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69篇
  免费   679篇
  国内免费   1133篇
林业   2286篇
农学   1544篇
基础科学   2041篇
  1662篇
综合类   11303篇
农作物   1230篇
水产渔业   896篇
畜牧兽医   6931篇
园艺   2120篇
植物保护   768篇
  2024年   221篇
  2023年   723篇
  2022年   730篇
  2021年   668篇
  2020年   749篇
  2019年   1157篇
  2018年   1006篇
  2017年   641篇
  2016年   710篇
  2015年   743篇
  2014年   1610篇
  2013年   1248篇
  2012年   1304篇
  2011年   1502篇
  2010年   1512篇
  2009年   1548篇
  2008年   1376篇
  2007年   1294篇
  2006年   1139篇
  2005年   1095篇
  2004年   1087篇
  2003年   1000篇
  2002年   840篇
  2001年   874篇
  2000年   640篇
  1999年   558篇
  1998年   469篇
  1997年   413篇
  1996年   373篇
  1995年   360篇
  1994年   357篇
  1993年   314篇
  1992年   307篇
  1991年   264篇
  1990年   277篇
  1989年   272篇
  1988年   170篇
  1987年   183篇
  1986年   210篇
  1985年   183篇
  1984年   132篇
  1983年   110篇
  1982年   98篇
  1981年   98篇
  1980年   48篇
  1979年   17篇
  1965年   19篇
  1964年   20篇
  1959年   18篇
  1958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61.
3MQ-600型导流式气流辅助喷杆弥雾机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为减少药液的飘失和雾滴的穿透力,提高药液利用率,设计了3MQ-600型导流式气流辅助喷杆弥雾机,利用拖拉机液压和动力输出带动液压马达、轴流风机、隔膜泵等部件工作。在风筒内部加装的新型栅格状导流器,优化了风筒内的流场结构,减小了因涡流而导致的能量损耗。试验结果证明,与无风幕喷雾相比,沿喷杆方向的雾滴个数平均值提高了29.5%,变异系数降低了78.5%;飘失量减少45%以上;在雾滴对作物冠层穿透性方面,雾滴在作物中下层沉积量50.8%。该机具有较高的减飘性能和雾滴沉积性能,农药利用率更好。  相似文献   
962.
为探明植被冠层降雨截留水文生态效应,该文通过对黄土区坡面柠条林和杏树林冠层截留量的动态监测与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类型植被冠层降雨截留规律及其模型模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2种不同类型植被冠层降雨截留的特征差异显著。柠条林冠层截留量随大气降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稳定截留率约为15%。杏树林冠层截留率相对较低,特别是在降雨量小于5mm的量级,冠层"漏斗"效应明显。杏树林冠层截留率与降雨量之间未表现出明显的趋势关系,稳定截留率约为10%。对于柠条林冠层截留规律的模拟,以降雨量和冠层郁闭度为变量的崔启武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74,以降雨量为变量的王彦辉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68;但对于"漏斗"状结构的杏树林冠层,2个模型均未能得到较好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963.
摘要:为准确识别棉花异性纤维中较难识别的羽毛和麻绳异性纤维,采用机器视觉技术,通过图像处理方法采集异性纤维目标,对羽毛和麻绳异性纤维的色彩和纹理特征进行有效的特征提取,形成异性纤维目标的特征向量。再通过一种自底向上的凝聚型层次聚类算法对提取的羽毛和麻绳的色彩与纹理特征进行层次聚类分析,选择最优特征向量。将8个特征向量进行降维分析并比较各维数下的层次聚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选取红色(R_ave)、绿色(G_ave)、蓝色(B_ave)、能量、熵、惯性矩等6个特征进行层次聚类效果最好,羽毛识别率达到94%,麻绳识别率达到95%, 说明选择的特征向量对这2种异性纤维具有理想的区分性。该研究可为棉花异性纤维的正确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4.
