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2篇
  5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1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三交水稻的育种研究 Ⅱ.三交中晚稻杂种优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4个纯合不育系菲A、中9A、金23A和珍汕97A,4个杂合不育系菲A/协青早B、中9A/协青早B、金23A/协青早B和珍汕97A/协青早B,3个恢复系752、测64-7和优米2号,按8×3 NCⅡ交配设计配制24个组合。比较研究了三交种的杂种优势及株高和抽穗期的变异程度。结果表明,58.33%的三交种比相应单交种具增产优势,平均增产6.11%。单株产  相似文献   
62.
研究了灌浆成熟期气候因素对早灿稻米蛋白质及其4种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成熟期日平均气温和平均日照时数对早籼稻米蛋白质及其4种组分含量的影响较大,其中日平均气温是影响这5个性状的主导因子,灌浆成熟期不同时期的温度对这5个性状影响各不相同,灌浆成熟期间前,中期温度对蛋白质含量、清蛋白含量和谷蛋白含量影响大,灌浆成熟期间中,后期温度对球蛋白含量和醇溶蛋白含量影响很大。灌浆成熟期温度时段分布对蛋白质及其4种组分含量的影响因品种本身蛋白质含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3.
淦鑫688(原名昌优11号)系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以天丰A与自选的香型新恢复系昌恢121配组育成的香型高产优质晚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64.
优质稻双竹粘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双竹粘,M112和汕优64的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优质稻品种双竹粘在抽穗后20天内,灌浆速度平稳,籽粒增重可以用线性方程Y=A+Bx来表达,M112和汕优64在相同时间内籽粒灌浆依其灌浆速度的变化,可分为增重缓慢和增重迅速两个阶段。因此,这两个品种的籽粒增重过程呈S形曲线,符合于Logistic方程。  相似文献   
65.
多环境下水稻产量及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蛋白质含是、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等8个品质性之间的遗传相关,以及直甸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等4个品质性状与单株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单产量等4个产量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结果表明任两个品质性状之间及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均存在某种遗传相关,其中有的性状之间表现为较复杂的遗传相关,存在两种以上的遗传相关分量,而另一些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较为简单,仅存一、二种遗传相关分量。  相似文献   
66.
本试验以常规稻6—38和杂交稻威优64等六个品种为材料,进行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对培育二晚壮秧和生理基础与增产效果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二晚秧苗在一叶一心期,每亩喷300PPM 浓度的多效唑100公斤药液,能有效地对二晚秧苗起到控长、促蘖、培育壮秧的作用。处理后秧苗的高度比对照降低1/3~1/4,分蘖数增加80~120%,叶片表现短、宽、厚,苗体矮壮。这种壮秧移栽本田后无败苗现象,没有明显返青期,禾苗早生快发,分蘖多、有效穗增加。多效唑对于秧苗的生理效应表现为;增加秧苗的发根力,具有发达的根系,吸氮能力增强,苗体含氮量和叶绿系含量增加:光合速率增强。处理后的秧苗,碳——氮代谢均旺,而且这种生理效应一直维持到抽穗期,有利于营养体生长和籽粒灌浆结实。试验表明,多效唑处理后水稻能增产10%左右。  相似文献   
67.
分析了江西6个不同纬度、海拔地点32年以上的日平均气温,认为江西适宜用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制种的地区在赣南及赣中南部,但这些地区繁殖不育系比较困难;温敏型不育系的种子繁殖可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进行.提出了在江西气温条件不同的地区分别建立制种基地和繁殖基地的设想,温敏型不育系种子还可在海南岛异地繁殖.  相似文献   
68.
分析了两个籼粳杂种一代和2个籼型杂交稻的每穗粒数和稻穗结构.与籼型杂交稻相比,籼粳杂种一代的每穗粒数超过高亲,表现正向超亲优势.这种超亲优势主要是由籼粳杂种稻穗有较多的二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着粒数而产生的.还讨论了杂种一代的稻穗结构与亲本选择关系,杂交双亲在稻穗结构上的性状互补将有利于得到大穗型杂种.  相似文献   
69.
以华中地区大面积应用的4个三系不育系的同型保持系和来自不同生态类型的16个恢复系为材料,根据9个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欧氏距离为指标,研究了杂交水稻亲本间遗传差异状况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保持系间遗传差异较小,恢复系间及保持系与恢复系间遗传差异较大。对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表明,三系杂交稻亲本间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关系不密切,而杂交稻产量的高低与双亲产量尤其是双亲产量平均值的高低密切相关,说明亲本改良在提高杂交稻产量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0.
分子标记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简要综述了分子标记在水稻的遗传多样性,构建分子连锁图谱和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品种纯鉴定,杂种优势预测及目标基因的早期鉴定和品质性状的分子标记及品质性状改良的基因工程等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稻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