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7篇
农学   22篇
  2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8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51.
对冬枣和金丝小枣的花和不同生育阶段果实中低聚糖和多糖的含量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表明,低聚糖出现的时期和种类及多糖的单糖组成和含量变化趋势,在品种间存在差异。在2个品种的花和幼果中未检出低聚糖;金丝小枣在果实白熟期检测到大量的二糖(蔗糖)并随果实进一步成熟含量持续上升;冬枣则在白熟期前3周即可检测到大量的二糖,并随着枣果的成熟出现了三糖和四糖。多糖含量随枣果发育逐渐增加,其中金丝小枣的多糖在白熟期以前变化平稳,之后呈近直线上升趋势;冬枣的多糖则在整个枣果生育期中一直呈缓慢上升趋势。组成多糖的单糖种类和含量也均随枣果发育呈递增趋势,在枣果半红期以前只检测出果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其中以果糖含量最高;半红期后又检测出了甘露糖、鼠李糖和阿拉伯糖,但含量很低。  相似文献   
152.
‘雨娇’是从‘大雪枣’的自然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高抗裂果和缩果,鲜食品质极佳的中晚熟枣新品种。果实9月下旬成熟,近圆形,深红色,平均单果质量19.71 g,可食率96.2%;果肉质地酥脆,汁液多,甜;早果,丰产;适宜在河北省献县,赞皇县、行唐县及生态条件类似区域栽培。  相似文献   
153.
枣疯病是由植原体引起的强传染性毁灭性病害,现有枣主栽品种普遍对其敏感。1997年起,作者在全国收集抗枣疯病种质,采用在病树上高接待鉴定种质的高强度筛选法取代传统在健康树上嫁接病皮的低强度筛选法,从骏枣变异单株中系统选育出高抗枣疯病新品种‘星光’(原名‘抗疯1号’)。2005年10月通过河北省科技成果鉴定,2005年12月通过了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4.
秋水仙碱诱导枣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蒋洪恩  刘孟军 《园艺学报》2004,31(5):647-650
 以冬枣、临猗梨枣和辣椒枣一年生嫁接苗为试材, 以秋水仙碱为诱变剂诱导多倍体。结果表明: 临猗梨枣诱变率最高可达50 % , 最佳组合为0.15 %秋水仙碱处理茎尖18 h ; 冬枣和辣椒枣的诱变率最高可达43.3 % , 最佳处理组合分别为0.1 %/ 30 h 和0.15 %/ 18 h。变异材料的细胞染色体数(2 n = 4 x =44) 和单细胞DNA 含量均为二倍体对照的2 倍, 在辣椒枣中还出现了染色体数为2 n = 2 x + 2 = 26 及DNA含量为八倍体的细胞。四倍体变异材料均表现出叶长、叶宽、叶面积增大, 叶形指数减小, 节间长度变短等特征。另外, 还表现出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增大, 叶绿体增多, 花粉粒增大, 畸形花粉增多, 四孔沟花粉出现及花粉粒育性降低等。  相似文献   
155.
两个胚败育率不同的枣品种果实生育期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祁业凤  刘孟军 《园艺学报》2004,34(6):800-802
 以胚轻度败育的冬枣和胚高度败育的梨枣为试材,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果肉和种子的内源激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梨枣果肉在坐果后20 d 以内的玉米素(Z) 含量及坐果后30 d 以内的GA3 、IAA 含量皆高于冬枣果肉, ABA 出现较冬枣早40 d , 冬枣种子Z 含量在坐果后20 d 达到最高值, 远高于冬枣果肉; GA3 一直保持很低水平。冬枣种子IAA 在坐果后40 d 达到最高峰, 以后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远高于冬枣果肉; IAA/ GA3 、IAA/ Z值直至坐果后55 d、40 d 保持低水平, 但之后急剧提高。梨枣坐果后10 d ,无仁果肉的3 种生长类激素含量皆高于有仁果。幼果果肉中高水平的生长类激素不利于胚的正常发育, 而幼胚中高水平的Z和IAA 有利于胚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56.
