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4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三元杂交肉牛的肉用性能及适宜屠宰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健康无病、发育正常、膘情中等的西门塔尔×利木赞×本地牛(西利本)、夏洛莱×利木赞×本地牛(夏利本)、利木赞×西门塔尔×本地牛(利西本)、利木赞×利木赞×本地牛(利杂二代)6月龄肉用公牛各10头,研究其生长发育及其12、18、24、30月龄的屠宰性能.结果表明三元杂交牛的生长发育较快,以西利本的体形最大,夏利本增长速度最快.由于18月龄后生长减慢,使各组试验牛的饲料消耗增大.三元杂交肉牛在高档肉生产上比利杂二代表现出更强的杂交优势,其中以利西本的屠宰成绩最高,产肉能力最强,其次为西利本.24月龄以前为适宜屠宰期.  相似文献   
12.
选择40头体重相近[(365. 60±49. 33) kg]的周岁西门塔尔杂交肉牛,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通过添加不同比例饲料枣或小麦的4组等同蛋白质和增重净能精补料,探讨添加饲料枣或小麦的精补料饲喂杂交肉牛的育肥性能和成本。140 d育肥试验的结果表明,饲喂30%小麦的精补料4和15%小麦的精补料3其杂交肉牛全期日增重分别为1. 24 kg和1. 22 kg,精料重比分别为4. 22和4. 28,增重耗精料成本占摄入成本分别为80. 65%和81. 97%;饲喂20%饲料枣的精补料2其杂交肉牛全期育肥性能和成本指标最差(P﹤0. 05,P﹤0. 01);饲喂10%饲料枣的精补料1其育肥指标与添加15%小麦的精补料3相同(P> 0. 05)。由此结论,在精补料蛋白质和增重净能相同条件下,添加30%小麦的精补料4明显提高杂交肉牛育肥性能、饲料效率和育肥利润空间;添加20%饲料枣的精补料2表现出最差育肥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肉牛的育种.本文综述了肉牛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基因组学和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着重阐述了肉牛基因图谱的构建和数量性状基因座的检测与利用,同时指出肉牛分子育种的前景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探讨大麦基础日粮中不同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8%、15%的基础上使用普通大麦或低植酸大麦,对4组生长猪的磷和氮排泄的影响。普通大麦组含0.31%的总磷和0.19%植酸磷;低植酸盐大麦组含0.32%的总磷和0.01%植酸磷。按照NRC(1998)标准,日粮补充足够的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满足回肠表观消化率。普通大麦组中使用无机磷满足NRC(1998)有效磷的需要。低植酸盐大麦组中不需要使用无机磷,因为已经满足NRC(1998)有效磷(0.27%)的需要。8头阉公猪分成4组,按照4×4拉丁方设计,初始体重为20.9 kg。日粮中提供2.5倍维持需要的代谢能。饲喂2次/d,分别在08∶00和15∶00,等量饲喂。水与日粮按2.5:1混合。每个试验组共进行12d,7 d的适应期和5 d正式收粪尿期。结果显示,用低植酸盐大麦代替普通大麦减少总磷的排泄(P<0.001),18%和15%粗蛋白质组分别减少38%和43%。日粮粗蛋白质从18%减少到15%(P<0.001),相应的,对于普通大麦组,氮排泄减少29%,而低植酸盐大麦组减少32%。随着粗蛋白质的减少,氮固定也极显著减少(P<0.001)。低植酸盐大麦组粪尿中氮:磷比也极显著高于普通大麦组(P<0.001)。总之,对于生长肥育猪,通过用低植酸盐大麦代替日粮中的普通大麦,可以减少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从而显著(P<0.001)减少磷和氮的排放。  相似文献   
15.
选择健康无病、发育正常、膘情中等的西门塔尔×利木赞×本地牛(西利本)、夏洛莱×利木赞×本地牛(夏利本)、利木赞×西门塔尔×本地牛(利西本)、利木赞×利木赞×本地牛(利杂二代)6月龄肉用公牛各10头,研究其生长发育及其12、18、24、30月龄的屠宰性能。结果表明:三元杂交牛的生长发育较快,以西利本的体形最大,夏利本增长速度最快。由于18月龄后生长减慢,使各组试验牛的饲料消耗增大。三元杂交肉牛在高档肉生产上比利杂二代表现出更强的杂交优势,其中以利西本的屠宰成绩最高,产肉能力最强,其次为西利本。24月龄以前为适宜屠宰期。  相似文献   
16.
