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3篇
  3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轻简氮肥管理对华南双季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当前我国水稻种植中面临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高、肥料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探索在保障水稻高产高效的前提下更为简化的“一基一追”轻简施氮模式,减少施肥次数,提高种稻效率,为水稻轻简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常规籼稻五山丝苗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018年晚季设置不施氮(N0)、三控施肥(TC)、三控减氮(RTC)和3个轻简施氮(SNM1、SNM2、SNM3)6个处理,2019年早季设置N0、TC、农民习惯施肥(FP)和3个轻简施氮(SNM2、SNM4、SNM5)6个处理,研究不同氮肥管理对华南双季稻产量及其构成、物质生产、氮肥利用效率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2018年晚季,SNM2处理与TC处理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但二者均显著高于RTC、SNM1和SNM3处理;2019年早季,SNM2、SNM4和SNM5处理的产量与TC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比FP处理增产7.36%—7.51%,主要是由于每穗粒数增加。SNM2处理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与TC处理无显著差异(2019年早季千粒重除外),但2个处理的产量构成不同,SNM2处理的单位面积颖花数多,主要通过扩大库容量保持高产。2018年晚季,SNM2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RE)、氮肥农学利用率(AE)、氮肥生理利用率(PE)和氮素收获指数(NHI)与TC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氮肥偏生产力(PFPN)显著增加;SNM1和SNM3处理的RE、AE和PFPN显著低于SNM2处理。2019年早季,3个轻简施氮处理的5项氮肥利用率指标均与TC处理无显著差异,4个轻简处理的RE、AE和PFPN显著高于FP处理。SNM2、SNM4、SNM5和TC处理的单位面积颖花数、总生物量和总吸氮量均高于FP处理。2018晚季,SNM2处理的垩白粒率较TC处理显著降低,其他指标与FP和TC处理无明显变化。【结论】 采用“一基一追”的轻简氮肥管理SNM2处理,在减少氮肥10%、减少2次施肥的情况下,其水稻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与TC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FP处理,外观品质有所改善,碾磨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没有明显变化。因此,在劳动力紧缺问题突出的情况下,采用轻简氮肥管理技术,既可以节约劳动力成本,又可实现水稻的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该研究结果对水稻轻简化栽培具有指导意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不同栽培模式对华南双季晚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氮肥运筹和栽插规格等栽培管理措施对华南双季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杂交稻粤杂889为材料,设置6种栽培模式,分别为不施氮肥(N0),前期重施氮肥的农民习惯栽培(FP,N肥 200 kg·hm-2,栽插规格20.0 cm×23.3 cm),氮肥后移与不同栽插规格组成的4种栽培模式(简称优化模式),即高产高效1(M1,N肥180 kg·hm-2,氮肥后移,20.0 cm×20.0 cm)、高产高效2(M2,N肥200 kg·hm-2,氮肥后移,30.0 cm×13.3 cm,宽行窄株)、高产高效3(M3,N肥180 kg·hm-2,氮肥后移,25.0 cm×13.3 cm,宽行窄株)和高产高效4(M4,N肥220 kg·hm-2,氮肥后移,30.0 cm×13.3 cm,宽行窄株),比较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特点和氮素吸收利用特征。M1、M2、M3和M4栽培模式,2011年较FP分别增产16.7%、20.5%、18.3%和24.1%,2012年较FP模式分别增产6.3%、16.0%、22.9%和12.8%。与M1相比,M2、M3和M4增产1.3%~15.6%。两年中,M1、M2、M3和M4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平均比FP提高65.2%~82.4%、55.6%~88.1%和7.9%~33.9%,差异显著。优化模式产量的提高主要与单位面积颖花数和结实率的增加密切相关;4种优化管理模式的平均增产量分别与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穗分化始期和成熟期氮素积累量、氮素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结果表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氮肥用量和栽插规格综合措施具有进一步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潜力。  相似文献   
23.
土壤pH对华南双季稻旱育秧素质的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PH对华南双季稻旱育秧素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PH不同与水稻早籼高产良种旱育秧苗的生长发育有关,pH6.2-8.4是早季稻旱秧适宜的土壤酸碱度范围,当PH高达8.8时百苗干重明显降低,pH低至5.6时根系活力显著下降,pH〈4.9时则叶片,叶梢,根系的生长发育严重受阻。指出在华南双季稻区早稻育秧时,对于偏酸性的土壤可不必再用酸性物质调节pH值,而可用碱性物质适当提高pH值,使早稻旱育秧苗床  相似文献   
24.
利用多基因型集成品种群体(由多个类似表型的单基因型品种或品系组成)和单基因型品种群体,分析两种群体中的稻瘟菌群体遗传结构及发病情况。将这两种群体植株上所采集标样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应用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PCR技术(rep-PCR)获得各菌株指纹图谱,并将其划分为若干单元型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稻瘟菌多样性指数范围在集成品种群体内为0.521~0.603,在单一品种群体内为0.319~0.705,说明两种群体内的病菌多样性没有差异,稻瘟菌多样性在抗性弱的品种内低,抗性强的品种内高。病害调查结果表明,集成品种的实际病穗率低于预期发病率,差异极显著。由于集成品种群体中含有抗性强材料阻止了致病菌的扩散,从而控制了病害。进一步证实了种植集成品种是一条控制稻瘟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5.
