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0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4篇
  66篇
综合类   26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对烤烟化学品质进行科学分类评价,应用SPSS软件对39个烤烟样本的10项化学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按累积贡献率提取4个主成分,求得4个主成分的综合得分,并对综合得分进行系统聚类,将39个烟叶样本分为4类。结果表明:第1类综合化学品质最好,其综合得分≥80.08;第2类综合化学品质较好,其综合得分≥13.28;第3类综合化学品质较差,其综合得分≥-28.45;第4类综合化学品质最差,其综合得分≥-85.65。该结果与指数和法相比,总体表现一致,表明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在烤烟化学品质分类评价中可行。  相似文献   
12.
泸州烟区土壤pH分布特点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测试分析了泸州烟区7688个土壤样本的pH,并分析了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泸州烟区土壤pH总体适宜,平均为6.12,变异系数为18.76%;pH处于最适宜烤烟生长的5.5~6.5之间的土壤样本占总样本数的24.54%;pH处于适宜烤烟生长的5.0~7.0之间的土壤样本占53.15%。泸州不同烟区土壤pH高低顺序是: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不同土壤类型pH大小表现为:石灰土>潮土>粗骨土>黄壤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pH与速效磷、速效铁、速效锰、速效铜、速效锌、速效硼、速效硫、交换性镁、交换性钙的相关性均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土壤pH分组后,土壤养分含量在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泸州烟区pH在5.5~6.5间的土壤的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速效氮、速效钾、速效铁、速效锰、速效铜、速效硫、交换性钙、镁的含量丰富,能够满足烤烟正常生长;速效磷、速效锌、速效硼、水溶性氯含量,在pH为5.5~6.5时的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产地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GC/MS测定方法对2008年津巴布韦、宣城文昌、宣城新田、宣城寒亭、浏阳、永顺不同香气风格烤烟烟叶中的中性挥发香气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定量分析了28种重要的香味物质,并用Spss13.0对相关数据进行距离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产地烟叶中28种重要香味成分的总量有一定的差异,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宣城新田>湖南永顺>宣城文昌>湖南浏阳>津巴布韦>宣城寒亭,其中宣城新田比宣城寒亭的高了19.94%。②在所检测出的中性挥发性香气物质中,文昌、新田、津巴布韦香气成分中的巨豆三烯酮2、巨豆三烯酮3、巨豆三烯酮4、苯乙醛、吲哚和5-甲基糠醛等物质的含量均高于其它三地;③经过距离分析发现,文昌、新田的类胡萝卜素类与津巴布韦的较为相似,但是苯丙氨酸类、棕色化产物类、西柏烷类等的相似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豫中浓香型烟区烤烟替代品种豫烟5号、豫烟7号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找到最具浓香型特色的烤烟替代品种,2008年在河南省襄城县种植了豫烟5号、豫烟7号。以常规品种中烟100作为对照,调查各品种长势长相、物理性状、化学性状、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及感官评吸质量,结果表明,豫烟5号、豫烟7号与对照相比,具有长势强,上部叶叶质重低,氯含量低,总糖含量高,钾氯比值大,产量高,外观质量好,评吸结果总分高等优势,但也有下部叶叶质重低,含梗率高,上部叶钾含量较低等缺点。综合比较,豫烟5号与豫烟7号烟叶品质优于对照中烟100,但豫烟7号不易烘烤,需要进一步研究配套烘烤技术。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泸州烟田微量元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在GIS系统支持下,研究了四川省泸州植烟田土壤微量元素Cu、Zn、Fe、Cl、Mo、Mn和B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B的变异系数最小,只有20.59%,而Zn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7.71%.Cu和Zn含量在土壤中的分布符合指数模型,Mn和B符合球状模型,Fe和Cl符合线性基台值模型,Mo符合高斯模型.应用普通克立格法进行最优内插,分析各微量元素在研究区内的分布特征,发现在泸州植烟田土壤中,Cl、Mn和Fe含量的最高值都在西部地区,Cu和Mo的最高值分布都在南部.研究区植烟田土壤B含量在0.31~0.37 mg/kg的面积最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7.44%,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和中部地区.土壤有效Zn含量在0.76~1.33 mg/kg的面积最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6.11%,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和中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海拔高度对白肋烟茎叶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四川达州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700 m,1 000 m,1 300 m)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肋烟株高、有效叶数、叶面积、茎围等生长发育动态均符合前期慢、中期快、后期又慢的变化规律,海拔高度对各指标的变化模式有显著影响。在海拔700 m条件下,茎秆、叶片进入快速生长期早,生长速率高,茎叶生长主要集中在移栽后40~60 d,移栽后68 d即进入打顶期,之后茎粗继续增加。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烟叶生长发育变慢,表现为进入快速生长期变晚,生长速率降低,特别是在1 300 m高海拔地区,出叶晚,茎叶生长慢,烟株打顶期比海拔700 m处理晚15 d,砍收期晚30 d,不利于正常成熟和晾制。  相似文献   
17.
以典型的喀斯特地区——贵州省毕节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对烟田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Cu、Zn、Fe、Mn、B和Mo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烟田土壤中各微量元素的变异系数在45.75%~82.45%,均属于中等变异。半方差函数分析表明,烟田土壤微量元素中Cu、Zn、Fe的最适模型是线性模型,而Mn、B和Mo的最适模型为指数模型;各微量元素的块基比〔C0/(C0+C)〕均在25%~75%,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土壤母质、地形地貌、气候)和随机性因素(施肥、耕作措施、工业污染等)的共同影响。烟田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表明,除有效铁含量分布呈现连续空间分布特点外,其他几种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并未呈现明显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旱金莲花挥发油,运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成分,根据内标法计算其含量,并进行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124%(1号)、0.517%(2号);检测到的化学组分分别为26、67种,其中有22种在2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均存在,主要是...  相似文献   
19.
白肋烟生育过程中矿质元素和烟碱含量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白肋烟"达白1号"为材料, 对不同海拔高度(700 m和1 200 m)烟株生长期间矿质元素和烟碱含量的变化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烟株打顶前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叶片含N量逐渐增加, 打顶后显著下降;P含量在整个生育期比较稳定;K含量随生育期的延长逐渐降低且打顶后显著降低.叶片中微量元素含量依次为Ca>Mg>Mn>Fe>Zn>B>Cu, 其中Ca、Mg、Mn、Zn含量随生育进程一般表现先增高再下降趋势, Fe和Cu含量表现持续下降, B含量比较稳定.高海拔烟叶N、Ca、Mg含量低于低海拔, P、K、Fe、Mn含量高于低海拔, 其他元素无明显趋势.各海拔烟株Ca、Mg、B含量偏低, 微量元素Cu、Fe丰富.低海拔烟株烟碱含量高于高海拔且每烟株上部叶烟碱含量高于中部叶, 打顶后各部位烟碱含量上升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20.
对四川凉山地区烤烟叶片发育过程中几种主要含氮化合物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氮素在各种含氯化合物中的分配比例.结果表明,烟叶中总氮的相对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渐下降.在烟叶发育过程中,烟碱的含量逐渐升高,40-60 d叶龄是烟碱含量形成积累的关键时期,氮在烟碱中的分配比例逐渐增加;NO2--N和NO3--N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NO2--N占总氯的比例变化不大,NO3--N占总氮的比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40和80 d叶龄时略有下降;总游离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均逐步下降,氮在总游离氨基酸中的分配比例逐渐下降,在总氨基酸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