已经证明应用离子载体(IOP)有助于提高奶牛泌乳量和免疫应答反应。目前关于IOP在奶牛应用上的一些实验数据已经被许多国家广泛应用于奶牛生产中。IOP能抑制瘤胃中的革兰氏阳性菌,改变瘤胃发酵,从而提高了奶牛可利用的饲料中的氮和能量的数量。服用有效剂量的IOP一般不会影响泌乳奶牛的采食量或仅出现采食量的略微下降。IOP能引起瘤胃发酵改变从而提高营养物质的供给,特别是丙酸酯的供给。结果能量平衡改善,因而增强了奶牛的产奶量、泌乳效率、免疫应答反应。获得最大的经济回报的方法依靠深入理解IOP对泌乳奶牛的代谢、繁殖性能以及对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代谢模型认为 :蛋白质必须水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利用。但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 ,不同来源的饲料在氨基酸利用率上存在差异(Aydin,1979;Elwell,1985)。而且当动物采食按理想氨基酸模式配制的纯合日粮或氨基酸平衡的低蛋白日粮时 ,不能达到最佳生产性能(pinchasou等 ,1990 :Keshavarz,1991)。经过深入研究 ,人们认识到 :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不能完全由游离氨基酸来满足。动物为了达到最佳生产性能 ,必须需要一定数量的肽特别是小肽(二、三肽)。由于肽对反刍动物具有特殊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限饲/再营养的饲养策略应用到养猪业,可以缩短达到屠宰体重时的年龄和提高最终的日增重(ADG),改善胴体和肌肉水平的蛋白质和脂肪沉积速率,从而提高猪肉的营养价值。126头杜洛克×(大白×长白)猪(母猪和阉猪,平均体重30 kg),同窝同性别仔猪按体重随机分组,自由采食组(AL)生长期(体重30~70 kg)和肥育期(70~110 kg,n=56)均自由采食。或限饲组按平均日采食量的65%(以体重为基础)在生长期限饲,肥育期自由采食(补偿生长,n=56)。在每个饲喂体系中,15头猪体重达到70 kg时屠宰,41头在110 kg时屠宰。另外,14头猪30 kg时屠宰用来计算组织沉积速率。限饲组在生长期平均日增重比自由采食组显著降低(-35%,P=0.001),但在肥育期比自由采食组显著增加( 13%,P=0.001),主要由于限饲使肥育期(补偿生长)的日采食量(ADFI)和增重:饲料比(G∶F)显著(P=0.001)比自由采食组好。这样,限饲组达到110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早19 d。限饲组达到70 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瘦肉含量高(例如,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的背膘厚分别为11.7 mm,13.5 mm,P=0.023),而限饲组达到110 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背膘厚降低(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的背膘厚分别为20.6 mm,21.0 mm,P=0.536)。70 kg体重时,背最长肌(LM)的肌内脂肪含量(IMF)无差异(分别为1.25%,1.49%,P=0.118);但110 kg体重时有差异(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分别为2.19%,2.53%,P=0.034)。饲喂体系影响增重的组成成分。从30~70 kg阶段,限饲减少(P=0.001)胴体中的瘦肉和脂肪组织以及肌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从70~110 kg阶段,限饲显著增加(P=0.016)胴体中的脂肪组织而不是肌肉组织,但是肌肉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不受影响。这样,限饲后的再营养促进皮下脂肪的沉积大于肌内脂肪的沉积。饲喂体系几乎不影响110 kg时的肉质。限饲显著降低(P=0.014)肉的多汁性及相关的肌内脂肪的评分,但不影响肉质其他方面的感官评分。提高肌内脂肪含量和提高猪肉品质或许调整限饲和再营养期的初始和持续期长短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瘤胃降解率的评定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7年,英国的Roy等提出了新的反刍动物蛋白质体系,随后,各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反刍动物蛋白质新体系。各个新体系虽名称不同,但基本观点都是把饲料蛋白质分成瘤胃可降解蛋白(RDP)和瘤胃非降解蛋白(UDP)两部分,前者可被  相似文献   
20.
精料补饲水平对绵羊饲料利用效率和氮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6只安装瘤胃瘘管的8月龄小尾寒羊公羊(平均体重29.98±3.53kg),采用对比试验设计,研究了精料补饲水平(150g/d,250g/d,350g/d,450g/d)对玉米秸自由采食量、料重比、N平衡、日粮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绵羊日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自由采食量随精料补饲水平的增加而提高(P<0.01),但350g/d和450g/d补饲水平的差异不显著(P>0.05)。精料补饲量为150g/d时绵羊的日增重为负值,日粮营养水平不能满足维持需要。250g/d精料补饲水平下,精料和日粮的料重比均显著大于350g/d和450g/d两种精料补饲水平(P<0.05),而350g/d与450g/d精料补饲水平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单位日增重的精料消耗量以350g/d精料补饲水平组的表观值最低,日粮消耗量以450g/d最低。日粮DM、OM、CP、NDF、ADF消化率在150g/d、250g/d、350g/d精料补饲水平下随精料喂量的提高而显著提高,精料喂量由350g/d增加到450g/d后显著下降。食入N、粪N均随精料补饲量的增加而增加,尿N量在250g/d精料补饲水平下最低(P<0.01),尿N/可消化N在350g/d精料补饲水平下最低(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