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6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胡炳义  刘怀攀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468-3468,3480
为了探讨多胺的功能,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了大豆(Glycine max L.)种子在成熟脱水过程中3种不同形态(游离态,f;酸可溶性共价结合态,ASCC;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AISCC)多胺(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种子成熟脱水过程中,fPut的变化不明显,而fSpd和fSpm的水平明显上升.酸可溶性共价结合态多胺(ASCC-PAs)、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腐胺(AISCC-Put)和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亚精胺(AISCC-Spd)的含量明显升高.结果表明,fSpd、fSpm、ASCC-PAs、AISCC-Put和AISCC-Spd在大豆种子成熟脱水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渗透胁迫下大豆幼苗叶片亚精胺(Spd)及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方法]以豫豆24号(强抗旱性)和豫豆6号(弱抗旱性)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渗透胁迫下,PEG、MGBG和外源Spd对大豆幼苗叶片MDA和Spd含量以及3种抗氧化酶活性(SOD、CAT和APX)的影响。[结果]渗透胁迫3d,豫豆24幼苗叶片Spd含量明显上升,豫豆6号幼苗叶片MDA含量明显上升,还提高了豫豆24幼苗叶片3种抗氧化酶活性。MGBG处理促进豫豆24MDA含量的上升,抑制其Spd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上升,但对豫豆6号影响不大。外源Spd处理提高了豫豆6号幼苗叶片的Spd含量以及3种抗氧化酶活性,并抑制其MDA含量的升高,但对豫豆24影响不大。[结论]渗透胁迫条件下外源Spd可降低MDA含量,缓解活性氧的伤害。  相似文献   
33.
渗透胁迫对玉米幼苗类囊体膜上结合态多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渗透胁迫下,玉米品种农大108(抗旱性较强)和掖单13(抗旱性较弱)幼苗类囊体膜上非共价结合态(Noncovalently conjugated,NCC)多胺(Polyamines,PAs)和高氯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Perchloric acid insoluble covalently con-jugated,PISCC)多胺(PA)含量的变化。发现渗透胁迫下,抗旱性弱的掖单13的NCC-亚精胺(Spermidine,Spd)、PISCC-腐胺(Putrescine,Put)和PISCC-Spd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抗旱性强的农大108;掖单13的NCC-Put含量明显上升,NCC-精胺(Spermine,Spm)含量明显下降,而农大108的NCC-Put和NCC-Spm含量变化不明显。外源Spd处理明显抑制了渗透胁迫下掖单13类囊体膜上NCC-Spd含量的下降,也提高了掖单13玉米幼苗的抗性;Spd生物合成的专一性抑制剂——MGBG处理,则明显促进了渗透胁迫下农大108类囊体膜上NCC-Spd含量的下降,也降低了农大108玉米幼苗的抗性。PISCC-PAs生物合成的专一性抑制剂——o-phen处理,促进了渗透胁迫下玉米幼苗类囊体膜上PISCC-PAs含量的下降,而且明显降低了玉米幼苗的抗性。表明玉米幼苗类囊体膜上NCC-Spd、PISCC-Spd和PISCC-Put在胁迫条件下的稳定有利于增强玉米幼苗适应渗透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34.
芦苇愈伤组织中蛋白质对渗透胁迫和外源ABA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沙生芦苇胚性愈伤组织(SREC)和水生芦苇胚性愈伤组织(WREC)在PEG-6000的胁迫及外源ABA的影响下一些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从相对生长量和细胞活力上看,SREC的抗渗能力大于WREC;WREC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幅度大于SREC。外源ABA对WREC的作用大于SREC。SDS-PAGE表明,SREC在30%PEG胁迫下出现了一条17kD的特异蛋白带;在PEG胁迫同时施加外源ABA后,二者均出现此蛋白带。  相似文献   
35.
芦苇愈伤组织对渗透胁迫和ABA的若干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沙生芦苇胚性愈伤组织 (SREC)和水生芦苇胚性愈伤组织 (WREC)对PEG 60 0 0的胁迫及外源ABA的生理响应。结果显示 :10 %~ 30 %的PEG胁迫使 2种愈伤组织的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升高、质膜透性增大、提高了保护酶 (SOD、CAT、POD)的活性 ,降低了细胞相对含水量 (RWC) ,SREC的游离Pro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升高幅度大于WREC ,质膜透性和RWC的变化前者小于后者。外源ABA对WREC的作用大于SREC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渗透胁迫下,大豆品种豫豆24号(抗旱性较强)和豫豆6号(抗旱性较弱)幼苗类囊体膜上非共价结合态亚精胺(NCC-Spd)和高氯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亚精胺(PISCC-Spd)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抗旱性弱的豫豆6号的NCC-Spd和PISCC-Spd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抗旱性强的豫豆24号;外源Spd处理明显抑制了渗透胁迫下豫豆6号类囊体膜上NCC-Spd含量的下降,也提高了豫豆6号大豆幼苗的抗性;Spd生物合成的专一性抑制剂--MGBG处理,则明显促进了渗透胁迫下豫豆24号类囊体膜上NCC-Spd含量的下降,也降低了豫豆24号大豆幼苗的抗性;PISCC-Spd生物合成的专一性抑制剂--o-phen处理,促进了渗透胁迫下大豆幼苗类囊体膜上PISCC-Spd含量的下降,而且明显降低了大豆幼苗的抗性.表明大豆幼苗类囊体膜上NCC-Spd和PISCC-Spd水平在胁迫条件下的稳定有利于增强大豆幼苗适应渗透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37.
