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12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马白细胞介素-18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利用纯化的用原核系统表达的重组马白细胞介素-18成熟蛋白(pET-mEIL-18)抗原免疫BALB/c 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同时以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获得的马白细胞介素-18成熟蛋白(mEIL-18)作为抗原进行间接ELISA检测,筛选并最终得到了9株能稳定分泌抗体的单细胞克隆株。利用IFA试验对9株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结果证实所获得的9株细胞分泌的抗体都是针对mEIL-18的特异性抗体。将此9株单克隆抗体分别与用原核系统分段表达的重组马白细胞介素-18成熟蛋白pET-mEIL-18-(1)(mEIL-18 1~78位氨基酸残基)和pET-mEIL-18-(2)(mEIL-18 79~157位氨基酸残基)蛋白进行特异性ELISA检测,结果表明,9株单克隆抗体有5株识别表达的pET-mEIL-18-(1)(mEIL-18 1~78位氨基酸残基),而另外4株单克隆抗体与pET-mEIL-18-(2)(mEIL-18 79~157位氨基酸残基)发生反应,说明所获得的9株单克隆抗体至少针对pET-mEIL-18 2个或2个以上不同的抗原表位。单克隆抗体亚型鉴定试剂盒的鉴定结果显示,除M1F11、M3A11和N7D9为IgM,其余的单克隆抗体均为IgG1,而且所有单克隆抗体的轻链均为?资链。  相似文献   
22.
23.
氮肥用量及其基追施比例对烤烟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明确氮肥用量及基追肥比例对烤烟氮素吸收利用及氮素残留与损失的调控效应,提出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氮肥损失的施氮策略。【方法】应用15N示踪技术,设置2个施氮量(90、60 kg/hm2)和2个基追肥比例(70%:30%、30%:70%),共4种氮肥处理方式。基肥在烟田起垄时施入,追肥于移栽后30天施入。在烤烟伸根期、现蕾期和成熟期采集烟株样品,成熟期采集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含氮量和15N丰度。成熟期计算烟叶产量和产值。【结果】施氮量由90 kg/hm2降至60 kg/hm2,烟株吸收的基肥氮、追肥氮、土壤氮及总氮量均降低,肥料氮占总吸收氮的比例由32.1%降至28.1%,土壤氮的比例由67.9%增至71.9%。基肥氮、追肥氮在土壤中残留量与损失量降低,肥料氮损失率降低26.9%,利用率提高11.3%。追肥比例由30%增至70%,基肥氮的吸收量降低,其占总氮的比例由15.1%降至9.6%,损失率降低52.9%,利用率提高21.7%。追肥氮的吸收量增加,其占总氮的比例由12.7%增至22.8%,残留率提高20.5%,利用率降低20.4%。肥料氮的吸收量增加,其占总氮的比例由27.8%增至32.4%,残留率提高19.9%,损失率降低49.7%,利用率提高20.6%。降低施氮量和增加追肥比例对产量、产值无显著影响。【结论】降低施氮量和增加追肥比例均能够减少肥料氮的损失,提高肥料氮的利用率。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60 kg/hm2且70%追施是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24.
绿原酸是重要的植物苯丙素类次生代谢产物之一,与植物的食品风味和药用生物活性等密切相关,其生物合成与调控研究一直是科研人员所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了烟草绿原酸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节点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肉桂酸-4-羟化酶基因、对-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羟基肉桂酰辅酶A:奎尼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基因、羟基肉桂酰辅酶A莽草酸/奎尼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基因、对-香豆酸3′-羟化酶基因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展望了烟草绿原酸生物合成代谢调控的研究方向,旨在为烟草绿原酸生物合成途径的深入研究和定向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南漳县不同烤烟新品种适宜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南漳烟区,以中烟102和中烟103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烤烟生育期、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烟103表现较好,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均优于中烟102,适宜在南漳烟区种植,施氮量以7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26.
为构建可溶性鸡 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 类分子(BF2)/肽复合物,大量表达并纯化了可生物素化的MHC Ⅰ类分子重链(BF2-BSP)和轻链(Chβ2m),并合成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核蛋白N71~78 T细胞表位肽,将其与纯化后的重组蛋白BF2-BSP和Chβ2m在重折叠缓冲液中复性。复性后在快速蛋白液相色谱仪(FPLC)上分离出复性组装成功的BF2/肽单体复合物。将该单体复合物在体外进行生物素化,其产物再次采用FPLC通过分子筛分离出生物素化后的BF2/肽单体复合物;然后将生物素化后的BF2/肽单体复合物与藻红蛋白(PE)标记的链霉亲和素按一定比例反应生成BF2/肽四聚体。为了检测所制备BF2/肽四聚体是否能应用于检测特异性T细胞,从感染IBV H52株10 d后的SPF鸡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染色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BF2/肽四聚体可用于检测IBV N蛋白特异性T淋巴细胞,检测1周龄SPF鸡接种H52后10 d时针对N蛋白的特异性T细胞比率为3.65%。  相似文献   
27.
丁二酸铜是一种新的杀菌剂,1979~1981年对苹果腐烂病、苹果黑星病、李红点病进行了室内和田间药效试验,收到了予期的效果,本文就是报导这一试验结果。一、丁二酸铜的理化性质丁二酸铜是齐齐哈尔市化工研究所1978年用丁二酸和铜盐合成的一种新的杀菌剂。  相似文献   
28.
白莲腐败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9.
采用RT-PCR技术从猪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获得猪白细胞抗原基因座P1、P14等位基因的胞外区,并在其3′端拼接上依赖BirA酶的可生物素化序列(BSP),构建了pET-P1-BSP和pET-P14-BSP高效表达载体并进行诱导表达和纯化,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法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载体pET-P1-BSP和pET-P14-BSP,表达产物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获得高纯度的P1-BSP和P14-BSP蛋白,为进一步利用亲和素在体外构建SLA-I类分子肽四聚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
为了满足我国现阶段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高频突变引发新疫情诊断的需求,本实验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设计合成了针对PRV g B糖蛋白高度保守的抗原优势表位区肽段,命名为g B872。以此肽段为包被抗原,经条件优化建立了新型的PRV-g B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该ELISA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其仅对PRV血清检测为阳性,而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口蹄疫病毒(O型)、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等主要猪源病毒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最低检测下限血清稀释度为1∶128,高于IDEXX PRV/ADV g B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下限稀释度(1∶4),表明该方法敏感性高;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变异系数均低于10%,重复性良好。利用该方法与Bio Chek PRV-g B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90份临床血清样品,对比结果分析显示,两者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97.67%,总体符合率为97.78%;同时,采用该方法与IDEXX-g I(gE)和IDEXX-g B试剂盒分别对野毒感染血清和疫苗免疫血清同时检测,该方法可以准确识别野毒阳性血清和疫苗免疫阳性血清,与IDEXX两种试剂盒的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PRV疫苗免疫效果评价、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