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4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7篇
  7篇
综合类   131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目的]研究氮(N)沉降对亚热带常绿阔叶天然林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亚热带典型米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3个N沉降水平:对照(CK,0kg·hm-2·a-1)、低N (LN,40 kg·hm-2·a-1)和高N(HN,80 kg...  相似文献   
272.
将180只1日龄土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只。分别饲喂不同日粮,测其体增重、料肉比以及表观代谢率。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酶制荆能促进肉仔鸡体增重和降低料肉比,提高养分的表观代谢率。  相似文献   
273.
福建青冈天然林和人工林群落特征及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福建青冈Cyclobalanopsis chungii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系统调查,进行福建青冈天然林及人工林生态系统群落特征及生长过程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福建青冈天然林及人工林群落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福建青冈人工林林相整齐,林分结构简单,为同龄林,郁闭度较大,林下凋落物具有明显的未分解层(L层)、半分解层(F层)和已分解层(Y层).而福建青冈天然林多为萌芽次生林,林相不整齐,为异龄林,林冠具有成层性,林下植被生物量大.福建青冈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生长过程存在明显差异.福建青冈人工林胸径生长峰值出现在25年生时,而天然林则在24年生;10年生前人工林与天然林的树高生长均比较缓慢,但人工林树高生长进入速生期比天然林早;福建青冈天然林材积生长27年生后明显增加,48年生时材积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仍未相交.人工林15年生时增长缓慢,35年生时材积年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仍未相交.可见福建青冈人工林材积生长比天然林生长表现快,营造福建青冈人工林是提高其林分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图3参10  相似文献   
274.
刘春华 《种子科技》2022,(10):124-126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明显提升。在绿色小麦种植过程中,为了全面提升种植效果,需提高种植田间管理能力,采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并做好相关技术推广工作,以此满足我国对农业绿色生产种植的需求,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75.
在马尾松成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 ,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模式 .通过对森林凋落物的分析表明 ,上述 5个群落的年凋落物量分别为 61 49.1、 75 33.2、6741 .1、71 5 1 .5和 80 4 1 .7kg· hm-2 ,而马尾松纯林的年凋落物量为 3442 .8kg· hm-2 .各混交群落总凋落物量的季节动态呈双峰型 ,第 1次峰值出现在 2~ 4月份 ,第 2次峰值出现在 8、 9月份 .在 6个群落 (包括马尾松纯林 )的凋落物组成中 ,枯叶占绝对优势 ,在凋落物总量中占5 0 %~ 71 % ,其余依次为枯枝 ( 6%~ 2 6% )、其它组分 ( 5 %~ 1 7% )、树皮 ( 9%~ 1 9% )和繁殖器官 (≈ 1 % ) .各混交群落中来自马尾松的凋落物占 5 0 %~ 5 8% ,而来自阔叶树的凋落物占 42 %~5 0 % ,且两者的组成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76.
为明确常用杀虫剂在香蕉果实中的残留情况,测定344份香蕉样品中16种杀虫剂,分析其在全果和果肉中的残留水平,评估其对我国成人和儿童(1~6岁)的膳食风险,并给出最大残留限量制定建议。结果表明,香蕉全果和果肉中杀虫剂的检出率分别为41.86%和21.80%,分别检出11种和5种杀虫剂。吡虫啉在全果和果肉中检出率均最高,分别是26.45%和19.48%。根据我国现有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全果中吡虫啉超限量40次,噻虫嗪超限量4次;果肉中吡虫啉超限量28次。在我国香蕉出口贸易中,需要关注吡虫啉、氯氰菊酯和氯氟氰菊酯的残留。除了啶虫脒、哒螨灵和联苯菊酯,其他农药在果肉中的残留水平均低于全果。毒死蜱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主要残留在香蕉果皮中,内吸性较强的新烟碱类农药会通过果皮进入果肉。20.88%的吡虫啉阳性样品和55.56%的啶虫脒阳性样品中果肉的残留量高于全果,这些样品果肉中的残留量是全果残留量的1.03~6.76倍。单一农药的慢性和急性膳食风险以及新烟碱类农药的累积性风险均小于100%,说明膳食风险可接受。建议制定香蕉上氯氟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最大残留限量,分别设为0.5 mg/kg和1.0 mg/...  相似文献   
277.
为了提高内膛全景图像对比度,本文基于Contourlet变换,提出一种新的内膛全景图像增强方法。该方法在图像空间域增强的基础上,通过对图像Contourlet变换系数的调整,进一步增强了内膛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增强内膛图像对比度的同时,减少了图像细节的丢失,改善了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