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棉花抗黄萎病种质资源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田间均一病圃,采用成株期鉴定法对120份陆地棉及海岛棉材料的抗黄萎病性进行了鉴定研究,共筛选出36个抗黄萎病种质材料。其中9个海岛棉材料均表现抗病;河北省历年审定的品种中以冀棉19号抗性最好,共5个耐病品种,无抗病类型材料;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征集材料的鉴定结果与前人鉴定结果不尽一致;河北农业大学新培育的品种,抗病类型占33%,耐病类型占45.5%;河北省各育种单位及外省市参加河北省区试的53个新品种(系)中,抗病类型占26.4%,耐病类型占43.3%。综合分析,新培育的陆地棉品种(系)抗性总体水平不高,未出现高抗类型品种,抗性表现较好的材料有94—703—2、农大96品5、省94—17。  相似文献   
42.
陆地棉无色素腺体遗传资源棉子蛋白和棉酚含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20个国内外不同来源的陆地棉无色素腺体品种(系)种子粗蛋白、可溶性蛋白和棉酚含量的研究表明,三个性状的总体平均值分别为41.46%、11.82%和0.0174%。该遗传资源群体具有蛋白质含量较高但变异程度较小、绝大多数品种棉酚含量符合国际卫生标准(<0.04%)且变异程度很大的特点,40%的品种其粗蛋白含量在42%以上,棉酚含量在0.04%和0.02%以下的品种分别占91.87%和75.45%。国内育成品种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国外引进品种,春播品种显著高于夏播品种;而可溶性蛋白和棉酚含量在这些品种类和相互之间无显著差异。中无1098、浙棉9号、冀棉19号、绵阳4176等16个品种被鉴定筛选为粗蛋白含量较高(>45%)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43.
榆树是哈尔滨市园林绿化中主要的树种,近年来榆紫叶甲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给园林绿化成果带来了严重影响。通过对榆紫叶甲在哈尔滨市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的研究,得出了榆紫叶甲在哈尔滨市的生活史和防治的最佳方法,即在榆紫叶甲出土上树前,在榆树1.5m以下喷洒3%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制剂进行防治,此种方法即省时、省工、省药,还起到了对环境环保的作用,而且达到了防治时间长,防治效果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4.
低酚棉种质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1990年在保定地区自然条件下。对145个国内外不同来源的低酚棉品种(系)的生育特性、产量表现和纤维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品种的熟性差异不大,从播种到吐絮135~140天的品种占91.72%。产量性状中,铃重、衣分、子指和衣指的变异度较小,而子棉和皮棉产量的变异潜力较大。纤维品质性状的变异程度较产量性状小。国内品种与国外引进品种相比,具有较早熟、衣分高、子指小、产量高、纤维长、细度好的特点,而国外品种的棉铃大、纤维强度高。通过鉴定和筛选,获得了数十份具有丰产、大铃、高衣分、长纤维、高强度和细度好等不同种质特性的优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5.
46.
随着奶牛业的迅猛发展,奶牛的品质和产奶量不断提升。但是由于科学的饲养管理跟不上,有的奶农单纯的为了提高奶产量,大量饲喂精料导致许多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47.
杨树飞絮现象给城市环境和市民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本文经对市区不同地点的雌株杨树选用药剂,在不同的季节进行抑制飞絮试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8.
本文应用多元分析法对河北省1981年至1989年的棉花抗病品种(系)区域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参试品系列的产量因素结构最佳,其皮棉产量最高;在产量因素结构预测方面,能够满足预测标准的参试品系具有最佳产量因素结构,可获得最佳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