图像数据处理和数据库的构建。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是功能基因组研究的重要支柱。文章总结了蛋白质组学分析用大豆蛋白提取方法的改进,综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大豆与根瘤菌相互作用、大豆组织器官蛋白、生长发育相关蛋白研究上的应用以及在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细胞器水平、大豆遗传多样性及转基因鉴定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大豆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9.
棕壤中铜对茄子产量及果实中铜积累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棕壤中全量铜与5种形态铜对茄子产量及果实中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全量铜(80 mg/kg)显著增加茄子产量,高浓度(200 mg/kg)则造成减产,除残渣态外其它形态的铜与全量铜对茄子产量的影响呈类似的规律。同时茄子果实内铜的积累量与土壤中铜含量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0.
利用传统育种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有机结合,成功培育出了株型理想、不育转换起点温度低于23.5℃、育性稳定、异交性好、配合力强的两用核不育系隆科638S,于2014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隆科638S含有约56.0%的早籼稻遗传背景,以及约8.7%的粳稻遗传背景,为充分利用“早晚生态型间和籼粳亚种间”双重杂种优势奠定了遗传基础。依据分子设计和杂种优势群理论,按“双亲抗性基因互补”和“双亲品质基因一致性”配组原则,高效培育出一批绿色、优质、广适、高产的隆两优系列品种,迅速成为我国南方杂交水稻主栽品种,推动了长江流域杂交中籼品种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