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25篇
  15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在极端干旱条件下,以成龄无核白葡萄为材料,采用滴灌灌水技术,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下葡萄叶水势的日变化特征以及与生态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下叶水势的日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均为清晨最高,中午达到最低点,下午开始回升;各处理葡萄的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呈正相关,且中水(7 950 m3/hm2)处理的叶水势与土壤含...  相似文献   
122.
种植方式与施肥量对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小区试验表明,穴播和双条播对大豆的产量因子有改善作用,有利于植株干物质的积累,促进产量的提高;高密度栽培条件下,各种种植方式中均有其最佳的施肥水平,种植方式结合施肥措施,能改良个体生长的营养状况,提高群体的协调能力;方差分析表明,种植方式和施肥量对大豆产量影响显著,互作效应明显,以穴播和施肥量为30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3.
在极端干旱条件下,以成龄无核白葡萄为研究材料,采用滴灌,利用压力室、水势仪对不同水分处理下葡萄园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的水势梯度及相关因子进行了连续同步测定。结果表明,在空间水平上,葡萄园SPAC各要素水势由土壤到植物再到大气逐步下降,随着灌溉定额增加相临界面水势差增大。在时间序列上,葡萄园SPAC各要素水...  相似文献   
124.
近年来以微囊藻为优势种的太湖蓝藻水华持续暴发,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研究了2009年太湖南泉水域蓝藻发生过程中藻类群落组成的变化,并同步研究了蓝藻体内及其水环境中常量元素Ca、Na、Mg、K和Al元素浓度的周年变化,分析了三者之间可能的相关性.研究显示,太湖蓝藻发生时间为6-10月,期间水温保持在20℃以上,pH值在水华发生后期可升高至9.8;水体中元索浓度依次为Na>Ca>Mg>K>Al,而水华蓝藻中元素浓度依次为Ca>K>Mg>Na>Al;藻体对水体环境中元索的富集系数大小依次为Al>K>Mg>Ca>Na.研究结果既为选择最佳物理除藻时期来有效降低湖泊中常量元素的负荷量,从而进行水华控制提供了支撑,也为今后将富含元素的水华蓝藻作为"生物矿源"加以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5.
不同污染背景生境中背角无齿蚌的重金属积累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基地(无明显外源污染)、太湖梅梁湾(历史上污染较为严重)以及云南茈碧湖(高原洁净湖泊)生境中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为对象,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析了蚌样软组织中15种重金属(Al、Cr、Mn、Fe、Co、Ni、Cu、Zn、As、Mo、Ag、Cd、Ba、Tl和Pb)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南泉基地养殖蚌中Al、Cr、Mn、Fe、Ni、Cu、Zn、As、Cd和Ba的含量显著低于梅梁湾野生蚌(P<0.05),茈碧湖野生蚌中Al、Mn、Ni、Cu、Zn、As、Cd、Ba和Pb的含量显著低于梅梁湾蚌样(P<0.05),但前者Mo和Tl的含量显著高于后者(P<0.05);南泉基地蚌样中Cr、Fe、Mo和Tl的含量显著低于茈碧湖蚌样(P<0.05),而Cu、As和Pb的含量显著高于后者(P<0.05).梅梁湾、南泉基地和茈碧湖蚌的金属污染指数(MPI)分别为11.1、1.8和1.0,显示出南泉基地养殖蚌重金属总体污染水平很低,与生活于洁净水体茈碧湖中蚌的情况相近,而远低于采自太湖梅梁湾蚌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6.
利用元素电子显微探针分析技术,对南太湖(白雀乡水域)、北太湖(吴塘门至乌龟山水域)以及洪泽湖(老子山水域)的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的矢耳石进行了元素微化学分析,如锶及钙元素分布、积累、浓度比等特征的比较研究。元素定量线分析和面分布分析结果均直观而明显地表明,北太湖太湖新银鱼的个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耳石具高锶钙比(21.41±0.50,N=4),另一类耳石具低锶钙比(1.64±0.12,N=5);南太湖个体耳石的锶钙比值居中(3.12±0.07,N=10);而洪泽湖个体耳石的锶钙比普遍偏高(5.42±0.32,N=9)。这些个体类别间锶钙比值的差异均显著(P<0.05)。此外,洪泽湖个体耳石标本有高锶环的存在,而太湖个体耳石中锶的分布水平较均一化。上述结果显示,一方面太湖和洪泽湖太湖新银鱼耳石锶钙比类型差异明显;另一方面太湖不同水域太湖新银鱼耳石的锶钙比类型亦不尽相同;反映出耳石锶钙比特征具有可以用来区别太湖新银鱼不同水域资源群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7.
