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5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23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在缺磷土壤上施用微生物接种剂,与对照相比,SP11可显著提高豌豆氮磷钾含量,特别是在施用难溶性磷肥时接种SP11,可使豌豆地上部含磷量增加32 6%,钾含量增加22 5%,T50在易溶性磷肥处理的土壤上接种可增加含氮量,两种菌剂(SP11和T50)都可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本实验条件下,SP11与T50相比,是比较理想的生物菌剂。  相似文献   
42.
盲蝽象在全国各地棉区均有发生,2003-2004年本市棉盲蝽象发生较重,据田间调查,7-8月份虫田率达60%以上,虫株率为40%~50%,百株虫数200~350头,致使棉株中上部蕾铃脱落增加,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43.
灌水与施氮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单958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灌水使植株叶绿素含量(SPAD)增加、透光率减小,对产量无显著影响。施氮对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因灌水处理而不同,在不灌水条件下,增施氮肥增加叶片SPAD,提高穗位层叶面积指数(LAI)和产量,以施氮量375 kg/hm2时产量最高,较不施氮处理提高39.5%;在灌水条件下,增施氮肥增加各层LAI和SPAD,而使透光率减小,产量以施氮量225 kg/hm2时最高。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从产量及氮肥高效利用看,高产玉米适宜的施氮量在225~300 kg/hm2之间,灌水与否取决于不同降水年型。  相似文献   
44.
【目的】构建能够感染家蚕和茶尺蠖的重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rBmNPV),解决EoNPV扩增困难而不易获得的难题。【方法】通过Bac-to-Bac系统构建具备BmNPV的多角体蛋白基因(polh)表达盒和EoNPV的解旋酶基因(hel)表达盒的重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结果】家蚕或家蚕细胞扩增的rBmNPV可以感染茶尺蠖并致病,表明rBmNPV的宿主域拓展至茶尺蠖。【结论】成功构建了能够感染茶尺蠖的rBmNPV,为利用家蚕作为宿主来生产重组病毒杀虫剂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5.
通过测定宜兴地区34个采样点水稻糙米和不同土层(0~20、20~40、40~60和60~80cm)中Pb、Cd、Cu和Zn含量,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土壤表层和糙米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价,同时分析4种重金属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在糙米中的富集特性。结果表明,水稻土表层Ph、Cd、Cu和Zn的平均含量都处于未污染水平,综合评价结果属于清洁(安全)等级;糙米Ph、Cd、Cu和Zn的平均含量也都处在未污染水平,综合评价结果也属清洁(安全)等级。水稻土Ph和Cd的剖面分布属于表层富集型,表层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下层跟母质有关;Cu和Zn的剖面分布同属均匀分布型,表层含量略高与人为因素有关,20~40cm和40~60cm含量略低,可能是因为水稻的吸收作用,60—80cm含量比上层都稍高,主要是受成土母质的影响。糙米中4种元素的富集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大小顺序为Zn(0.282)〉Cd(0.234)〉Cu(0.198)〉Pb(0.014);糙米Pb、Cd、Cu和Zn的含量与土壤表层相应元素的全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05、0.925、0.939和0.957;糙米中Cd与Cd/Zn比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0.837),糙米Cd/Zn比为0.002,远低于临界值0.015。  相似文献   
46.
豫东棉田不同间作模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豫东棉区采用甘薯、芝麻、花生、糯玉米与棉花间作和棉花单作,分析不同间作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棉花/糯玉米和棉花/芝麻间作对棉花生长的影响较早(6月9日、7月9日),至盛花期(8月8日)棉花株高分别比棉花单作增加17.03 cm和13.94 cm(P0.01),伏桃较棉花单作分别减少6.60个/株和8.83个/株(P0.01);与棉花单作相比,棉花/花生间作的年总产值增加14 909.5元/hm~2,纯收入增加11 224.4元/hm~2,光能利用率提高25.01%,棉花/芝麻间作的年总产值增加14 352.8元/hm~2,纯收入增加11 936.6元/hm~2,光能利用率提高7.02%,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  相似文献   
47.
2012-2013年度, 在温县和郑州大田条件下, 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冬小麦品种豫麦49-198籽粒总酚、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纯氮0~300 kg hm–2范围内, 所有观测指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以施氮300 kg hm–2处理最高。随灌水次数(0~2次)的增加, 总酚、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 以灌拔节水处理最高;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不同试点间表现不一致。水氮耦合, 以灌拔节水+施氮240~300 kg hm–2处理的抗氧化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较高, 而总酚、类黄酮及类胡萝卜素的积累量则以灌拔节和开花水+施氮240~300 kg hm–2处理较高。相关分析表明, 籽粒总酚、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 表明总酚、类黄酮含量增加可以提高小麦籽粒抗氧化活性;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及硝态氮含量与籽粒抗氧化物质含量的相关性存在差异, 总体而言, 氮含量有助于总酚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积累, 而水分含量可能有助于类黄酮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8.
为了研究不同种类乳糖酶的活性,系统地研究了来源于米曲酶、黑曲酶和酵母菌的乳糖酶水解乳糖的效果,在加热温度为39℃和加热时间2h的条件下,酵母菌种类乳糖酶的水解率达到最高为94.05%。3种乳糖酶对牛奶的理化指标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9.
豫东是河南省主产棉区,麦棉两熟是棉花生产的主要方式,棉花苗期处于麦棉共生阶段,由于受小麦的影响,病害较单作棉田发生重;同时,由于小麦的屏障作用,苗期虫害与单作棉田相比发生较轻。根据本区棉田特点,在棉花苗期采取相应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促进棉花壮苗早发,对发展棉花生产,稳定棉花产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0.
灌浆期高温干旱胁迫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花后高温和干旱逆境胁迫对小麦淀粉组分的影响,采用盆栽和人工气候室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灌浆期短暂高温、干旱及其复合胁迫对两个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淀粉的积累量符合Logistic方程,但逆境胁迫会缩短籽粒淀粉积累持续时间,降低其积累速率,使其最终淀粉积累量减少。与对照相比,高温、干旱及其复合胁迫显著降低两个小麦品种籽粒的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受影响较小,淀粉的直/支比增加。高温、干旱及其复合胁迫下,洛麦24的千粒重分别较对照下降42.03%、21.95%和50.01%,产量分别较对照下降57.88%、40.75%和61.08%;郑麦366的千粒重分别较对照下降34.39%、7.64%和43.16%,产量分别较对照下降41.58%、30.97%和48.49%。综上所述,高温、干旱胁迫抑制支链淀粉积累是造成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复合胁迫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量的影响大于干旱或高温单独胁迫;高温胁迫的影响大于干旱;洛麦24较郑麦366对高温和干旱胁迫更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