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居住小区的绿地建设是小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植物应用是发挥绿地综合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该文以合肥市静安新天地小区为例,介绍了居住小区绿地的组成和植物应用特点,并就绿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2.
试验结果表明 :用双效活力素 375ml/hm2 在小麦返青、拔节、孕穗、灌浆期喷施 1~4次 ,可提高小麦产量 ,增产效果与喷施次数呈正相关 ,试验中以喷施 4次增产效果最好 ,比对照增产 881 .5kg/hm2 ,增产率为 1 4 .3% ,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3.
1种苗繁育技术 切花菊种苗繁育以扦插繁殖为主,生长发育良好的母株是取得优质插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4.
分析了防灾公园的植物防灾功能,根据防灾公园的功能特点、分区设置,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植物配置和选择,以达到利用植物进行防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5.
杨树是我国的主要树种,也是华北平原地区主要用材树种——杨、柳、榆、槐当中居于首位之树种,可见其重要性.杨树具有早期速生、适应性强、分布广、种类和品种多、容易杂交、容易改良遗传性、容易无性繁殖等特点,因而广泛用于集约栽培.现对杨树栽培及病虫害防治做以下介绍. 1栽培 根据黑杨派杨树的生物学特性,杨树造林时推行"四大一深"栽植法,即大塘1×1米,大苗苗高3.5米以上,大株行距,大水浇足,深栽80厘米. 杨树根系发达,呼吸作用强烈,需要良好的土壤通气条件.另外在多数情况下,土壤中许多养分由植物不能利用的形式转化为可利用的形式,也要依靠好气细菌的分解作用.因此,在杨树人工林集约化栽培中,全面深翻整地是重要措施.全面整地时,翻耕深度应视土壤坚实度而定.在中壤和沙壤土上,深翻30~40厘米即可;在较粘重的土壤上,要适当增加整地深度.平原农区,发展杨树可不必进行全面整地.在造林前将穴挖好,穴的规格为,培育大径材应挖大穴,为100×100×100(厘米);培育小径级材,纸浆材可小些,但不应小于60 × 60×60(厘米).  相似文献   
26.
黄泛区农场位于豫东平原,属河南省大型一类农工商综合企业,拥有土地面积98km2,其中耕地面积6800hm2,常年大豆种植面积在2800-3600hm2,大豆重迎茬现象十分严重。为克服重迎茬对大豆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黄泛区农场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品种改良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使大豆产量水平维持在每667m2平均产量180—212kg的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27.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人们生活理念的不断改观,园林绿化近年来已经逐步地成为国家发展与城市化建设的热点话题,各城市管理部门纷纷展开了对园林绿化工作地系统化规整。为尽快提升园林绿化率,大树的移植及养护便成为了关键的任务,而从实际上讲被移植的大树往往面临着死亡威胁与生长障碍。  相似文献   
28.
刘广军 《吉林蔬菜》2011,(6):111-1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园林建设的发展,草坪在园林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论是公园、风景区的建设,还是街道、广场、小区、庭院的绿化;还是在防护林、风景林和运动场、球场的建设,甚至在公路、高速路及山体、水体的边坡防护上,都少不了草坪的应用。通过草坪与地形、水体、建筑、道路、广场、  相似文献   
29.
大豆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大豆的肥效试验表明 :大豆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 ,增加根瘤数 ,改善经济性状 ,促进早熟 ,提高大豆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 ,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比不施肥和常规施用化肥分别增产 2 2 .7%、9.0 % ,净增收入分别为 688.1、378.6元 /hm2 ,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0.
万寿菊俗名金盏花、臭芙蓉,千寿菊、蜂窝菊等。学名:Tageteserecta.英文名:African Marigolds.原产地墨西哥,属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正常条件下,长势较好。如果受土壤、种子有菌或者管理不当、自然条件较差等不利因素影响,极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必须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