亚精胺浸种对小麦幼苗抗渗透胁迫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渗透胁迫下亚精胺(spermidine,Spd)浸种后,小麦品种豫麦18号(抗旱性较强)和扬麦9号(抗旱性较弱)幼苗的相对干重增长速率(relative dry weight increase rate,RDWIR)、叶片相对含水量(leaf relative water content,LRWC)、叶片相对电解质渗漏率(leaf relative electrolyteleakage,LREL)和叶片内Spd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胁迫第7天,抗旱性弱的扬麦9号小麦幼苗的LREL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抗旱性强的豫麦18号,其叶片内Spd含量的升幅则明显小于豫麦18号;而豫麦18号幼苗的RDWIR和LRWC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扬麦9号。Spd浸种处理渗透则明显抑制在胁迫条件下扬麦9号幼苗RDWIR,LRWC的下降和LREL的增加,促进叶片内Spd含量的增加。这些结果表明,Spd浸种通过提高渗透胁迫下小麦(特别是抗旱性较弱的品种)幼苗叶片中Spd的水平,从而增强小麦幼苗的抗渗透胁迫能力,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38.
以抗旱性不同的玉米品种农大108(抗旱性较强)和掖单13(抗旱性较弱)为材料,经过亚精胺(Spd)浸种处理,研究在聚乙二醇(PEG)-6000渗透胁迫下,幼苗根尖线粒体ATPase水解活性与膜上非共价结合态多胺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渗透胁迫条件下,抗性强的农大108的ATPase活性下降的幅度明显小于抗性弱的品种掖单13,而农大108的线粒体膜上非共价结合态亚精胺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掖单13。亚精胺浸种处理,明显增强了掖单13幼苗的抗性,促进了掖单13在胁迫条件下非共价结合态Spd含量的增加,同时抑制其在胁迫条件下ATPase活性的降低。这些结果表明,亚精胺浸种处理,通过提高玉米幼苗根尖线粒体膜上的非共价结合态Spd含量,维持ATPase活性的稳定,从而提高玉米幼苗的抗渗透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亚精胺浸种对渗透胁迫下玉米(Zea mays L.)种子萌发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渗透胁迫下,玉米发芽势、发芽率和胚芽鞘长度均下降,且萌发过程中的淀粉酶活性下降,淀粉含量上升,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下降;用亚精胺(Spd)浸种处理后,抑制了玉米种子在渗透胁迫条件下其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鞘长度、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下降以及淀粉含量的上升。上述结果表明,Spd浸种处理通过提高渗透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淀粉酶的活性,促进淀粉的降解,从而促进渗透胁迫下玉米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40.
渗透胁迫与大豆幼苗叶片多胺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渗透胁迫下两个抗旱性不同的大豆品种(抗旱性弱的豫豆6号和抗旱性强的豫豆24号)幼苗叶片的三种不同形态多胺游离态(Free:f)、酸可溶性共价结合态(Acid.soluble.covalently.conjugated:AS-CC)和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Acid.insoluble.covalently.conjugated:AISCC))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三种游离态多胺:腐胺(fPut)、亚精胺(fSpd)和精胺(fSpm)均在渗透胁迫条件下上升,但是豫豆24号的fSpd和fSpm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豫豆6号,而豫豆6号的fPut的升幅明显大于豫豆24号。甲基乙二醛-双(鸟嘌呤腙)(MGBG)处理豫豆24,明显抑制了渗透胁迫诱导的fSpd和fSpm的增加,并且加重了渗透胁迫的伤害;外源Spd处理豫豆6号明显促进了渗透胁迫诱导的fSpd和fSpm的增加,并且减缓了渗透胁迫的伤害。统计分析表明:在渗透胁迫条件下,大豆幼苗叶片的fSpd+fSpm/fPut的比值与相对干重增长率(RDWIR)呈显著正相关。渗透胁迫下,豫豆24叶片的AISCC-PAs含量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豫豆6号。菲咯啉处理明显抑制了渗透胁迫所诱导AISCC-PAs的增加,同时也加重了渗透胁迫对幼苗的伤害。渗透胁迫也引起了幼苗叶片中ASCC-PAs含量的上升,但是在两个大豆品种之间的上升幅度没有差异。这些结果表明,渗透胁迫条件下,大豆幼苗叶片的fSpd、fSpm及AISCC-PAs含量的上升有利于增强大豆幼苗的抗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