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21篇
园艺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烤烟不同假植方式、日期和苗龄的研究结果表明,稻草钵、纸钵、薄膜钵、营养块和子床假植的烟苗素质、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均优于母床苗(对照),且以稻草钵假植的烟苗表现最佳.经LSR法验证,处理间的烟叶产量、产值有5%和1%水平上的显著性.不同日期和苗龄假植的烟苗素质差异较大,其中以3月10日、苗龄4叶1心时假植的烟苗达到了适时移栽的壮苗标准  相似文献   
42.
对湘南烟区烟稻轮作亩产150~200kg优质烟叶典型丘块的调查及研究结果表明,烤烟产量结构为,每亩有效株数为1000~1250株,单株可烤叶数16~18片,平均单叶重7.5~13.5g。上等烟比率20%~40%,中等烟比率50%~60%。对其长势长相作了相应的调查,并对优质适产烤烟的栽培措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3.
为了探讨湘南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植烟区长期施用硫酸钾肥对"烟-稻"轮作制植下烟叶的生长和产质量的影响,2011年在桂阳开展了不同硫施用量对烟叶产质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硫量下,烟叶田间长势长相,农艺性状,烟草的生育期,烟株抗逆性,烟叶外观质量及烟叶产值、烟叶均价、上中等烟比例等各个考核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以T4(硫酸钾1 200 kg/hm2)表现最好,不施硫的对照最差。因此,在桂阳"烟-稻"轮作的前提条件下,增加施用硫酸钾肥仍不失为提高烟叶质量和烟叶含钾量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44.
不同烘烤工艺条件下烟叶淀粉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cky-B型烟叶智能控制烘烤箱,通过调整烤烟三段式烘烤过程中的温湿度,探讨不同部位烟叶淀粉含量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含量均随烘烤过程的进行而下降,烘烤48 h内烟叶淀粉含量下降非常明显,烘烤48 h后淀粉含量下降趋于平稳,最终维持在大约5%的水平;下部叶片的淀粉降解速度快于上部叶片和中部叶片;烘烤66 h后,下部叶片淀粉含量可降解70%以上,而中、上部烟叶则在烘烤108 h降解率才达到70%以上。采用中温中湿变黄烘烤工艺,更有利于烟叶内淀粉物质的转化。  相似文献   
45.
红薯进入生育中后期,由营养生长期转入块根膨大期.特别是8月下旬后,夏红薯进入膨大的关键期,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薯块膨大所需养分,另一方面要防止红薯茎叶早衰,增强光合作用,增加养分积累,以提高红薯产量.其主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46.
薹油两用油菜因为菜薹风味独特和较好的经济效益,逐步转入产业化栽培。综述了薹油两用油菜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提出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芷江县烟草生产现状及生产条件的调查分析,业已发现,烟叶生产在该县农业经济中已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根据芷江的自然条件可有计划的发展烤烟5 300 hm 2,年产烟叶1 万吨,成为发展和振兴芷江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对进一步搞好烤烟生产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8.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最佳生长调节剂应用于油菜生产,进行了不同种类生长调节剂处理油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油菜丰收灵的效果最好,可增强油菜光合作用和抗旱、抗寒能力,促进 采冬春双发,提高油菜籽产量20.9%,油菜生长调节剂效果次之,硼肥和多效唑则以配合施用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9.
湘珠牌油菜专用肥施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8~1999年,以湘杂油1号为材料.在长沙进行了湘珠牌油菜专用肥施用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俄罗斯产的高效复合肥比较.专用肥效果明显,增产达21.4%.可以在油菜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
红薯有喜光照、耐瘠薄、抗干旱等生理特性,在干旱的沙性土壤、瘠薄的红壤上也能种植.种植红薯的栽培技术简单,田间操作简便,投入低、劳动强度低,产量高.红薯的适应能力比种子作物强,对种植技术、土壤、肥料的要求不严,但要获得红薯高产,仍要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才能使它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