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2篇
  5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1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研究了两用核不育系 W6184S,K-9S,8902S 在不同生态点的育性表现。提出了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具有不育基因表达的启动温度,不育基因完全表达的临界温度,育性恢复起始温度和育性完全恢复的临界温度四个温度阀值的新观点,核不育基因的表达与育性恢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同时,讨论了核不育系的选育问题。  相似文献   
52.
昌优4号(博优120)系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采用博A与自选的大穗优质恢复系R120组配而成的三系杂交稻中籼新组合。2002年和2003年参加江西省中稻区域试验,2004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多年的试验、示范种植中,该组合表现出高产稳产、抗性强等优点,是长江流域稻区杂交  相似文献   
53.
采用盆栽土培法,选用12个不同年代的水稻种质,对6个不同土壤N营养水平下水稻对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孕穗期前)危害的抗性差异及与土壤N营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种质对稻纵卷叶螟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可分为低抗、中抗和高抗3类,低抗和高抗的较少,中抗的较多,且筛选鉴定水稻对稻纵卷叶螟抗性的最佳土壤N营养量为N 0.24g/kg土(折合N 122.40 kg/hm2).随土壤N营养量变化,水稻种质对稻纵卷叶螟抗性的响应存在显著基因型差异,可分为低响应、中响应和高响应3类,低、中响应种质较少,高响应种质较多.随土壤N营养量变化,稻纵卷叶螟对水稻种质的危害规律表现为二项式开口向上,二项式开口向下和无规律3类,二项式开口向上的种质危害最低时的最适土壤N营养量平均为N 0.27g/kg土(折合N 136.53kg/hm2),二项式开口向下的种质危害最高时的最适土壤N索营养量平均为N0.12g/kg土(折合N 74.03kg/hm2).  相似文献   
54.
55.
“七五”期间,在省委和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校遵照党中央关于“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围绕江西农业总体开发的要求,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了科技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科技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56.
研究结果表明:8902S生育期最长、K-9S其次、W6184S最短。W6184S的生育期在不同生态点的差异性最小;8902S则在同一地点不同播期间变异最小。植株的高度、幼穗的长度、每穗的总粒数均是8902S>k-9S>W6184S,但它们的变异性则刚好相反。提出了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具有不育基因表达的启动温度、不育基因完全表达的临界温度、育性恢复起始温度和育性完全恢复的临界温度四个温度阀值的新观点。核不育基因的表达与育性恢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同时,讨论了核不育系的选育问题。  相似文献   
57.
58.
对杂合不育系G4A/新香B、G4A/Ⅱ-32B、中9A/Ⅱ-32B和新香A/Ⅱ-32B及其相应纯合不育系G4A、中9A和新香A进行了开花习性特点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杂合不育系不仅可保持高度不育,且在一些开花习性特点上表现出比不育系较强的优势。如G4A/新香B、G4A/Ⅱ-32B和新香A/Ⅱ-32B的开花高峰均比相应纯合不育系提前1h左右。单株开花历期杂合不育系较纯合不育系长3—7d,而主穗开花天数较纯合不育系长1-2d。颖花开张时间杂合不育系较纯合不育系长0.5-1.3h。杂合不育系柱头大小与纯合不育系相近,但柱头双边外露率高,如G4A/Ⅱ-32B、新香A/Ⅱ-32B和中9A/Ⅱ-32B比相应纯合不育系高7.22,6.25和10.27个百分点。此外,杂合不育系具有柱头生活力强和开花后活力下降速度慢等特点。  相似文献   
59.
培矮64S空间诱变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培矮64S及其SP4和SP5代大柱头变异不育株系为材料,从株形、育性、抗性、休眠性等方面系统研究其空间诱变的生物学效应。结果如下:10个SP4代种子的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方面变异较大。9个从海南收回SP4代的种子休眠性,自收获后20d到40d有不同程度的减轻。19个SP5代株系农艺性状表现基本整齐一致,不同株系在株高、穗长等性状方面表现不同。19个SP5代株系花粉育性镜检结果表明,大多变异株不育花粉率为99.9%,与对照相当,明显比对照育性差的仅为34株,占7.3%。20个SP5代株系白叶枯病病菌田间人工接种结果表明,5个株系为中抗,比对照培矮64S抗;10个株系为中感,与对照相同;5个株系感白叶枯病,比对照略差。5个SP5代株系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表明,叶瘟和穗瘟为0级,与对照相同,均抗稻瘟病。  相似文献   
60.
赣早籼51由江西农业大学采用以杂交育种为基础,结合辐射诱变,进行生理特性改良的技术路线选育而成。该品种高抗稻瘟病、灌浆期耐热性强、产量高,是食用优质型早籼稻新品种。2002年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赣早籼51”。1 选育经过1991年选配中8644作母本与中优早3号杂交;1992年种植F1,混收种子采用60 Co γ30KR辐射;F2 起采用衍生系统法选育;1996年定型。1997~1998年2年品比试验中,性状优良、群体稳定。1999年参加江西省早籼稻联合区域试验预试,品系定为“农大29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