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研究目的:为了探讨了菜豆种子在低温胁迫下吸胀期间的生理及发芽能力;以12个菜豆品种的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常温对照(CK)和4℃低温处(LT),测定低温胁迫对菜豆种子吸胀期间的生理特性和发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温对照相比,低温处理的十二菜豆的发芽率均有所降低,根系活力在不同的品种中表现不同;低温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较,十二个菜豆品种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大部分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四个品种中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不同的品种变化不同,但两者之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电解质渗漏率在四个品种中增高。结论:不同菜豆品种的种子对吸涨冷害的响应模式存在很多大的差异,解析高抗型和敏感型菜豆种子响应吸涨冷害的生理生化变化,可为进一步筛选抗吸胀冷害的菜豆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2.
低温胁迫对菜豆种子吸胀期间生理特性和发芽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菜豆种子在低温胁迫下吸胀期间的生理及发芽能力。以12个菜豆品种的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常温对照(CK)和4℃低温(LT),测定低温胁迫对菜豆种子吸胀期间的生理特性和发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温对照相比,低温处理的12种菜豆的发芽率均有所降低,根系活力在不同的品种中表现不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大部分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4个品种中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不同的品种变化不同,但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电解质渗漏率在4个品种中增高。不同菜豆品种的种子对吸涨冷害的响应模式存在很多大的差异,解析高抗型和敏感型菜豆种子响应吸胀冷害的生理生化变化,可为进一步筛选抗吸胀冷害的菜豆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3.
近等基因系法对小麦显性矮源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开拓小麦育种新矮源,克服自小麦矮化育种“绿色革命”以来,仅使用Rht1、Rht2、Rht8等少数几个隐性矮源的局限性,为选育高度集约化的小麦新品种提供条件。【方法】将国内外已定名的5个显性矮源Rht10、Rht3、Rht12、Rht21、奥尔森矮(Olesen dwarf)和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培育与征集的7个致矮力弱的显性矮源回交导入4个中、高秆(85~105 cm)轮回父本品种(BC4F1),建立了4套矮秆基因的近等基因系。2005~2006两年,在非竞争群体条件下开展了近等基因系的多因素品系比较试验,研究矮源及轮回父本遗传背景两个主因素对近等基因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效应。【结果】12个显性矮源在本试验统一遗传背景条件下株高为37.9~74.3 cm,显性矮源的株高与其株粒重呈高度正相关(r=0.8884),株高每上升1 cm,则株粒重增加0.24 g。随显性矮源株高的提升、致矮力减弱,其近等基因系的农艺性状得到改善。显性矮源的株高提升到60 cm以上时,即有可能达到和超过中、高秆轮回父本的单株生产力,从而作为新型矮源应用于小麦矮化育种。此外,12个显性矮源具有一致的延迟早熟轮回父本抽穗以及降低轮回父本千粒重的多效性效应,这些不利的多效性效应可以通过轮回父本遗传背景的修饰作用加以改良。【结论】株高在50 cm以下的强致矮力显性矮源,难以直接用于小麦育种,但通过矮秆主基因突变以及特殊遗传背景的修饰等途径可以衍生出株高呈不同程度提升、以致达到70~80 cm理想株高的弱致矮力显性矮源。加强株高提升的弱致矮力显性矮源的研究是将显性矮源应用于小麦杂交育种的有效途径。推荐株高在60~75 cm的弱致矮力显性矮源SW07、SW05、女水妖矮、SW02、Rht21用于小麦矮化育种。  相似文献   
94.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研究了腐殖酸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吸附动力学特征与机 理.结果表明,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方程是描述腐殖酸吸附DBP反应的最佳方程,而内扩散模型表明该反应可能 是受到空隙扩散和内部扩散共同控制;腐殖酸DBP复合物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腐殖酸对DBP的吸附机理主 要是腐殖酸分子与DBP分子间发生的氢键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5.