一套研究水稻抗瘟性材料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国华南地区曾普遍使用的抗瘟性水稻材料外选 35、目前广东省水稻生产上种植面积最大的具有水平抗瘟性和高收获指数特点的水稻品种粤香占和广东最早的优质食味好的品种七丝占为亲本材料 ,通过杂交后代单粒传递方法和DNA杂交方法 ,创造了一套对抗瘟性基因及抗性机理和优质等农艺性状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的材料体系 ,分别为重组自交系群体 (recombinationinbredline ,RIL)、扩展重组自交系群体 (expendrecombinationinbredline ,ERIL)和突变体重组自交系群体 (transfered mutantrecombinationinbredline,TRIL)。在RIL群体中 ,鉴定出该材料体系中对鉴定稻瘟病菌株的各种抗性基因组合材料 ,为“基因对基因学说”提供了直接的材料证据。用同一对照和同样方法 ,在ERIL群体中 ,肯定了表现水平抗性的粤香占具有多个主效抗性基因和多个微效抗性基因 ,为水平抗性的多基因控制提供了初步证据。还创造出了一套可用于研究水平抗性的稳定材料群体。用野生稻外源DNA电激导入方法获得粤香占水平抗性突变为垂直抗性的突变株 ,并从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 (SSLP)方面 ,证明了突变体群体的变异情况。这些研究和材料体系为抗瘟性机理研究、基因克隆、抗性基因尤其是水平抗性基因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26.
单粒活体稻谷种子直链淀粉含量的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利用FOSS Tecator公司的Infratec 1255型带单粒定标器的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对222粒单粒稻谷进行扫描并测定了直链淀粉含量的参比数据。借助于功能强大的近红外定标器软件(WinISI),采用多种计量数学处理方法和不同的回归统计方法进行定标曲线的开发和比较,优化得到了单粒水稻种子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的近红外定标方程。其定标标准偏差(SEC)、交叉检验标准误差(SECV)、检验工作标准误差(SEP)和定标相关系数(RSQ)分别为2.828、3.088、2.792、0.848。  相似文献   
27.
 报道了一种利用PCR快速检测水稻蜡质基因第一内含子剪接供体+1位碱基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分析了一批广东籼稻材料。结果显示,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可广泛用于育种筛选中的直链淀粉含量选择。  相似文献   
28.
【目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一种高产高效施肥及配套技术体系,具有高产稳产、节本增收、 安全环保、操作简便等特点,近 10 多年来在南方稻区得到广泛应用。总结分析该技术在南方稻区的应用效果和 推广方法,可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汇总 2008 年以来广东、广西、江西、浙江、江苏、 福建等省区公开发表的 47 篇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试验示范论文数据,综合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与农 民习惯栽培相比,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氮肥用量平均减少 29.5 kg/hm2 、减幅为 16.0%,氮磷钾总施肥量平均 减少 11.6%;水稻产量平均提高 626.3 kg/hm2 、增幅为 8.8%;氮肥偏生产力平均提高 27.3%;无效分蘖数平均减 少 89.0 万 hm2 、减幅为 37.7%,成穗率提高 9.7 个百分点;纹枯病、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为害分别减少 50.7%、 28.6% 和 46.6%,倒伏大幅减轻;平均增收 1 902.0 元 /hm2 。从建立全国性技术推广协作网、整合资源发挥政策 引导和激励作用、建立稳定的示范基地多措并举助推技术落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速技术推广等方面, 总结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推广经验和启示。【结论】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能稳定实现水稻减肥增产增收, 其推广经验和方法可供借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水稻品种粤香占在9 000 kg/hm2的条件下收获指数达到0.6以上,比普通品种提高约0.1.以粤香占为材料、七丝占(收获指数为0.4)为对照进行水稻收获指数相关性状研究,结果表明:获得高收获指数不是仅靠增加单株产量,而要在增加单株产量的同时适当增加抽穗前植株高度使茎叶重达到一定的程度,同时使始穗期后物质运输主要贡献在穗部,而非茎长增量;收获指数遗传力极低,表现为典型的数量性状特点,各收获指数有关性状间关系十分复杂,茎长增量、始穗株高和成熟株高也许可作为间接影响收获指数的要素.  相似文献   
30.
采用分期播插、控制日长等措施,始穗期用16℃人工低温处理5天,以结实率高低为定级标准来筛选鉴定1210份晚籼品种始穗期耐冷性,并对其中148份进行年度间重复鉴定,有23份在初鉴和重鉴中耐冷性都达Ⅱ级以上,初鉴、重鉴结实率的相关分析迭极显著水准,说明筛选鉴定结果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