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7篇
农学   22篇
  2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8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雨虹’是从河北满城地方资源中选育出的高抗裂果和缩果的中晚熟鲜食枣新品种。雄性不育。果实圆柱形,平均单果质量17.04 g,质地较致密,汁液多,甜,含可溶性糖23.75%,可滴定酸0.13%,维生素C 2.62 mg·g-1 FW。适宜在河北省献县、赞皇县、行唐县及生态条件类似区域栽培,早果、速丰、稳产,且易管理。  相似文献   
172.
冬枣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培养条件下,以冬枣组培苗叶片为试材,分别研究了3种基本培养基、5种生长调节剂、不同暗培养时间和不同硝酸银浓度对叶片愈伤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MS和1/2MS培养基中的诱导率高,愈伤的质量好;在这两种培养基中TDZ不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IBA混合使用都能得到高质量的愈伤组织并能生成不定芽;光照对叶片愈伤的诱导率无明显影响,但经过14天暗培养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质地致密,出芽数高;加入硝酸银对愈伤诱导率无影响但能明显促进愈伤出芽。  相似文献   
173.
为科学防控枣果真菌病害提供用药指导,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生产上7种常用化学杀菌剂扑海因、世高、多菌灵、代森锰锌、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和多抗霉素对枣果3种主要致病真菌链格孢菌、实腐茎点霉和七叶树壳梭孢的室内毒力作用。结果表明:链格孢茵对扑海因极其敏感,其次为世高;实腐茎点霉对多菌灵和扑海因极其敏感,其次为多氧霉素(其半数致死量为0.01μg/mL);七叶树壳梭孢对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多抗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174.
烤烟高打脚叶与二次打顶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优化烟叶等级结构,把不适销等级烟叶消灭在田间,达到提高烟叶质量的目的:在商洛市5县安排了高打脚叶与二次打顶技术试验与应用。结果表明高打脚叶与二次打顶后,烟叶质量提高,等级结构优化,高打脚叶不仅能提高烟叶产量,产值,而且能提高烟叶等级结构与质量,二次打顶后,烟叶产量虽有所降低,但产值,质量明显提高,上中等烟比例提高,中部烟比例增加,上部烟比例减少达20%以上,可用性大大提高,是减少低次烟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5.
枣是我国原产特色优势果树和栽培历史最为悠久的"五果"之一。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枣科研取得长足进步,推动了枣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当前,我国枣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正在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对科技支撑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在简要回顾我国枣生产科研历史基础上,分析了70年来我国枣科研的发展演变,并将其分为恢复发展期(1949—1978年)、加速发展期(1979—1999年)和全面发展期(2000—2019年)三个阶段;综述了70年来我国枣科研在10个方面(组学应用、种质资源、遗传育种、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病虫防控、采后处理、营养加工、设施生产、技术标准)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和重要进展;进而分析了枣科研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今后枣科研的12项重点任务,可为今后枣业同行和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6.
以枣(Ziziphus jujuba Mill.)‘JMS2’×酸枣(Z. acido jujuba)‘邢16’的179株F1群体及其亲本为试材,调查花果表型,测定糖、酸、维生素C、黄酮和总酚等果实营养指标,应用相关性、聚类与混合遗传分析,揭示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倾向与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枣和酸枣杂交F1代果实数值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布范围是8.82%~43.18%。亲本表型相同的性状有中果面光滑、平果肩、萼片脱落、有核和幼果无红晕等5个,其在子代中占比高;父本果实外观性状在子代所占的遗传比例较高。对果实外观8个数值型性状进行聚类,父本类群占总数的76.30%,果实较小、偏圆。对果实6种营养指标聚类,分4类群,其中母本类群个体占比最高(67.12%);外观指标更偏向于父本,营养内含物偏向于母本。糖、酸、维生素C、黄酮、总酚和核横径6个性状存在超亲分离现象,酸、维生素C、蛋白、单果质量、果实纵径和单核质量6个性状的亲中优势值为负值,减效基因显性遗传效应强。混合遗传分析发现,酸、蛋白质、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和核纵径最适模型为OMG模型,无主基因控...  相似文献   
177.
枣园绿盲蝽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的危害,在沧州金丝小枣产区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盲蝽羽化后1~2 d即可交尾产卵,平均每雌产卵286粒;若虫孵出1~2 min即可爬行,3龄若虫在空气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可耐饥饿35~47 h;成虫于果实膨大期开始转移到其它寄主如豆类、蔬菜、杂草和棉花等植物上继续危害,7月初进入转移高峰期,9月上旬开始出现裂果时又迁回枣树,危害裂果和嫩叶,并产卵越冬;绿盲蝽成虫受扰时1次飞行距离为3~9 m,主动迁飞时为2~5 m;绿盲蝽成虫对黄绿色趋性最强,其次为黄色、红色。  相似文献   
178.
果树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质体培养是进行植物育种和细胞各种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的平台.本文对近些年在果树原生质体分离培养条件、方法和植株再生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影响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培养的有关因素,并根据有关文献讨论了今后果树原生质体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79.
为有效控制枣疯病的发生,以‘狗头枣’和‘冬枣’为试材,研究了枣疯病对枣树离体器官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健康组培苗相比,疯苗茎尖和茎段的腋芽更容易萌发,附加0.5mg/L IBA和1.0mg/L 6-BA可促进腋芽萌发。在MS+20g/L麦芽糖+5.5g/L琼脂+0.8mg/L 6-BA+0.2mg/L IBA培养基上,疯苗和健康苗叶片均有不定芽发生,且同一基因型内病苗和健康苗叶片出芽率差异不显著。在MS和1/2MS培养基上,疯苗和健康苗离体叶片均未发生不定根,但在附加4.0mg/L IBA之后疯苗离体叶片可以诱导得到不定根。在MS培养基中,疯苗和健康苗离体无根苗均可发生不定根,且疯苗生根率显著高于健康苗。附加0.2~1.0mg/L IBA后,疯苗无根苗生根率显著提高,而健康苗无根苗生根率无显著变化。发根农杆菌处理可显著促进狗头枣疯苗生根,但对狗头枣健康苗生根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0.
透视中国枣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树是鼠李科枣属中最具经济价值的一种中国原产特色果树. 千百年来枣树一直长盛不衰,并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药食文化和风俗习惯,得益于其极强的适应性、良好的丰产稳产性、富含营养且用途多样的果实以及便于管理不与粮棉争地等独特优点.当今,它又成为山、沙、碱、旱贫困地区的致富果、摇钱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