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20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刘延贺  苑会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9995-9996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的膨化血粉饲喂生长猪的效果,探讨在生长猪饲粮中使用膨化血粉替代鱼粉作为唯一动物蛋白源的可能性。[方法]选用75头体重15kg的长×大×杜三元杂交猪,采用1×4+1的对比试验设计方案。[结果]相同添加量的鱼粉和膨化血粉对猪的增重及日粮蛋白质利用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同样的基础日粮配方结构条件下,膨化血粉以相同添加量替代鱼粉是可行的。在2%膨化血粉添加比例的基础上,随着添加量增加,猪的增重也明显提高(P〈0.05);在平衡氨基酸的条件下,日粮蛋白利用率也随之提高。在生长猪阶段。5%的比例是膨化血粉的适宜添加量,高于此比例猪不能完全利用,同时生产性能指标不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随膨化血粉在生长猪日粮中用量的增加,猪生产性能明显提高,最佳用量为5%;相同基础日粮配方条件下,膨化血粉代替鱼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用50头长白×荣昌杂交猪,采用1×4+1设计,研究了4种不同的芽孢杆菌制剂对生长猪肠道内微生物数量及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肠道中芽孢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而大肠杆菌数量有所减少。其中以C种制剂组表现最好,3种有益菌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地高于对照,大肠杆菌明显(P<0.01)降低。各试验组小肠中淀粉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2、2.2、3.5、1.2倍,其中C组比对照组有显著(P<0.05)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来源和批次饲料原料营养成分的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不同来源和不同批次的饲料原料,对其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化验分析,以比较不同来源和不同批次饲料原料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不同来源的豆粕间CP和总AA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17种AA中,除蛋氨酸、亮氨酸和甘氨酸差异显著外(P0.05),其它A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对不同来源棉粕而言,棉粕1的CP和总AA含量极显著高于棉粕2和棉粕3(P0.01),棉粕2和棉粕3的CP和总AA含量差异显著(P0.05);在17种AA中,除蛋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差异显著外(P0.05),其它A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来源石粉中的钙含量,最低为32.98%,最高达36.06%,相互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同一来源不同批次石粉的钙含量,变化范围在34%~36%之间。不同批次之间玉米DDGS的真蛋白含量在24.53%~31.81%之间波动,粗蛋白在27.26%~29.89%之间波动;不同批次间玉米水分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波动范围在10.1%~16.3%之间。  相似文献   
14.
膨化血粉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75头体重15kg的长×大×杜三元杂交猪,采用1×4+1的对比试验设计方案,对添加4个不同比例的膨化血粉饲喂生长猪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在生长猪饲粮中使用膨化血粉替代鱼粉作为唯一动物蛋白源的可能性。结果表明:①同比例添加的鱼粉和膨化血粉对猪的增重及日粮蛋白利用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②在2%膨化血粉添加比例基础上,随着添加量增加,猪的增重也明显提高(P<0.05),在平衡氨基酸的条件下,日粮蛋白利用率也随之提高。③在生长猪阶段,膨化血粉的添加量,5%的比例是最佳比例,高于此比例猪不能完全利用,同时生产性能指标不再有明显改善(P>0.05)。  相似文献   
15.
16.
本试验采取 1× 2 1设计对全天然海洋壳类生物的壳提取物 DG对防止仔猪黄白痢及促进生长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主要成分为右旋葡糖胺 (D- glucosamine)的浓度为 5 %的天然提取物 ,每天对试验组初生仔猪口服 2 m L,可有效预防新生仔猪黄白痢的发生 ,并显著 (P<0 .0 1)提高哺乳期的饲料采食量。同时 ,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及断奶体重也有显著 (P<0 .0 1或 P<0 .0 5 )增加。对哺乳母猪从产前 7天至断奶每天按 10 m L 量拌料饲喂 ,虽有增加母猪采食量之倾向 ,但影响不大 (P>0 .0 5 )。  相似文献   
17.
18.
19.
试验选用70头、体重为15kg左右的长×大×杜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7组,研究在不同的赖氨酸水平下添加高浓缩酶制剂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探讨添加酶制剂提高蛋白质、氨基酸消化率基础上能否适当降低赖氨酸水平而不影响生产成绩,从而节约合成赖氨酸添加量。基础日粮配方参照美国NRC生长猪10~20kg和20~50kg两阶段饲养标准,确定两阶段基础日粮的能量、蛋白质水平,赖氨酸水平控制为0.68%,对照组喂给基础日粮。各试验组添加赖氨酸的量依次为(%):0.25、0.20、0.15、0.10、0.05、0.00;相应的各试验组添加浓缩酶的量依次为(g/kg):0.00、0.1、0.1、0.1、0.1、0.1。结果表明:猪体重为30kg前的生长速度和日粮的赖氨酸水平呈正相关,随赖氨酸水平提高,生长速度持续提高;适当较低水平的赖氨酸和酶结合添加,比单一添加高水平的赖氨酸效果更好;在营养需要的基础上,生长猪前期使用浓缩酶制剂可以适当降低赖氨酸的添加量,期望较高日增重(600g/d)时,赖氨酸水平可降低10%,约可节约25%~40%的合成赖氨酸添加量;较低日增重(近500g/d)时,约可节约50%合成赖氨酸添加量。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探讨仔猪在断奶前及断奶后1周内血清生化指标、十二指肠形态结构及空肠中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1(SGLT1)和二肽转运载体1(PepT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规律。试验选取20日龄仔猪55头,断奶前1天屠宰5头,余下50头仔猪在21日龄断奶,并分为5组(圈),每组10头仔猪,分别在断奶后第2、4和8天从每组各挑选1头仔猪屠宰。结果表明:1)与断奶前相比,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断奶后第2天显著降低(P0.05),在断奶后第8天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钾离子含量在断奶后第4和8天显著增加(P0.05),血清尿素氮含量在断奶后第2天极显著增加(P0.01),在断奶后第8天又显著降低(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降低(P0.05)。2)与断奶前相比,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在断奶后第2天极显著降低(P0.01),断奶后第4天显著降低(P0.05),隐窝深度在断奶后第2和4天均显著增加(P0.05),两者比值在断奶后第2和4天均显著降低(P0.05)。3)与断奶前相比,空肠中SGLT1基因表达量在断奶后均显著降低(P0.05),空肠中PepT1基因表达量在断奶后第4和8天均显著降低(P0.05)。由此表明,断奶1周内对仔猪生理机能造成了一定的应激;断奶降低了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改变了仔猪十二指肠形态结构,降低了空肠中SGLT1和PepT1基因表达量,以断奶后第2和4天应激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