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80篇
园艺   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患病草鱼具备细菌性烂鳃病的典型症状[1],首先对病鱼进行临床诊断,初步判定草鱼烂鳃病病原类型为细菌型,为进-步确定病原菌,通过观察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生化检验或免疫学检测[2-4],确定病原为柱状噬纤维细菌。  相似文献   
62.
取单层培养72 h生长良好的犊牛肝细胞,采用单因素重复试验,分别添加0,2.5,5.0,10.0,50.0,100.0 ng/mL的牛重组牛瘦蛋白(Leptin),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2孔)。再培养12 h后分别提取RNA并制备细胞上清液。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源leptin对肝细胞糖异生关键酶丙酮酸羧化酶(Pyruvate car-boxylase,PC)基因表达的影响,同时用比色法检测其对肝细胞PC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Leptin显著抑制了肝细胞PC mRNA表达,降低了PC活性。  相似文献   
63.
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猪Ⅱ型圆环病毒(PCV-2)引起的疫病呈上升趋势,给世界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作者简要介绍了猪圆环病毒分类、分子结构特征、理化特性、生长特性等,对PCV-2的ORF1、ORF2、ORF3蛋白的功能、特性及在疫苗、临床检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主要就实验室检验技术,如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原位核酸杂交试验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4.
在建立犊牛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非酯化脂肪酸(Nonesterifiedfatty acids,NEFAs),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测定NEFAs对肝细胞中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mRNA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NEFAs作用肝细胞9h后,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NEFAs(1.8mmol/L)组肝细胞中TNFα、IL-1β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IL-6的mRNA表达水平在2.4retool/L时极显著增加(P〈0.01),低浓度NEFAs(0.6、1.2mmol/L)组肝细胞中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TNFα、IL-1G的活性在NEFAs浓度达到1.8、2.4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作用,IL-6的活性在在NEFAs浓度达到1.8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2.4mmol/L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高浓度NEFAs在-定程度上能引起或加剧奶牛肝细胞炎性反应,可能是导致产后奶牛肝功能炎性损伤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5.
本文主要描述围产期奶牛生理特点及围产期奶牛生产性疾病,重点对一些围产期生产性疾病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做以介绍.  相似文献   
66.
67.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高产奶牛场面临的严峻问题。为了有效防治SARA,需尽早诊断出患病动物。目前对SARA的病因、机理及防治措施有很多报道,但对SARA的监测诊断报道的相对较少。本文从SARA与其他疾病的关系、临床症状及临床诊断参数加以介绍,希望对SARA的监测和早期诊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8.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几年前才发现的一种重要的先天免疫防御机制,目前NETs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但是当缺乏有效抗衡调节时,它又能损伤组织、引发自身免疫等疾病。本试验为了研究作为酮病奶牛高酮血症的主要成分之一的乙酰乙酸(ACAC)对NETs表达量的影响,体外添加不同浓度ACAC处理中性粒细胞,运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定性评价NETs的生成;采用PicoGreen~dsDNA染料定量检测细胞上清游离DNA和Western blot反映NETs生成量。结果显示,高ACAC组产生NETs的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组(P0.05),表明高ACAC可以体外成功诱导中性粒细胞产生NETs。  相似文献   
69.
本研究选取171头年龄、胎次相近的健康围产期荷斯坦奶牛,根据测定的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筛选出低血糖组(53头),与健康奶牛对照组(53头)。根据分娩时间选取产前21、14、7 d,分娩当天和产后7、14、21 d共7个时间点,跟踪分析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规律,找出与低血糖症高相关性血液生化指标并进行ROC诊断评价,得出cut-point值。结果表明:该奶牛场围产期奶牛呈现低血糖(81.5%)高发生率。血液生化指标表明低血糖组产前2周至产后3周血糖差异显著,从产前21 d至产后14 d,奶牛低血糖发病率先升高后下降,在分娩当天达到发病高峰;确定了低血糖症诊断的首选指标为葡萄糖(GLU),辅助指标及cut-point值分别为:非酯化脂肪酸(NEFA,0.44 mmol/L)、β-羟丁酸(BHBA,0.34 mmol/L)、甘油三酯(TG,0.19 mmol/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3 IU/L)。为规模化奶牛场低血糖症的群体预测和早期诊断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0.
利用厌氧菌分离技术从犊牛瘤胃中分离出1株细菌,通过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同源性分析,表明分离株为黏膜乳杆菌(Lactobacillus mucosae),是瘤胃内分离到的1株新菌种,并对其进行了高温耐受试验、耐酸性试验、安全性检测、抑菌试验等生物学特性研究。黏膜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为以后克隆耐酸基因,研制瘤胃微生态制剂及调控瘤胃微生物发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