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弧菌拮抗菌的筛选及其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健康的鱼虾体内以及养殖水体中分离得到 2 19株海洋细菌 ,以鳗弧菌 (Vibrioanguillarum)、副溶血弧菌 (Vibrioparahaemolyticus)、沙蚕弧菌 (Vibrioneresis)、飘浮弧菌 (Vibrionatriegen)等病原性弧菌为指示菌 ,在 2 2 16E平板上采用十字交叉划线法、点种法和平板扩散法进行体外拮抗实验 ,从中筛选到 6株有拮抗作用的海洋细菌。用平板活菌计数法研究拮抗菌J - 10及其胞外产物对鳗弧菌的抑菌作用 ;采用平板扩散法研究拮抗菌J- 10胞外产物抑菌效果的影响因子。结果显示 ,拮抗菌J- 10在混合体系中 ,2 4h之后表现出拮抗作用 ,在第 3天使鳗弧菌的数量降为最低 ,比第 1天的鳗弧菌数量下降了 2个数量级 ,之后鳗弧菌的数量开始上升 ,而对照组鳗弧菌的数量在第 2~ 5天基本维持第 1天的水平 ,表明拮抗菌J - 10在混合体系中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拮抗菌J- 10的胞外产物能较好地抑制鳗弧菌的生长 ,使实验组的弧菌数量在 3h降为最低 ,之后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而对照组则一直呈上升的趋势 ;拮抗菌J - 10的胞外产物对热敏感 ,对pH的变化不敏感 ,对蛋白酶K不敏感 ,Fe3 的添加会减弱其抑菌活性。根据形态特征和常规生理生化反应进行鉴定 ,J - 10为藤黄微球菌 (Micrococcusleteus)。  相似文献   
92.
复合型活菌生物净水剂对改善虾池水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淇 《水产科技情报》2003,30(4):183-184
研究了复合型活菌生物净水剂在南美白对虾室内饲养试验中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透明度比空白对照组高41.25%,COD比空白对照组低26.81%,NH4-N比空白对照组低28.84%,pH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异养菌总数、弧菌总数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科新牌复合型活菌生物净水剂应用于水产养殖具有明显改善水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常见渔用消毒剂对大型蚤和卤虫无节幼体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淇  李鹏飞  李健  王群 《水利渔业》2007,27(2):101-103
研究了7种渔用消毒剂对大型蚤和卤虫无节幼体的毒性。结果表明: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溴氯海因、78二氧化氯、PVP-I、78滴滴灵、水毒清对大型蚤的24 h LC50、48 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0.33、0.28、0.06μg/mL;0.57、0.57、0.17μg/mL;0.54、0.54、0.16μg/mL;4.12、3.41、0.70μg/mL;31.73、31.73、9.52μL/L;2.15、0.50、0.01μL/L;7.33、4.14、0.40μg/mL。对卤虫无节幼体的24 h LC50、48 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2.62、2.62、0.79μg/mL;3.31、3.31、0.99μg/mL;6.25、4.53、0.71μg/mL;4.53、4.00、0.94μg/mL;79.33、79.33、23.80μL/L;38.81、6.40、0.05μL/L;7.58、2.21、0.06μg/mL。7种渔用消毒剂在其常规使用浓度范围内,除78滴滴灵对大型蚤的存活有一定影响外,其余消毒剂对大型蚤和卤虫无节幼体的存活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4.
基于电子舌技术分析不同采收期紫菜的滋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科学评价不同采收期的紫菜在滋味方面的差异,采用电子舌技术分析了头水、二水、四水和六水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的滋味组成,同时,对不同采收期紫菜中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等呈味物质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紫菜滋味主要由鲜味、鲜味回味、咸味和苦味组成。头水、二水、四水和六水紫菜的鲜味强度依次减弱。二水紫菜的鲜味回味值最大,头水和四水紫菜的鲜味回味值接近,六水紫菜的鲜味回味值显著降低(P<0.05)。头水和二水紫菜的咸味强度接近,且显著高于后期采收紫菜的咸味值(P<0.05)。头水、二水紫菜的苦味值接近,四水紫菜的苦味值略低,六水紫菜的苦味值最低。不同采收期紫菜的呈味物质含量及其对滋味的贡献程度差异较大。头水、二水、四水和六水紫菜的游离氨基酸总量依次减少,4组样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滋味贡献大的游离氨基酸主要是丙氨酸和谷氨酸。呈味核苷酸中肌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IMP)对滋味的贡献大。头水、二水、四水和六水紫菜的味精当量(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分别为223.89、222.13、118.54和47.19 g MSG/100 g,研究表明,前期采收的紫菜鲜味更加强烈。电子舌的检测数据与呈味物质含量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5.
为科学评价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不同部位肌肉营养与风味特征,对比分析了其背部和腹部肌肉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显示,除灰分外,蓝鳍金枪鱼背部和腹部肌肉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背部、腹部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4.70 g/100 g和18.61 g/100 g;背部、腹部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9.34 g/100 g和30.29 g/100 g。蓝鳍金枪鱼背部和腹部肌肉氨基酸总量分别达到(22.07±0.74) g/100 g和(16.57±0.47) g/100 g,差异显著(P<0.05)。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均在40%左右,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均大于60%,接近于FAO/WHO推荐的蛋白质营养评价的理想模式,属于优质蛋白。谷氨酸的含量均最高,其次为天冬氨酸,胱氨酸含量最低。背部和腹部肌肉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4.93%和35.91%。背部和腹部肌肉中分别检测出24种和29种脂肪酸,各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饱和脂肪酸中肉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  相似文献   
96.
从山东潍坊池塘养殖的患有牙膏病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PX25),经回接感染证实为该病的病原菌。经生理生化试验及形态结构观察显示,该菌株革兰氏阴性,短杆状,直或稍弯曲,两端钝圆;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进行染色具有周生侧毛,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后进行鞭毛染色具一极生单鞭毛;悬滴法观察PX25菌株具有很强的运动性。对其16S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溶藻弧菌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99.35%。综合菌体在形态、生理生化、API20NE与API20E自动鉴定结果、16S rRNA同源性等方面的特性,确认PX25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相似文献   
97.
生物酶解是提高水产品蛋白质利用率的有效手段,且酶解过程往往伴随肽类、氨基酸、小分子挥发性成分等的生成或反应,进而引起酶解液风味变化。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性腺富含蛋白质和多种功效成分,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为探究仿刺参性腺酶解过程中蛋白质和风味的变化规律,采用中性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对酶解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组成、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仿刺参性腺匀浆液中可溶性蛋白质和氨基酸态氮的初始含量分别为1.14和0.15 g/100 g,可溶性蛋白质在酶解前30 min内迅速增加,之后基本保持不变,氨基酸态氮含量在前90 min内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90 min后略有下降,90 min时水解度最大,达43.66%。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酶解液的鲜味有所增强,腥味减弱,甜味和苦味也略有增强。酶解后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呈鲜味的谷氨酸含量最高,其次为呈甜味的甘氨酸和丙氨酸。仿刺参性腺酶解过程气味发生明显变化,烃类种类和相对含量均明显增加,二甲基硫醚含量显著降低,这可能是酶解液腥味减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