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北京湾过渡带生态系统服务梯度效应分析及生态分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北京湾过渡带兼具山地-平原和乡村-城市的双重过渡性,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存在显著的梯度效应。该研究在对9种典型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基础上,研究了北京湾过渡带生态系统服务随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开发程度变化的梯度效应,进而对研究区进行了生态分区并识别各分区主导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导致各生态系统服务的分布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性。除休闲游憩外,大多生态系统服务随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开发程度呈现出明显的梯度效应。总体来说,食物供给和水质调节随植被覆盖度的提高而降低,随土地开发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则相反。各生态系统服务随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突变点的范围为0.45~0.56,随土地开发程度的突变点的范围为15%~31%。基于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开发程度的突变点将北京湾过渡带划为4个生态分区:自然或半自然区域、半自然区域、半人工-半自然区域和人工区域。自然区域以调节服务为主,人工区域以供给服务为主,半自然区域和半人工-半自然区域二者兼具,但各有侧重,且体现出一定过渡性。结合现有规划内容,提出不同生态分区生态系统服务的优化管理策略,以促进当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2.
根据宜昌地区夏秋季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试验总结出薄皮甜瓜延秋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措施,即优选品种、清园消毒、增施有机肥、深沟高畦覆膜、精细化育苗、遮阳覆盖、合理整蔓留瓜、加强肥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  相似文献   
63.
以大肠杆菌表达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衣壳蛋白VP2致敏绵羊红细胞,建立间接血凝试验(IHA).对参考阳性血清(鸡新城疫病毒抗血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抗血清、鸡禽痘病毒抗血清)及鸡参考阴性血清等分别进行微量IHA,加上抑制试验,结果证实其特异性高.对商品肉用仔鸡的30个血清样品、IBDV重组亚单位疫苗免疫试验鸡的20个血清样品,分别进行微量IHA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ID),将肉用仔鸡血清的阳性检出率进行t检验(P<0.05);而20份免疫试验鸡血清样品IHA阳性检出率与AGID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对30份肉用仔鸡血清样品和20份免疫试验鸡血清样品检测得到的阳性血清的平均滴度进行方差分析,IHA的平均滴度与AGID的平均滴度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对20份免疫试验鸡血清及IBDV参考阳性血清以3个批次和第2批次IHA试验制剂,分别进行重复性试验,对其IHA平均滴度进行了方差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对20份免疫试验鸡血清以在4℃、保存期分别为3、6、9个月的IHA的试验制剂进行了微量IHA,检出的IBDV抗体平均滴度中,3个月的与6个月的无显著差异;3个月的与9个月的及6个月的与9个月的,均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该IHA试验制剂在4℃的保存期可达6个月.  相似文献   
64.
基于决策树分类的橡胶林地遥感识别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中老缅交界地区是橡胶林地的主要种植区,利用遥感手段快速动态监测橡胶林地的时空变化,对于橡胶合理种植、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边境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基于Landsat数据和MODIS-NDVI数据,采用决策树分类的方法提取中老缅交界地区的橡胶林地。研究发现:1)1月上旬至3月下旬为提取橡胶林地的主要时间窗口;根据橡胶林不同树龄所表现的光谱差异,按照橡胶幼林(<10 a)和橡胶成林(≥10 a)提取橡胶林地;橡胶成林、高植被覆盖度的旱地、有林地容易发生误分,橡胶幼林、茶园、灌木林地和草地容易发生混淆。2)基于原始光谱特征、归一化指数、K-T变换指数以及纹理特征分别构建橡胶幼林和橡胶成林决策树分类模型;2010年橡胶成林分类总精度超过90%,橡胶幼林分类总精度超过75%;对同一地区1980、1990、2000年3个时相的决策树分类发现,橡胶幼林和橡胶成林决策树分类模型简单有效,结合晚期的橡胶成林来验证提取早期的橡胶幼林可以达到更高的分类精度。3)1980-2010年间,中老缅交界地区橡胶林地由7.05万hm2增至60.14万hm2,橡胶林地扩张趋势显著;橡胶幼林扩张速度明显快于橡胶成林,特别是近10 a来;西双版纳橡胶种植面积在中老缅交界地区占主导地位,橡胶林地不断向老挝、缅甸边境地区扩张。  相似文献   
65.
野生鲫与养殖鲫肌肉营养成分及抗氧化能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野生鲫与配合饲料养殖鲫肌肉营养成分和抗氧化能力,分析了两种鲫的肌肉中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以及血清与肝胰脏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配合饲料养殖鲫肌肉干粉偏黄且腥味明显,野生鲫肌肉干粉偏白且鱼香味较浓厚。野生鲫肌肉粗蛋白质、粗灰分、无氮浸出物含量均显著高于养殖鲫,但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鲫,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野生鲫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分别为10.05、18.68、71.34、8.78、646.42 U/m L,均高于养殖鲫相应指标,但丙二醛(MDA)含量(8.18 U/m L)低于养殖鲫;野生鲫肝胰脏中T-AOC、GST、SOD、CAT以及GSH-Px活性分别为2.75、9.68、126.34、15.78、86.42 U/m L,均高于养殖鲫,但MDA含量(1.13 U/m L)较养殖鲫低。  相似文献   
66.