枣胚培养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枣优良品种冬枣、金丝丰等为试材,对坐果后10~70d幼胚进行了培养,结果表明,胚龄是影响胚培养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暗处理对生根有利,低温处理(2~4℃,44d)能缩短成苗时间并提高成苗率,但成苗质量受到影响。20~40d幼胚成苗最适培养基为BA0.1mg/L+IBA0.5mg/L+NAA0.1mg/L+蔗糖50mg/L+LH500mg/L的MS培养基,成苗时间超过80d。55~70d幼胚在无激素培养基中亦能获得良好效果。无根苗转到添加BA0.1mg/L+IBA0.5mg/L+IAA0.1mg/L+蔗糖30g/L的MS培养基中可促进生根。生根苗转至无激素+蔗糖30g/L的MS培养基可获得健壮苗。  相似文献   
157.
赞皇大枣枣疯病植原体分子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枣疯病是一种重要的植原体病害,本试验旨在明确惟一已知的天然三倍体品种--赞皇大枣枣疯病植原体的分类地位,为赞皇大枣枣疯病植原体分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植原体16S rDNA通用引物对赞皇大枣枣疯病病株的DNA进行PCR扩增和克隆测序,通过BLAST比对进行序列分析,利用临位相连法构建16S rDNA系统演化树,并应用DNAstar软件进行虚拟RFLP分析。【结果】获得的赞皇大枣枣疯病植原体16S rDNA序列长度为1 850 bp(GenBank登录号GU184180),包括1 529 bp的16S rDNA基因全序列、264 bp的邻近间隔区序列及57 bp的23S rDNA部分基因序列。同源分析表明,赞皇大枣枣疯病病原16S rDNA序列与其它植原体的相似性在87%—98%,其中与榆树黄化 Elm yellows(EY)(GenBank登录号l33763)最高相似性为98%;与大多数二倍体枣品种的植原体序列相似率达99%以上;其虚拟RFLP图谱与4个16SrⅤ亚组的代表序列图谱差异显著,赞皇大枣枣疯病植原体延伸因子tuf基因的序列(GenBank登录号JN001985) 比对结果表明,与其它亚组序列同源性为52.3%—76.7%。【结论】三倍体赞皇大枣枣疯病病原属于榆树黄化组(16Sr V),并与其中的B亚组亲缘关系最近;与二倍体品种的病原分类地位一致,说明枣疯病植原体在系统进化上比较保守。  相似文献   
158.
以‘星光'和‘月光'2个枣树品种为试材,比较了截干高度和截口粗度、覆盖方式、二甲基亚砜(DMSO)、TDZ(N-苯基-N'-1,2,3-噻二唑-5-基脲)、AgNO3和秋水仙素对田间枝干截面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枝干截面愈伤发生快,愈伤生长旺盛,截口粗度对截面愈伤的发生有影响,差异显著.“塑料袋+...  相似文献   
159.
“雨帅”是从“金丝小枣”中选出的抗裂果枣新品种。果实长圆形.平均单果重11.1克.果实红色:平均单核重0.34克,核内不含种仁:果肉质地致密,汁液少,风味较甜,干制品质上等:可食率96.9%.脆熟期鲜枣可溶性总糖含量24.7%.可滴定酸含量0.19%.维生素C含量4350毫克/公斤;  相似文献   
160.
‘冬枣’天然二、四混倍体的发现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沾化县栽培的普通‘冬枣’及其3个大果型变异类型‘沾冬2号’、变异1号、变异2号为试材,对其染色体倍性、DNA指纹、果实和叶片形态及果实主要营养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经流式细胞仪测定,3个大果型变异类型均为二、四混倍体(2x + 4x),其对照(母株)均为纯二倍体。经74对SSR引物检测,未发现3个大果型混倍体变异与其二倍体对照的DNA指纹存在差异,表明三者均确系来源于普通的二倍体‘冬枣’,其四倍体部分均属于同源加倍。与普通‘冬枣’相比,3个变异类型均表现出叶片变宽,叶形指数变小,果实变大,果形指数变小,果实维生素C含量增加,但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变化无规律。与已通过良种审定的‘沾冬2号’相比,新发现的变异1号和变异2号的单果质量更大,分别增大22.95%和15.90%,分别达到27.05 g和25.50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