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45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鹿茸IGF-1 5′端调控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提取鲜马鹿茸顶部组织基因组DNA,设计简并引物,利用PCR获得马鹿茸IGF-1 5′端调控序列及部分外显子(命名为CCS1074),用DNAMAN软件进行CCS1074与其他种属IGF-1基因的序列同源性分析;使用在线分析程序预测CCS1074的潜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并比较分析鹿茸区别于其他种属IGF-1的特有潜在转录因子,进行TATA box、CpG岛、候选启动子区段及信号肽预测。结果获得了包含部分外显子的鹿茸IGF-1基因5′端(Genbank Accession No.DQ234266);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鹿茸IGF-1与牛、羊IGF-1基因5′端存在差异;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在CCS1074 180~310 base处存在CpG岛,在142~192、238~288、874~924、1359~1409 base处可能存在启动子,存在253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比较发现,ZF5F/ZF5.01和HAND/HAND2_E12.01是鹿茸IGF-1区别于牛、羊、人、猪、家鼠、斑马鱼IGF-1启动子区域的潜在转录因子,这些潜在转录因子与鹿茸生长的关系尚待进一步试验证实;综合分析表明CCS1 074<1~1580base为鹿茸IGF-1 5′端区域,1581~1966 base为外显子1,1903~1966 base为信号肽,1967~>2087 base为内含子1。  相似文献   
62.
二丁酰环腺苷酸(dbcAMP)对猪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皮下注射和饲料添加不同剂量二丁酰环腺苷酸 (dbc AMP)进行饲养试验 ,研究了其对生长肥育猪脂肪和蛋白质代谢调控的效果。结果表明 :皮下注射 1.0 mg/ kg和饲料添加 2 0 mg/ kg为最佳调控剂量 ,生长猪血清脂肪酶活性分别提高 37.6 2 %和 37.2 9% (P<0 .0 5 ) ,血脂含量分别提高 14 .77%和 15 .6 6 % (P<0 .0 5 ) ;肥育猪血清脂肪酶活性分别提高 33.0 1%和 32 .35 % (P<0 .0 5 ) ,血脂含量分别提高 12 .36 %和 15 .97% (P<0 .0 5 ) ;生长猪和肥育猪血清TG、HDL、VL DL 含量明显提高 (P<0 .0 5 ) ;肥育猪背膘厚度明显下降 ,瘦肉率明显提高 (P<0 .0 5 )。生长猪和肥育猪血清 TP、AL B和 GL OB含量增加 (P<0 .0 5 ) ,AL T、AST和 AL P活性提高 (P<0 .0 5 ) ;肌肉中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明显提高 (P<0 .0 5 )。由此证明 ,dbc AMP对生长肥育猪脂肪和蛋白质代谢有明显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3.
依据猫IFN-ω3和THY-α1的分子结构特征及大肠杆菌密码子的偏爱性设计引物,同时在IFN-ω3和THY-α1中间设计了1个(Gly-Gly-Gly-Gly-Ser)×3总共15肽的linker.采用搭桥PCR方法获得二者的融合基因.将该基因克隆至pBVIL载体中,构建了pBVIL-IFNω3-THYα1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栽体转化至Rosseta(DE3)细胞中,经过IPTG诱导表达及蛋白质分离纯化,获得了质量浓度为0.78 g/L的IFNω3-THYα1融合蛋白.经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和细胞病变抑制试验,结果表明E玫瑰花环形成率平均为23.4%,融合蛋白的活力值为7.4%,细胞病变抑制试验同阳性对照组结果基本一致,融合蛋白中的IFNω3、THYα1均较好地保持各自的生物活性,为IFNω3-THYα1融合蛋白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
在体凝胶(In situgel)在药学、生物技术领域各个方面的应用,包括药物输送、细胞膜包覆和组织修复等.本试验采用了温敏缓释栽药系统,制备了GHRP-6温敏缓释系统,研究其对动物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Vc系獭兔肌注GHRP-6温敏缓释凝胶7、14、21、28 d后,2、4 g/L组累积增重效果分别比生理盐水组高25.83%~63.37%;肌注GHRP-6温敏缓释凝胶血清IGF-I浓度:注射7 d后,2,4 g/L组分别比生理盐水组高16.31%(P<0.05),27.98%(P<0.01);注射14 d后,2、4 g/L组分别比生理盐水组高37.43%(P<0.01)、47.17%(P<0.01);注射28 d后,2、4 g/L组分别比生理盐水组高31.71%(P<0.01)、40.14%(P<0.01).试验证明,GHRP-6温敏缓释凝胶能显著增高血清中IGF-I浓度,促进Vc系獭兔生长,血清中IGF-I浓度与Vc系獭兔累积增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5.