128.
[目的]以田间实测数据为基础,研究膜下滴灌灌溉制度对土壤水分变化及棉花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根据不同灌溉定额和不同灌水次数设计了12个处理,在灌水前1 d利用中子土壤水分仪测定宽、窄行的10、20、40、60、80和100 cm深度处中子数,灌水间隔1 d后重复此过程,然后将中子数转换为土壤含水率,同时将不同处理条件下棉花产量和灌溉水分生产率进行对比.[结果]灌水次数为16次,不同灌溉定额处理下,10 cm深度处灌水前后宽窄行土壤含水率变化不明显.灌水次数为10次,灌溉定额为4 500、5 100 m3/hm2时,棉花生长区域土壤水分出现了深层渗漏,而其它处理条件下,均未出现深层渗漏.灌溉定额为3 900 m3/hm2,灌水次数为16次的处理产量最高,灌溉定额为4 500 m3/hm2的处理节水效率达到11.8;,在灌水次数为16、13次时,减产幅度仅为5.5;和3.1;.灌溉定额为3 900 m3/hm2的2、10处理水分生产率较高,均在1.6 kg/m3以上.[结论]灌溉定额越大,灌水次数越少,灌水后宽窄行含水率增大趋势越明显,越容易出现深层渗漏.灌溉定额越大,产量并不是越高,其灌溉水分生产率也不是很好,而中等灌溉定额的产量较高,灌溉水分生产率也是最好的.因此,设计灌溉制度时,应尽量选择中等灌溉定额和灌水次数,同时达到提高产量和节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9.
[目的]库尔勒香梨叶面积是研究香梨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但在测定中工作量大而且精度难以保证,通过两种测定方法的对比,取得一种简便、快速、正确估算的简易测定方法.[方法]通过叶面积仪及剪纸称重法两种方法,利用数理统计法对香梨叶片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估算的数学方程.[结果]在叶面积仪法及剪纸法两种方法下,香梨叶面积与叶主脉长、叶宽及长宽乘积都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并建立了叶主脉长、叶宽与叶面积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3.007 X1+5.718 X2-20.119和Y=2.973 X1 +6.026 X2-19.434,主脉长与叶面积的幂函数方程分别为Y=2.235X1.348和Y=2.592X1.307.[结论]考虑野外生产实际中测量操作的便利性及精确性,在库尔勒香梨叶面积估算中可直接利用幂函数回归方程来求算叶面积,测量叶片的主脉长后用叶形指数来估测,基本可满足叶面积测定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明确微喷调控灌水技术对吐哈盆地葡萄耗水特征的影响。[方法]测定吐哈盆地葡萄园在微喷调控技术下不同处理的土壤含水量等指标并分析各生育期不同阶段的耗水强度。[结果]在灌溉定额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微喷处理随着间隔时间的增大,总耗水量减少,其中CK处理总耗水量最大(697.5 mm),WP2次之(680.8 mm),WP5最低(616.8 mm)。葡萄萌芽期的耗水强度为2.6~3.5mm/d,展叶期为2.6~3.5 mm/d,花期为5.4~6.4 mm/d,果粒膨大期为8.2~9.0 mm/d,果实成熟期为2.5~3.1 mm/d。各微喷处理耗水模数在整个生育期内的规律趋于一致,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在果实膨大期达到最大值,占整个生育期的33%~35%,其次是果实成熟期,占整个生育期的29%~32%,在萌芽期各处理耗水模数最低,为5%~7%。[结论]试验结果为提高葡萄水分利用效率和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