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营养液水培的方法,使用NaCl模拟盐胁迫,利用4个菜豆品种确定最适宜耐盐品种筛选的NaCl浓度,并对40个菜豆品种进行盐胁迫,以生长量、根冠比、株高、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的相对值作为耐盐评价依据,采用加权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对不同菜豆品种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和耐盐等级划分,随后对高耐盐品种和盐极敏感品种进行生理指标测定....  相似文献   
82.
为了探讨外源亚精胺对低温条件下菜豆种子萌发与种子耐低温性的影响。本研究以菜豆品种‘热那亚’为试验材料,设置常温对照(CK)、4℃低温(LT)以及4℃低温条件下添加1 mmol/L Spd (LT+Spd)三个处理组,对其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活力及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4℃低温条件下,添加1 mmol/L的Spd后菜豆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分别提高了95.69%、136.10%和217.12%;电解质外渗率降低;抗氧化酶SOD、POD、CAT的活性升高;H2O2、O2-、MDA、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由此可见,施用外源亚精胺能够缓解低温胁迫对菜豆种子造成的伤害,提高菜豆种子的耐低温性,从而提高菜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83.
水果型黄瓜哈研1号是以自交系221-2-1为母本,以自交系286-4-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生长势强,叶型中等大小,雌性系,主蔓结瓜,单性结实。瓜短棒状,瓜形顺直,无瓜把,瓜皮深绿色有光泽,表面无刺瘤,瓜纵径13cm、横径2.5cm,平均单瓜质量94g。瓜肉绿色,皮薄,肉厚,心腔小,清香味浓,略带甜味,VC含量144mg.kg-1,可溶性固形物4.85%,干物质4.06%,商品性好。抗霜霉病、枯萎病,适应性广,每667m2产量7000kg左右,适于日光温室越冬长季节栽培和日光温室、大棚早春栽培。  相似文献   
84.
以菜豆耐碱品种“粉冠”及相对碱敏感品种“1-4-3-1-1”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水培法,设置对照(CK)、外源0.1μmol·L-1褪黑素(MT)、60 mmol·L-1 NaHCO3溶液碱胁迫(S)、碱胁迫下添加褪黑素(S+MT)4个处理,研究了外源褪黑素对碱胁迫下菜豆幼苗生长及耐碱性的影响,以期为盐碱地区提高菜豆的耐碱能力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褪黑素能够降低碱胁迫对菜豆幼苗生物膜的伤害,增加生物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叶片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及根系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2个菜豆品种对碱胁迫的生理响应不同,“粉冠”的耐碱能力更强,褪黑素能够有效缓解碱胁迫对菜豆幼苗的伤害,而且对相对碱敏感品种“1-4-3-1-1”的缓解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5.
IT-ISJ标记及其在陆地棉遗传图谱构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开发可用于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图谱构建的新型标记。【方法】根据植物结构基因内含子拼接位点的保守序列,设计扩增内含子的内含子-外显子拼接位点(intron targeted intron-exon splice junction,IT-ISJ)标记引物,并用于陆地棉遗传图谱构建。【结果】利用704个IT-ISJ引物组合,对陆地棉高品质品种渝棉1号和多显性基因标记系T586进行多态性筛选,获得49个多态性引物组合,占筛选引物的7.0%。49个多态性引物组合在(渝棉1号×T586)F2:7重组近交系群体270个系中检测到58个位点。以58个IT-ISJ、150个SSR和8个形态标记进行连锁分析,构建的遗传连锁图包括22个连锁群、113个位点(49个IT-ISJ、62个SSR和2个形态标记)。连锁图覆盖714.5 cM,占棉花基因组的16.1%,标记间平均长度为6.3 cM。【结论】IT-ISJ标记多态性高,可有效地用于陆地棉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相似文献   
86.