官员  张大伟  刘伟  郝琳琳  刘松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357-12359,12370
文中结合课题组以往对松多糖的研究和国内外研究情况,对松属植物多糖研发进展作一总结,旨在为松多糖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松属植物活性天然产物的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6.
本试验先后进行2轮载体构建及转染试验,对牛乳铁蛋白基因启动子元件调控效应进行了分析。首先进行第1轮载体构建及转染试验:采用PCR方法,利用4对引物从牛乳铁蛋白基因5′调控区-1 799向3′端依次缺失500bp进行调控序列扩增,将获得的扩增片段替换pEGFP-N1的CMV启动子,构建了4个重组载体,将重组载体转染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经筛选获得稳定的单克隆细胞,测定并比较各组细胞的荧光强度。在以上试验基础上,为进一步精确确定牛乳铁蛋白基因启动子顺式调控元件序列,进行第2轮载体构建及转染试验,方法同第1轮。结果表明,牛乳铁蛋白基因上游调控序列-1 323~-1 372存在负调控元件,-1 372~-1 560存在正调控元件。  相似文献   
67.
马鹿茸不同部位IGF-1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醋酸溶液和乙醇提取了6支马鹿茸的主杠尖部、中部、根部3个部位的多肽,进行了IGF-1的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采用RIA法测定了马鹿茸酸粗提物及醇提多肽的IGF-1含量。结果表明,酸粗提物中IGF-1存在游离和与结合蛋白结合两种形式,醇提物中只存在分子量为7.5 ku的游离IGF-1。马鹿茸不同部位酸粗提物和醇提物之间IGF-1含量经RIA法检测表明,主杠尖部、中部、根部3个部位IGF-1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尖部IGF-1含量分别比中部和根部高43.10%(P<0.01)、284.83%(P<0.01),中部比根部高168.93%(P<0.01);经醇提后,各部位之间IGF-1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尖部IGF-1含量分别比中部和根部高42.33%(P<0.05)、164.04%(P<0.01),中部比根部高85.51%(P<0.05)。该试验为马鹿茸的分段利用提供了内在质量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68.
向小鼠后肢小腿肌注pGRF表达质粒并加以电穿孔条件,注射剂量分别为5,10,50μg,于注射前及注射后10,20,30d测体质量,并采血分离血清测血清GRF水平。结果显示,5μgpGRF质粒电穿孔组注射后10dGRF分别比对照组、5μgpGRF质粒组升高44.73%(P0.05),12.86%(P0.05);血清中GRF水平升高。30d累积增重,5μgpGRF质粒电穿孔组分别比对照组、5μgpGRF质粒组高11.46%,6.75%(P0.05);10μgpGRF质粒组分别比对照组和10μgpGRF质粒电穿孔组高19.52%(P0.05),19.42%(P0.05)。50μgpGRF质粒组45d累积增重分别比对照组、pGRF质粒电穿孔组高14.00%,12.00%(P0.05)。结果表明,电穿孔处理可提高GRF基因在小鼠肌肉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69.
人工合成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基因。与乙肝表面抗原基因融合,插入pMD-18T克隆载体。经序列分析证明,所得目的基因743bp,与设计一致。提取质粒后用Sma I和Nhe I双酶切。克隆入pIRESlneo-CMV表达载体。构建pIRES-HBsAg/SS质粒。用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包裹后。在Vc獭兔后肢进行肌肉注射。比较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的增重差异,结果发现60d后。试验组家兔累积增重比盐水组高61.02%(P〈0.01)。  相似文献   
70.
根据从西非植物Pentadiplandra brazzeana Baillion果实中分离的甜味蛋白brazzein的成熟区氨基酸序列,采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偏爱的密码子,人工合成了5对寡聚核苷酸序列,经体外连接和PCR扩增后得到了187bp的brazzein的编码序列,将该序列插入pET-28a载体构建成重组表达载体pET-Br。将pET-Br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细胞,诱导表达后得到了与预计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蛋白。该蛋白约占细菌可溶性蛋白的18.9%,分离纯化后通过蛋白复性,得到有微甜味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