采用GIS技术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沧州果品主产区献县、泊头、沧县3个县表层土壤(0~20 cm)砷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个县表层土壤砷的平均值为12.46 mg kg-1,砷污染存在的风险较低。土壤砷最优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空间结构上具有中等程度空间相关性,说明其空间变异主要是由母质、地形、土壤类型等结构性因素引起的。各向异性分析表明地质背景、河流和飘尘可能影响着土壤砷的分布。Kriging插图结果直观的反映出研究区内土壤砷的空间变异特征。调查结果显示含砷污水的农田灌溉,含砷煤燃烧产生的大气降尘,含砷农药、化肥的使用等是影响土壤砷分布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965.
选取5种植被恢复模式,研究了不同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土壤肥力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后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相比光板地都有明显提高,顺序依次为酸角〉小桐子〉印楝;同种植被的土壤酶活性表现出根际大于非根际的特性;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和种植方式对酶活性都有较大的影响,等高垄沟模式具有较好的保土保肥能力,创造了良好的微生物环境,增强了土壤酶活性;植被恢复模式下酶活性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密切,特别是有机质、全氮与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的相关性较好。因此,用土壤酶活性来评价植被恢复的效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66.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的提高和可视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中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对园林设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作为主流的虚拟现实软件,Quest3D在园林表现中越来越多地被应用,而园林植物对园林设计效果的表现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园林植物模型在Quest3D中的应用提出了优化的方法,以改进和完善基于Quest3D的园林虚拟漫游系统的表现效果。  相似文献   
967.
针对目前国内种质资源信息化平台集成度差的弱点,根据物联网的技术规范,结合种质库的工作需要,设计了高度集成的辽宁种质库物联网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968.
土壤优先流运动的活动流场模型分形特征参数计算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活动流场模型分形特征参数控制着优先流的产生和发展,因此准确获得活动流场模型分形特征参数值对提高模型的模拟预测精度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染色示踪方法,将优先流流场从流动背景中显示出来,通过数字图像分析和采样分析获得优先流流场和流场内土壤含水率的分布模式,根据活动流场模型本构方程拟合活动流场模型分形特征参数值;针对3种常见的入渗后染色区内土壤含水率分布模式,分别提供了相应的活动流场模型分形特征参数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显示,1)由于入渗后土壤水重分布的影响,活动流场区域和染色区域在整个入渗深度范围并不完全重合,因此仅可选择活动流场与染色区域相重合深度范围内受土壤初始含水率影响较小的数据来拟合活动流场模型分形特征参数值;2)土壤质地对入渗后染色区内土壤含水率的分布模式有显著影响,细质地土壤中入渗后染色区土壤含水率沿入渗方向逐渐减小,粗质地土壤中入渗后染色区土壤含水率沿入渗方向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969.
以贵州省安顺市红枫湖入湖口4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玉米地、菜园、林地及撂荒地)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对0—15em和15~30cm两个层次土壤团聚体总磷含量及其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原状土壤及各粒级团聚体总磷含量均表现为玉米地〉菜园〉撂荒地〉林地。土壤各粒级团聚体磷形态含量以ResidualP、NaOH—P、NaHCO3-P为主,其中ResidualP在各土地利用方式中的含量均最高,变幅分别为玉米地28.3%~45.4%、林地61.1%-72.7%、菜园45.9%~53.0%、撂荒地52.1%-72.4%;玉米地和菜园土壤均表现为有机磷含量约为无机态含量的2倍;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土壤对总磷含量的贡献率呈减少趋势,土壤团聚体对总磷含量贡献主要集中在5~2mm和2~0.5mm两个粒级中,贡献率均达77%以上,其中耕作土壤(玉米地、菜园)中5-2mm和2-0.5mm两个粒级团聚体中的磷是湖泊面源污染中磷素的主要贡献载体,也是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70.
以溪洛渡地区气候和土壤等条件为背景,结合室内大比尺模型试验,探讨了植被基材各成分对其酸碱性、抗侵蚀性及固、液、气三相分布的影响,并通过现场施工验证,确定出了溪洛渡地区最适宜的植被混凝土基材配比为自然土壤与腐殖质体积比3∶1、水泥与添加剂体积比2∶1,适宜当地气候特点的混合植物种子配方为根茎羊茅、狗牙根、紫花苜蓿、东非狼尾草等外购草种配合本地草种,同时扦插本地藤本植物。此结果可以在溪洛渡地区的边坡生态修复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