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2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农学 | 5篇 |
基础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48篇 |
农作物 | 3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180篇 |
园艺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3.
为了解长春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及发病规律,试验于2017年对长春地区多个大型奶牛场共1 900头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LMT)检查方法对不同地区、乳区、胎次、月份、挤奶方式及泌乳阶段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平均发病率为56.32%,其中九台市发病率最高,为76.69%;农安县发病率最低,为24.52%。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受不同月份的影响较大,其中7—9月份发病率最高,为77.86%;6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达到42.07%;该病也与不同泌乳阶段、挤奶方式及乳区等因素有关,泌乳高峰阶段及机械挤奶发病率较高,各乳区发病率变化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奶牛乳房炎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合理饲养、制订科学免疫计划、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严格消毒、减少外界应激等因素,综合防控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94.
奶牛瘤胃埃氏巨型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对乳酸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健康奶牛瘤胃液,通过韦荣球菌科的特异性培养基分离得到了瘤胃厌氧菌株.该菌株是革兰氏阴性球菌,不能发酵大多数的碳水化合物和多元醇,但能发酵葡萄糖和果糖,不液化明胶,亦不能从硝酸盐生成亚硝酸盐,但能从半胱氨酸产生H2S,经形态学和生化反应特性分析初步鉴定为埃氏巨型球菌.通过细菌遗传学鉴定法16SrDNA PCR法,获得了527 bp的基因片段,测序分析证明与已报道的埃氏巨型球菌16S rDNA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可达98%;进一步确定所分离到的菌株为埃氏巨型球菌.同时观测了埃氏巨型球菌在体内、体外环境下对乳酸降解和挥发性脂肪酸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其能显著降低瘤胃液内乳酸的浓度,同时提高乙酸、丙酸、丁酸的浓度,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降低了乙酸与丙酸的物质的量比.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瘤胃乳酸发酵调控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5.
犊牛瘤胃干酪乳杆菌分离鉴定及其耐酸相关基因ffh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乳酸杆菌分离培养基(SL)对犊牛瘤胃内的乳酸杆菌进行分离,对分离出的乳酸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生化反应及16S rRNA同源性分析鉴定。对分离鉴定的干酪乳杆菌提取其基因组,根据Genbank发表的干酪乳杆菌耐酸相关基因(ffh基因)设计1对引物进行PCR,利用pMD18-T载体进行克隆,构建重组质粒,进行PCR及测序鉴定,获得耐酸基因ffh,为下一步研制瘤胃微生态制剂及构建瘤胃内耐酸的乳酸分解基因工程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97.
98.
以体外原代培养的奶牛肝细胞为模型,添加不同浓度的乙酸(Aceticacid,AcOH)和β-羟丁酸(β-hydroxybu—tyrate,BHBA)共培养24h后,提取细胞总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脂代谢关键酶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Long-chain acyl-CoA synthetase-1,ACSL1)、柠檬酸合成酶(Citrate synthase,CS)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etyl coenzyme A carboxylase α,ACCα)mRNA丰度的变化。结果显示,适当浓度的AcOH能够促进肝细胞脂肪酸活化及氧化途径关键酶ACSL1和CS的转录,而高浓度AcOH能够抑制脂肪酸从头合成途径关键酶ACCa的转录;高浓度BHBA能够抑制肝细胞ACSL1、CS和AcCα的转录。结果表明,血液中适当浓度的AcOH能够促进肝脏脂肪酸氧化并抑制脂肪酸从头合成,高浓度BHBA能够抑制肝脏脂氧化和合成,影响乳脂前体物的供应,进而影响乳脂合成。 相似文献
99.
为了研究玉米赤霉烯酮的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试验采用牛血清白蛋白与玉米赤霉烯酮的耦联物(ZEN-BSA)做包被抗原,标准玉米赤霉烯酮(ZEN)做竞争抗原,以制备的可稳定分泌抗ZEN的单克隆抗体为基础,初步建立了ZEN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线性范围为0.363 2~78.985 2μg/L,最低检测限为0.231 9μg/L;曲线回归方程为y=68.711-25.666x,其中R2=0.987 1,批内平均变异系数为3.10%,批间平均变异系数为6.26%,与相似毒素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01%。说明建立的检测方法可以用于ZEN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0.
60头军牧 1号生长猪 (19.2 6± 1.2 0kg) ,随机分成 6组 ,公母各半。基础饲料为玉米 -豆粕型饲料。使用硫酸铜作为铜源 ,对照组铜添加浓度为 0mg/kg ,试验各组铜添加浓度为 10 0、15 0、2 0 0、2 5 0和 30 0mg/kg。试验开始时称重 ,之后每隔 2 0d称重一次。测定长性能指标。试验结果如下 :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铜 (≥15 0mg/kg和≤ 30 0mg/kg)可明显提高平均日增重 (ADG) ,降低料重比 (F/G)。但增重效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差异 ,前期 (0d~ 6 0d)效果优于后期 (6 0d~ 10 0d)。整个试验期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ADG平均提高 9.9% ,增幅在 5 %~ 14 % ,其中以 2 0 0和 2 5 0mg/kg铜组最佳 ,分别达到 72 0 .77g/d(P <0 .0 1)和 72 5 .8g/d(P <0 .0 1) ;试验组比对照组F/G平均降低了 5 .4 % ,降幅为 3%~ 8% ,其中以 2 0 0和 2 5 0mg/kg铜组最低 ,分别为 3.0 8(P <0 .0 1)和 3.0 6 (P <0 .0 1)。采食量未见有显著变化 (P >0 .0 5 )。本试验结果表明 :15 0mg/kg~ 30 0mg/kg铜添加量对生长猪具有明显促生长作用 ,其中以 2 0 0和 2 5 0mg/kg铜组最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