本试验旨在研究微生物发酵秸秆对山羊生产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72只体重为(17.45±0.46)kg的健康波杂山羊,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山羊。3个试验组的山羊精料组成相同,粗饲料分别为风干秸秆(对照组)、普通青贮秸秆(试验I组)、微生物发酵秸秆(试验II组)。预饲期15 d,正式期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且试验Ⅱ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大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血清中Ig G和Ig M的含量显著大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与对照组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Ⅱ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因此,微生物发酵秸秆能够提高山羊的生产性能,提高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87.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研究了腐殖酸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吸附动力学特征与机 理.结果表明,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方程是描述腐殖酸吸附DBP反应的最佳方程,而内扩散模型表明该反应可能 是受到空隙扩散和内部扩散共同控制;腐殖酸DBP复合物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腐殖酸对DBP的吸附机理主 要是腐殖酸分子与DBP分子间发生的氢键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8.
水稻二化螟滞育解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试验对二化螟的滞育解除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食料对二化螟的滞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不表现在化蛹率的提高,而在于缩短供试幼虫的群体临界化蛹前期。越冬幼虫在滞育解除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可以通过主动吸收或直接饮水两种方式获得,水分对滞育解除的促进作用不仅表现在越冬幼虫化蛹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表现在有水条件下越冬幼虫群体临界化蛹前期的明显缩短,但水分不是二化螟滞育解除的先决条件。在二化螟滞育解除过程中,有效积温法则是起作用的,初步求得滞育解除的起点温度为12±2.7℃、有效积温为409.5±95.8d℃。一化性和二化性的二化螟越冬幼虫在滞育解除方面的差异仅表现在群体临界化蛹前期的长短上,一化性CC品系的群体临界化蛹前期显著长于二化性PL品系。  相似文献   
89.
近等基因系法对小麦显性矮源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开拓小麦育种新矮源,克服自小麦矮化育种“绿色革命”以来,仅使用Rht1、Rht2、Rht8等少数几个隐性矮源的局限性,为选育高度集约化的小麦新品种提供条件。【方法】将国内外已定名的5个显性矮源Rht10、Rht3、Rht12、Rht21、奥尔森矮(Olesen dwarf)和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培育与征集的7个致矮力弱的显性矮源回交导入4个中、高秆(85~105 cm)轮回父本品种(BC4F1),建立了4套矮秆基因的近等基因系。2005~2006两年,在非竞争群体条件下开展了近等基因系的多因素品系比较试验,研究矮源及轮回父本遗传背景两个主因素对近等基因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效应。【结果】12个显性矮源在本试验统一遗传背景条件下株高为37.9~74.3 cm,显性矮源的株高与其株粒重呈高度正相关(r=0.8884),株高每上升1 cm,则株粒重增加0.24 g。随显性矮源株高的提升、致矮力减弱,其近等基因系的农艺性状得到改善。显性矮源的株高提升到60 cm以上时,即有可能达到和超过中、高秆轮回父本的单株生产力,从而作为新型矮源应用于小麦矮化育种。此外,12个显性矮源具有一致的延迟早熟轮回父本抽穗以及降低轮回父本千粒重的多效性效应,这些不利的多效性效应可以通过轮回父本遗传背景的修饰作用加以改良。【结论】株高在50 cm以下的强致矮力显性矮源,难以直接用于小麦育种,但通过矮秆主基因突变以及特殊遗传背景的修饰等途径可以衍生出株高呈不同程度提升、以致达到70~80 cm理想株高的弱致矮力显性矮源。加强株高提升的弱致矮力显性矮源的研究是将显性矮源应用于小麦杂交育种的有效途径。推荐株高在60~75 cm的弱致矮力显性矮源SW07、SW05、女水妖矮、SW02、Rht21用于小麦矮化育种。  相似文献   
90.
研究目的:为了探讨了菜豆种子在低温胁迫下吸胀期间的生理及发芽能力;以12个菜豆品种的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常温对照(CK)和4℃低温处(LT),测定低温胁迫对菜豆种子吸胀期间的生理特性和发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温对照相比,低温处理的十二菜豆的发芽率均有所降低,根系活力在不同的品种中表现不同;低温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较,十二个菜豆品种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大部分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四个品种中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不同的品种变化不同,但两者之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电解质渗漏率在四个品种中增高。结论:不同菜豆品种的种子对吸涨冷害的响应模式存在很多大的差异,解析高抗型和敏感型菜豆种子响应吸涨冷害的生理生化变化,可为进一步筛选抗吸胀冷害的菜豆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