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7篇
农学   22篇
  2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8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运用压片法对秋水仙素滴注处理后的‘无核丰’枣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及其与花蕾外部形态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2n花粉的比例。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处理后枣小孢子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正常;在减数分裂前期Ⅱ观察到胞质分裂异常现象;中期Ⅱ纺锤体主要有4种类型:平行型、垂直型、八字型和融合型,分别占27.31%、19.35%、45.27%和8.06%;四分体时期观察到二分体、三分体、四分体,分别占6.00%、43.04%、50.96%;定位异常纺锤体八字型与融合型分别与三分体、二分体呈正相关;秋水仙素处理后‘无核丰’枣2n花粉的形成受胞质分裂异常、纺锤体定位异常两种机制控制,因纺锤体定位异常而产生的2n花粉占2n花粉总数的96.97%,遗传上等同于FDR(第1次分裂重组)型配子,因胞质分裂异常产生的2n花粉在遗传上等同于SDR(第2次分裂重组)型配子;秋水仙素处理后‘无核丰’枣2n花粉绝大多数为FDR型,因而在枣有性多倍化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与花蕾外部形态变化具有对应关系,花蕾直径达到1.34 mm时,小孢子母细胞开始进入减数分裂;达到1.68 mm时,小孢子母细胞进入四分体时期;超过1.92 mm时,减数分裂结束,且有大量花粉粒形成。2n花粉诱导最佳的秋水仙素滴注时期为细线期末期,即花蕾直径在1.34~1.42 mm时,诱导后‘无核丰’枣2n花粉发生比例为17.36%。  相似文献   
82.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气候与中国华北地区相似(济州岛除外),唯降雨量较多。年降雨量1031mm,其中6~8月641mm,年日照时数2322h,年均温13.2℃,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0.7℃,最热月8月份平均气温27.1℃。主要果树有苹果、柑桔、梨、葡...  相似文献   
83.
枣疯病病树中内源激素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锦  刘孟军  代丽  周俊义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1):2255-2255
【目的】揭示枣疯植原体对枣树内源激素的影响,弄清枣疯病病树中内源激素的变化趋势。【方法】应用HPLC法分别对健株、病株和盐酸土霉素治疗后转健植株中的细胞分裂素(玉米素,Zeatin)、生长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的含量进亚周年检测。【结果】在根部,健株、治疗株和病株中IAA、GA3和ABA的含量没有明显区别,但在7、8月份病株根部中Zeatin的含量要明显高于健株;在叶部,健株、治疗株和病株中的IAA、GA3和ABA的含量也没有明显区别,但在生长后期病株叶片中Zeatin含量显著高于健株。不同患病程度叶片中激素的比较结果表明,患病程度越重,Zeatin/IAA(C/A)比值越高。【结论】植原体侵染枣树植株后致使其内源激素失衡,主要是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增加,最终导致了枣疯病症状表现。  相似文献   
84.
冬枣和临猗梨枣果实发育期主要营养成分变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为探究鲜食枣品种的营养品质形成规律,以碘量滴定法,酸碱中和滴定法以及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了冬枣、临猗梨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以及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显示:在冬枣和临猗梨枣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前期变化不明显,近成熟迅速积累至最高;可溶性糖组分在果实发育前期为果糖>葡萄糖>蔗糖,成熟时为蔗糖>果糖>葡萄糖。可滴定酸含量前期较高,随果实生长呈下降的趋势,果实成熟时略有升高。维生素C含量变化总体上低-高-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5.
<正> 为充分利用太行山区丰富的酸枣资源,八十年代以来,我们先后在阜平、赞皇等地大面积推广了酸枣接大枣技术,同时对传统的嫁接方法进行了改进、完善和补充,实现了春、夏、秋、冬周年嫁接。实践证明,这些改进是可行的,深受枣产区群众欢迎。兹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一、接穗的采集和贮藏芽接接穗选用一年生枣头一次枝主芽和当年生枣头一次枝或二次枝中下部饱满主芽。接穗采下后立即放入湿毛巾中或将基部浸于水中暂时保存,随接随取。2日内不能用完的接穗,可在阴凉处挖浅沟,沟底铺湿沙,将接穗基部插入湿砂中保存,也可在冷  相似文献   
86.
枣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枣疯病病原及其检测技术、发病规律、传播途径、生理生化和防治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并提出了枣疯病研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87.
枣愈伤途径诱导多倍体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二倍体冬枣和临猗梨枣为试材,在大田条件下以茎粗3.5 cm左右的枝条为处理对象,短截后滴加浓度为4.0 mg/L的TDZ(附加2.0 mg/L硝酸银)溶液于截面形成层上,用泥+黑袋法进行覆盖,处理4~5 d后,愈伤刚刚形成时用秋水仙素处理愈伤。结果表明:临猗梨枣和冬枣分别以0.05%秋水仙素处理24 h和18 h的诱变率最高,经形态观察和细胞学检测,二者由愈伤途径分别获得了13.3%和6.7%的四倍体芽(2n=4x=48)。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表现为叶片变厚、革质化加重,叶色变深,叶长、叶宽增大,叶形指数变小,叶缘锯齿增大、锯齿数目减少,叶片气孔明显变大,气孔密度减小,叶绿体数目增多,染色体数由2n=4x=24变为2n=4x=48。  相似文献   
88.
国际枣属植物文献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分析了1990~2006年Agris、Agricola和CABI文摘数据库中收录的世界各国枣属植物研究的论文数量,发现中国、印度、韩国为枣属植物研究最多的3个国家;从各国使用枣属英文和拉丁学名分析发现,中国、韩国主要使用枣属的英文名jujube,印度主要使用枣属的拉丁学名Ziziphus和Zizyphus;还分析了各国的主要枣属植物研究机构以及刊载枣属植物论文的主要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89.
枣果中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枣果中三萜类物质的最佳提取体系,对枣果中三萜类物质进行了索氏、热回流、冷浸、超声4种提取方法的筛选,并对90%甲醇、95%乙醇、石油醚3种提取溶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90%甲醇提出率较高,最佳提取方法为超声法。通过正交试验法对乙醇超声提取枣果中三萜类物质的多重条件进行了优选,得到最佳的试验条件为85%乙醇,振荡45 min,固液比(重量体积比)1:15,提取4次。在4个因素中,固液比对提取效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0.
枣果实发育过程中游离单糖含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PLC方法和碘量法对冬枣和金丝小枣果实中游离单糖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枣中的游离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鼠李糖和阿拉伯糖。在枣果发育的各个阶段均以果糖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葡萄糖和半乳糖,鼠李糖和阿拉伯糖含量很低;果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含量在枣果发育前期逐渐增加,临近白熟期达最高值,随果实着色成熟又有所下降;枣果游离单糖中的酮糖只有果糖,醛糖主要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各约占50%,另有少量的鼠李糖和阿拉伯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