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1病例例1,男,46岁。因左耳反复流脓、听力下降20余年,以“左乳突根治术后复发”于2004年3月1日收入院。第1次术后病理诊断为慢性炎症并胆脂瘤形成。术后一直未能干耳,且很快又出现流脓并逐渐加重,伴有耳痛。查体:左耳外耳道及轮廓化的乳突腔充满淡红色肉芽组织,病理报告为粘膜组织慢性炎症;右耳未见异常。CT检查:左乳突呈板障型,外耳道、上鼓室、乳突窦及鼓窦入口均可见软组织影,乳突外侧及鼓室前壁、鼓室部分脑板及乳突骨质缺如(手术所致),诸听骨破坏并消失,水平半规管外缘破坏,肿物向下侵及外耳道前壁及下壁,颞颌关节及面神经均被侵蚀。入院诊断:①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复发(左);②中耳乳突恶性肿物待排(左)。2004年3月4日在全麻下行左鼓室及乳突探查及扩大乳突根治。见其内有肉芽样新生物,取新生物做冰冻切片,诊断为中耳乳突鳞癌。继续探查,见乳突尖已被侵蚀,各种骨性标志消失。扩大探查范围,见外耳深部、鼓室、鼓窦亦充满肉芽样新生物,鼓室及鼓窦脑板被破坏,硬脑膜部分暴露且被瘤组织所侵犯;听骨链除蹬骨底板尚存在外,均已消失。术后常规病理切片结果为鳞状细胞癌(Ⅱ级)。术后半月病人转往我院肿瘤分院继续治疗。例2,男,39岁。约2年前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鼻窦炎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药物鼻腔置换疗法、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及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手术治疗100例小儿鼻窦炎的疗效。结果:痊愈74例,好转19例,7例未改善,总有效率为93%,全组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根据患儿不同情况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儿童鼻窦炎,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真菌性鼻-鼻窦炎(fungal rhino—sinusitis)是真菌在鼻腔、鼻窦内引起的一种感染性(和)或变应性疾病。以往认为鼻腔、鼻窦的真菌感染少见,但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有增无减。有时真菌性鼻-鼻窦炎甚至占到全部鼻腔、鼻窦手术患者的10%。真菌性鼻-鼻窦炎临床漏诊和误诊情况屡有发生,有时漏诊率高达47%,即使已经诊断为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患者未能正确分类者也不少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间58例58耳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病人,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伴鼓室成形术,经1年以上随访,分析手术方法及听骨修复材料、疗效和并发症。结果:鼓膜修补一次成功56耳,2耳作二次手术。术后干耳56耳,2耳行二次根治术获得干耳。术后12个月,听力提高30dBHL以上2耳、20~30dBHL10耳、10~20dBHL26耳、0~10dBHL18耳、更差2耳。听力提高10dBHL以上为有效,听力提高有效率为65.5%(38/58)。1例术后2个月出现面瘫,半年后恢复。结论:选择性的进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可以获得干耳和保存、提高听力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的治疗经验,探讨鼻内镜下定位和修复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例脑脊液鼻满病人诊治过程,对脑脊液鼻漏的定位及修复方法进行讨论。结果:6例病人,男、女各3例,年龄28~45岁。医源性2例,外伤性2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满2例。于鼻内镜下寻找漏出部位,发现位于颅前窝3例.位于蝶窦3例。以明胶海绵蘸生物蛋白胶加鼻黏膜修复4例.生物蛋白胶加肌肉、阔筋膜加脂肪、阔筋膜各l例。83%(5/6)1次修复成功、1例2次修复成功。结论: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定位和修复具有方法简捷、疗效确切,推荐作为脑脊液鼻漏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唑酰草胺(商品名韩秋好)属于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作为茎叶处理剂防除稗草、千金子、马唐和牛筋草等水稻田主要禾本科杂草,在江苏、湖南和安徽等地田间试验的效果均在90%以上。此外,本文还简要介绍了10%唑酰草胺乳油的主要特性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突聋病例的可能病因,以期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100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近期有病毒感染史者达40%。其中上感占35%,居首位。第2位为血管性因素,占17%。2例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10例与内淋巴积水(EH)有关。有噪声暴露史者达25.6%,结论:近期有上感史、咽部充血即可考虑为病毒性因素,与脑血管功能障碍有关的项目应详查,既往各种听损伤耳病史在突聋发病中的意义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