水稻二化螟滞育解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试验对二化螟的滞育解除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食料对二化螟的滞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不表现在化蛹率的提高,而在于缩短供试幼虫的群体临界化蛹前期。越冬幼虫在滞育解除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可以通过主动吸收或直接饮水两种方式获得,水分对滞育解除的促进作用不仅表现在越冬幼虫化蛹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表现在有水条件下越冬幼虫群体临界化蛹前期的明显缩短,但水分不是二化螟滞育解除的先决条件。在二化螟滞育解除过程中,有效积温法则是起作用的,初步求得滞育解除的起点温度为12±2.7℃、有效积温为409.5±95.8d℃。一化性和二化性的二化螟越冬幼虫在滞育解除方面的差异仅表现在群体临界化蛹前期的长短上,一化性CC品系的群体临界化蛹前期显著长于二化性PL品系。  相似文献   
96.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站要做好的最根本的任务,同时也是气象观测的重要构成部分,这就要求气象观测员必须努力做好地面气象观测和报告工作,必须有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兢兢业业的精神。本文重点探讨分析一下地面气象观测员的技能及综合素质,希望能为从事气象观测的人员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97.
草坪草的生理、生态学特征和生育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坪草的生理、生态学特征和生育生理*竹内安智著(宇都宫大学杂草科学教授)刘大军译李方校(西南农业大学)如图1所示,在世界范围从野生植物中选育的用作草坪草的有早熟禾亚科,画眉草亚科以及黍亚科三类。它们都是禾本科,是适应不良环境分化形成的,特别是画眉草亚...  相似文献   
98.
菜豆突变体ylm 是用60Co-γ 射线诱变高代自交系A18-1 得到的黄化突变体,其叶色随叶片发育而变化。对ylm 不 同发育阶段的叶色变化、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及幼苗期和青熟期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突变体ylm 幼苗期的 单株鲜质量、叶面积、茎粗和主根长均低于野生型,青熟期的单株干鲜质量、单株荚数、鲜荚产量、单荚籽粒数和豆荚长度 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突变体总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随着叶色的加深而呈增加趋势。光合色素含量的降低抑制了光合速率, 进而影响叶片发育,也导致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9.
利用SSH 技术鉴定黄瓜抗霜霉病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SH 技术对黄瓜抗霜霉病自交系M801-3-1 侵染霜霉病菌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研究。利用 SSH 技术构建抗病黄瓜材料接种霜霉病菌和未接种差异表达的差减cDNA 文库。经反向Northern blot 杂交检测,共得到48 个阳性克隆。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测序后的序列进行质量检测和聚类、拼接,共得到 14 个UniESTs,其中包括8 个singletons 和6 个contigs。通过SSH-EST 代表基因功能的分析,说明抗氧化胁迫能力和叶绿体的重建和保护机制对抗病品种抗病有重要作用。同时,提出SSH-EST 代表的clpb、HSP70、HSP22 和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还可能参与了R 基因介导的防御反应,smHSP 有可能就是R 蛋白的“保卫靶”,负责监测细胞内的异常,这一发现为揭示活性氧机制和R 基因介导的防卫机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关键证据。  相似文献   
100.
陆地棉高品质系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采用 NCII设计 ,以 5个高品质系与 12个抗病品系配制杂交组合 ,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表明 :F1 的群体平均优势、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 ,子棉产量分别为 2 8.92 %、2 0 .69%和 19.42 % ,皮棉产量分别为 3 1.40 %、2 2 .3 4%和 18.79% ;F1 纤维品质的竞争优势和群体平均优势 ,2 .5 %跨长为5 .0 5 %和 0 .47% ,比强度为 2 1.0 6%和 2 .3 9% ,麦克隆值为 -6.60 %和 -0 .0 9%。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和铃重以显性方差为主 ,分别占表型方差的 66.3 1%、66.12 %、61.0 8%和 65 .0 6% ;衣分的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 ,分别占表型方差的 5 1.64 %和 3 9.47%。2 .5 %跨长、比强度和麦克隆值以加性方差为主 ,分别占表型方差的 73 .0 9%、72 .19%和 66.0 8%。高品质系与抗病品系配制的杂交组合 ,F1 皮棉产量较现有推广品种增产 15 %以上 ,比强度提高 2 0 %以上 ,2 .5 %跨长和细度提高 5 %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