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7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25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金针早是从地方品种“渠县黄花”天然杂交后代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优质黄花新品种.在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花产量20856.3kg/hm2,较对照增产10.93%;在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花产量20706kg/hm2,较对照增产10.42%,始花期较对照平均提早15d.抗叶锈病和叶斑病,抗风、抗旱、耐寒、耐湿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2.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研究吉林省农村保险需求现状与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量的调研和问卷工作,从家庭年收入、收入主要来源、日常花销、农民对保费的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了解吉林省农村保险需求现状与结构.  相似文献   
43.
本文通过对我国大豆种植的现状介绍,提出影响我国大豆种植户品种采纳行为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村传播体系、农村所处的文化环境。内部因素有农户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对新品种的态度,并进一步提出改善农户采纳行为,以提高大豆种植的产量和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4.
45.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旱地红壤团聚体结构与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红壤旱地团聚体结构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容重并提高其孔隙度;增施有机肥后,土壤中大于5mm机械稳定性大团聚体增幅达2%~42%;各处理中大于0.25mm水稳性团聚体百分含量为:厩肥稻草绿肥还田对照。各有机肥处理中土壤中有机质、无定形氧化铁和无定形氧化铝含量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增加了9%~54%、8.5%~21.7%和10.9%~26.8%。统计结果显示,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团聚体破坏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单施化肥的基础上有机肥的施入不仅有利于红壤旱地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还有利于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46.
在人为控制光长条件下,在云南省水富县海拔300 m、700 m 2个试点,对38份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材料的光温反应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4份不育系材料属于弱-中-弱类型;5份不育系材料属于弱-长-弱类型;11份不育系材料属于中-中-弱类型;1份材料属于中-中-中类型;7份不育系材料属于强-短-中类型.  相似文献   
47.
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和重要步骤。基于农村人力资本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机理构建指标评价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吉林省2010—2019年两系统耦合协调性的演变过程及障碍因子。结果表明:耦合协调存在短板,农村人力资本综合评价指数F(x)介于0.088~0.220之间,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数G(x)则介于0.162~0.606之间,相较之下农村人力资本明显滞后,农业现代化基于其传统农区的优势在发展上相对领先。两系统耦合协调度D由0.346增至0.575,协调性整体表现稳中递进的优化态势,协调状态经历“轻度失调—濒临协调—勉强协调”的转变。分析影响协调性的障碍因子,得到农村教育人力资本B1阻碍度最大,为29.19%;绿色发展水平B9次之,为24.62%;农村技能人力资本B2居第三,为10.51%。为实现其协调发展,吉林省需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依托高校培养新兴职业农民,鼓励优秀农民返乡,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减少化肥使用量。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利用高钙天然配方米品种云光109(钙含量为166 mg/kg),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不同施氮量(纯氮B0=0 kg/hm2、B1=180 kg/hm2、B2 =210 kg/hm2、B3 =240 kg/hm2、B4 =270 kg/hm2、B5=300 kg/hm2)与磷肥运筹(A1: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A2:磷肥作基肥和促花肥分2次等比例施入)相结合,研究对云光109品质及品质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光109粘糯比值不受氮肥施用量和磷肥运筹的影响,其值均约为3∶1,说明粘糯比是由遗传决定的.另外,对云光109整精米的长、宽和长宽比值没有显著影响.在磷肥作基肥和促花肥分2次等比例施入时云光109的钙含量(B4时最高,为198.7 mg/kg)都显著高于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B0时最低,为95.31 mg/kg)和普通稻米的钙含量(70~90 mg/kg).因此,可以通过磷肥作基肥和促花肥分2次等比例施入来提高籽粒钙含量.  相似文献   
49.
两系杂交籼稻云光15号秋繁制种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9~2002年在云南省水富县采用不同海拔分期播种的方法对云光15号双亲特征特性及母本蜀光357S育性转换规律的研究结果为基础,提出秋繁制种并对其高产制种技术进行研究.2001~2003年共制种13.3hm2,其单产稳定在2.98t/hm2以上,高产农户单产达4.28t/hm2.  相似文献   
50.
对稻种原种常规繁育方法(三圃制)进行了6年(1999~2004)研究,并作了大量的改进,提出了稻种“穗系标准化繁育”原种的新方法,即“单穗选择,以穗为系,单本栽培,穗系比较,田间目测,整系去劣,混系繁殖”28字新方法。原种繁出来后进行快速繁殖,品系比较,区域试验,多点鉴定,示范推广。研究结果显示,云恢188、云恢290、滇优香1号。3个品种采用“穗系标准化繁育”与常规的“三圃制”繁育相比较,纯度分别达99.47%、99.93%、98.12%。原种繁出来后在云南7~10个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区域比较,试验结果:3个品种的产量分别提高了1.12%、0.97%、1.04%,其它农艺性状无明显差别。实践证明,采用“穗系标准化繁育”比“三圃制”繁育,大大简化了良种繁育程序,提高了良种繁育的纯度,提高了效率,延长了优良品种的应用推广年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