对近几年有关小反刍动物乳房炎的最新研究和相关知识进行了回顾,并阐述了乳房炎的危害、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小反刍动物乳房炎的患病率平均为5%~30%,但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一般低于50%,亚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能引起死亡和淘汰。葡萄球菌是羊乳房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能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并能导致乳制品被耐热毒素污染,从而引发公共卫生问题。还对目前羊乳房炎的诊断方法进行了讨论,也对目前常用的乳房炎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7.
《宠物美容》课程体系的构建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犬、猫进行基础护理及美容造型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就业所具备的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职业精神与品质和职业关键能力。课程改革的关键就在于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构建出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8.
【目的】为了深入挖掘巴什拜羊不同发育阶段骨骼肌中miR-486的靶基因,为最终阐明巴什拜羊优良肉质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同时为巴什拜羊的持续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集了巴什拜羊胎儿期40,50,60,80,100和120 d,以及出生当天,出生后30,60和90 d共计10个不同发育阶段的骨骼肌组织,分别利用胎儿期6个阶段的混合mRNA和出生后4个阶段的混合mRNA构建了胎儿期和出生后骨骼肌中miR-486调控靶基因的cDNA文库,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cDNA文库中的靶基因信息进行了深入挖掘。在对所得候选靶基因功能分析的基础上,选择10个候选靶基因,使用qRT-PCR检测其在巴什拜羊上述10个不同发育阶段骨骼肌中表达量的变化,结合课题组前期获得的miR-486在巴什拜羊不同发育阶段骨骼肌中的表达规律,对其靶向调控关系及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验证和分析。进而选择其中的4个候选靶基因使用荧光素酶报告载体试验和巴什拜羊骨骼肌卫星细胞中的靶向调控试验最终确认其靶向调控关系。【结果】通过对两个cDNA文库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分析,胎儿期和出生后分别获得了123个和118个miR-486的靶基因,因其靶向调控关系未经实验验证,故暂称为候选靶基因。其中有96个为两个阶段共表达的候选靶基因,其余27个和22个分别为胎儿期和出生后骨骼肌中特异表达的候选靶基因。GO和KEGG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候选靶基因显著富集于与肌肉分化和肌纤维发育相关的代谢和信号转导通路,诸如PI3k-Akt、MAPK、Wnt、Adherens junction和Regulation of actin cytoskeleton等。qRT-PCR检测结果表明所选10个候选靶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巴什拜羊骨骼肌中均有表达,但其表达变化规律有所不同。PTENFoxo1Dock3PAX7IGF1RPIK3I1FBN1在胎儿期巴什拜羊骨骼肌中呈高表达,出生后其表达量显著下调,而OLFM4的表达量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ARHGAP5PDCD4在胎儿期和出生后巴什拜羊骨骼肌中的表达量未见显著变化。对其中4个候选靶基因的进一步试验验证,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试验结果表明,miR-486可以高效结合在其候选靶基因PTENFoxo1IGF1RPIK3R1的靶位点上,进而极显著抑制其后萤火虫荧光素酶的活性;巴什拜羊骨骼肌卫星细胞中的靶向调控试验结果亦表明miR-486可以显著下调上述4个候选靶基因的mRNA水平,抑制其生物学功能。所以可以确证在巴什拜羊骨骼肌中miR-486可以靶向调控PTENFoxo1IGF1RPIK3R1的表达。【结论】对巴什拜羊不同发育阶段骨骼肌中miR-486的靶基因进行了深入挖掘,全面解析了miR-486及其靶基因在巴什拜羊骨骼肌发育过程中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所得候选靶基因数据可靠性高,可为阐明巴什拜羊优良肉质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9.
原状土与装填土热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土壤热特性是研究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中能量传输的必要参数。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室内装填土柱上热特性与含水率、质地、温度和体积质量(容重)等因素的关系,田间条件下土壤结构对热特性影响的报道很少。该研究通过比较2种质地土壤田间原状土和室内装填土热特性的差异,初步探讨了不同含水率范围内结构形成对土壤热特性的影响。采集田间原状土,在室内利用热脉冲技术测定其热容量、热导率和热扩散率;然后将样品磨碎、过2mm土筛,填装后得到相同体积质量和含水率的装填土壤样品,并测定其热特性。结果表明,装填土和原状土的热容量基本一致;在中等含水率区域(砂壤土:0.07~0.24m3/m3;壤土:0.15~0.31m3/m3),重新装填后砂壤土和壤土的热导率分别降低了9.7%和9.8%。另外,结构形成增加了土壤热扩散率,在中等含水率区域尤其明显;在接近饱和区域,原状土与装填土的热扩散率趋于一致。因此,土壤结构形成对土壤热容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中等含水率区域土壤的热导率和热扩散率。  相似文献   
70.
对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技术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根据培训特点,提出了详细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阐述了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4种培训方式的特点、功能和局限性等,列举了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技术在日光温室生产中的应用,并针对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