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40篇
  55篇
综合类   81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01.
对东部发达地区典型乡镇的绿地土壤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绿地土壤pH值呈中性偏碱,磷素、钾素质量分数中等,氮素、有机质质量分数较小;绿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分值IF,I整体偏低,肥力状况较差;固有的绿化模式存在一定缺陷,建议"自下而上"地以绿地土壤性质分析为关键开展绿化工作。  相似文献   
102.
潜在蒸散量是确定作物需水量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客观分析其时空变化及气候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国家气象局整编的黄淮海平原40个站点近53a(1961-2013年)逐日气象资料,将黄淮海平原分为6个农业亚区,分别计算潜在蒸散量(ET0)及其对气候要素(气温、相对湿润度、太阳辐射和风速)的敏感系数,并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各区年、季ET0的平均值看,黄淮海平原各亚区都是夏季ET0最高,秋季和冬季以鲁西平原鲁中丘陵水浇地旱地二熟区(Ⅳ区)最高。从各区年、季ET0变化倾向率看,6个农业亚区夏季ET0均呈显著递减趋势,其中南阳盆地水浇地旱地二熟区(Ⅴ区)减幅最大,而春季ET0表现为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水浇地二熟区(Ⅱ区)和江淮平原丘陵麦稻两熟区(VI区)呈显著递增的变化趋势、冬季Ⅱ区ET0呈现显著递增的变化趋势;从各区年、季ET0敏感系数的平均值和变化倾向率看,春、秋、冬季和年ET0对相对湿度最敏感,夏季ET0对太阳辐射最敏感;ET0对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分别呈正向和负向敏感,且敏感性在时间序列上呈减弱趋势;相对湿润度和风速在环渤海山东半岛滨海外向型二熟农渔区(Ⅰ区)、太阳辐射和气温在VI区形成高值区,说明ET0在黄淮海平原Ⅰ区对相对湿润度和风速、在VI区对太阳辐射和温度较敏感。  相似文献   
103.
北极边缘海域拥有世界上重要的渔场。越来越多的研究与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半球部分鱼类的活动范围逐渐向高纬度地区偏移,北极圈附近海域因此出现了新的渔场。本文综述了环北极地区的渔业概况及全球气候变化对北极地区渔业和渔业资源产生的影响,展望开发利用北极边缘海渔业资源的前景,分析了中国企业参与环北极渔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后续相关的研究方向以及对环北极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需要开展的国际合作,认为中国企业参与环北极渔业对于促进我国远洋渔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在山西寿阳地区设置的田间试验,分析比较秸秆还田、免耕覆盖、浅旋耕和常规耕作等4种耕作措施不同时期土壤紧实度、容重、入渗速率、土壤含水量以及土壤温度的变化情况,以了解各耕作措施对旱地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措施除引起旱地农田土壤入渗速率显著降低外,其他物理特性与常规耕作基本一致;免耕覆盖措施对旱地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最大,可导致0~10 cm表层土壤紧实度和容重显著增加,土壤入渗速率在播前显著降低,但随着生育期推进与其他处理间差异逐渐减小,蓄水保墒效果显著,同时会引起土壤温度显著降低,播前较常规耕作平均降低2.0℃;浅旋耕措施则在改善表层土壤紧实度,增加土壤入渗速率方面较秸秆还田和免耕覆盖措施要好,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常规耕作措施平均能提高10%,但同时会引起40~60 cm土层土壤容重增加。  相似文献   
105.
启动子对基因时空表达的调控具有关键作用。本研究利用PCR克隆了一个水稻乙二醛酶(Glyoxalase)基因Os GLYI11.2的启动子区域片段(GenBank:AB017042.1),利用PlantCARE对该片段进行了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构建了pOsGLYI11.2∷GUS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入水稻中,通过检测转基因植株中GUS基因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分析了启动子的表达调控模式。结果显示:该启动子含有调控基因表达的7类调控顺式元件,能驱动GUS基因在水稻不同组织中(胚,胚芽鞘,花)表达。说明本研究所克隆的OsGLYI11.2基因上游2 120 bp的DNA片段具有启动子活性,能够驱动报告基因的表达。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OsGLYI11.2基因在水稻中的功能及其相关调控机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6.
黄河流域潜在蒸散量时空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根据国家气象局整编的1957-2001年黄河流域93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应用1998年FAO最新推荐的Penman-Monte ith法计算潜在蒸散量,在此基础上使用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生成黄河流域潜在蒸散量的分布图。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多年平均潜在蒸散量空间分布格局受气候、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潜在蒸散量总的特点是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从时间尺度上看,自1957年以来,潜在蒸散量总体上呈"下降-稳定-上升"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末增到最高;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具体到各月的变化趋势,黄河流域上、中、下游潜在蒸散均以5-7月份最多,11月至翌年2月最低,且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7.
为淘汰品质差,销路不畅的桃品种,经市科委批准立项(课题编号S95032),由市果树实验场承担,市果树花木场协作进行"早晚熟优质水蜜桃、蟠桃、兼用桃引种研究",经5年引种观察比较,基本达到了课题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8.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经过事故处理机关的现场勘察,收集证据,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和事故内在的因果关系后,要进行事故责任的认定,制定事故责任认定书,向当事人宣布。怎样来制作事故责任认定书呢?事故责任认定书,是公安机关常用的法律文书,一般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首部: (1) 标题,通常称文头。 (2) 案号,通常称文号。 2.正文:  相似文献   
109.
1997年9月29日,吉水县白沙镇发生一起手扶拖拉机被损坏,机手受伤事故。 当日上午9时,张某驾驶手扶拖拉机转90°的弯,驶入吉兴公路(吉水至兴国县的公路)。转弯时没有减速,手拖一驱动轮悬空,机手被扶手架甩下驾驶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