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河北省蝗虫气象预测信息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北省蝗虫发生的特点和防治需求,建立了河北省蝗虫气象预测信息服务业务系统。它具有气象和蝗虫查询统计服务、预测服务和咨询服务三大功能。该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提高了蝗虫气象系列化综合服务水平,可为河北省蝗虫防治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与服务。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人工气候室中培养的旱柳当年生枝条和完全展开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并应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枝条皮层和完全展开叶片叶绿体,测定其完整性,比较分析二者光响应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旱柳皮层叶绿素含量约是叶片的10.0%,类胡萝卜素含量约是叶片的13.7%,叶绿素 a/b 比值小于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大于叶片;应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可获得被膜完整率超过80%的离体叶绿体,能够满足叶绿体光合生理特性研究的需要;100,200,300,500,800μmol·m -2 s -1光强下,旱柳皮层叶绿体的光合放氧速率均低于叶片,光饱和点出现在300μmol·m -2 s -1,最大光合放氧速率为35.58μmolO2·mg -1 Chl h -1,而叶片的光饱和点在500μmol·m -2 s -1,最大光合放氧速率为42.78μmolO2·mg -1 Chl h -1;皮层叶绿体的 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 Fv/Fm )平均高出叶片30.2%,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平均高出叶片36.1%。旱柳皮层叶绿体的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低于叶片,皮层叶绿体表现出较高的光能转化效率、较低的叶绿素 a/b比值等适应枝条内光环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12周龄的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cuttle’)幼苗为试验材料,用铅(Lead,Pb),Pb+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Pb+丁硫氨酸-亚砜亚胺(L-Buthionine-sulfoximine,BSO)处理1周,研究GSH对Pb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抗氧化系统的调控机理,寻求缓解植物Pb胁迫的有效措施。结果表明:Pb胁迫下,外源GSH能够显著提高多年生黑麦草Pb的吸收和转运,增加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性,显著增加抗氧化剂GSH含量及GSH/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比率,提高了植物的还原力。外源GSH也能够显著降低活性氧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O2·-)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的产生量、膜的相对透性(Relative electric conductivity,EC)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保持了细胞的稳定性,减轻了膜脂的过氧化程度。外源BSO作用基本上与GSH相反。相关分析表明:GSH可通过提高SOD和G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促进GSSG和GSH的相互转化,降低活性氧产生量,提高植物抵抗逆境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腐植酸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腐殖酸是由动植物遗骸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以及地球化学过程衍变积累起来的一类成分复杂的天然有机物质,其在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植物生长、增加农林产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综述了腐植酸的特性,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探讨腐植酸对土壤、植物的作用机制,解析腐植酸的功能。在此基础上,从促进树木生长、提高树木抗逆性、改良树木生长环境等几方面介绍腐植酸在林业上的应用价值和现状,并对腐植酸在林业上开发应用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旱柳枝条叶绿体光化学特征的径向异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枝条叶绿体光化学特征的径向异质性和组织特异性,可为确定枝条中不同组织对枝条碳同化的贡献以及揭示叶绿体对枝条异质性光环境的适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测定照光和黑暗条件下旱柳无性系当年生枝条的CO_(2 )释放速率,评价枝条光合的碳回收贡献。测定树皮绿色组织、木质部和髓心的光合色素含量、吸光系数、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速率,分析不同组织中叶绿体光化学特征的差异。【结果】饱和光强下旱柳当年生枝条的总光合速率达到1.27μmolCO_2·m-2s-1,可将77%呼吸消耗的碳回收固定。在旱柳当年生枝条中,树皮的总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木质部和髓心,分别是木质部和髓心的15.90和1.83倍。叶绿素b与叶绿素a的比例随径向深度的增加由树皮至髓心呈显著升高的趋势,树皮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木质部。旱柳当年生枝条不同组织的吸光系数沿径向方向显著降低,树皮绿色组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显著高于木质部和髓心。【结论】枝条光合可将77%呼吸消耗的碳回收。不同组织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化学效率呈现随径向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的规律,树皮绿色组织是枝条光合的主要载体。树皮绿色组织具有较强的光保护能力,木质部和髓心通过光合色素比例的调整最大限度地捕捉组织中有限的光能。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菲对蒿柳生理生化的影响,以蒿柳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的方式,测定不同浓度(0.2、0.5、1.0和1.2 mg·L-1)菲对蒿柳株高及生理的影响,并选取对植物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最低浓度(1.0 mg·L-1)菲对蒿柳进行16 d的处理,测定其光合特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浓度菲处理显著抑制了蒿柳的株高和根系活力,使其电导率升高,膜透性增大。1.0 mg·L-1菲胁迫下,蒿柳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著下降,光反应受到影响;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下降、Rubisco活性降低,导致CO2供应和同化减少,暗反应受到抑制。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0)无显著变化,说明PSⅡ利用光能的能力和潜在活性未受到影响。渗透调节物质中,脯氨酸和可溶性糖是植物抵御菲胁迫的重要调节物质。本研究结果为揭示多环芳烃(PAHs)对蒿柳产生的毒害机制及加强植物对环境的修复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草坪草对重金属胁迫响应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摘要: 本文综述了草坪草对重金属胁迫响应的研究现状,包括生长、生理生化、草坪草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重金属在草坪草中的分布以及草坪草在植物修复中的应用。并根据当前研究成果 , 就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
今年二月间,我在街道旧书摊发现有一本82年2期的《食用菌》杂志,很感兴趣,就把它买了回来。不知看了多少遍,越看越爱看。随后又发现《陕西农业》刊登了西安市农科所吴敏老师报导的优质高产凤尾菇。写信询问,得到他的大力支持,参加了  相似文献   
19.
柳树无性系在北京地区的苗期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种柳树无性系在北京地区的扦插成活率和生长状况进行观测,记录物候期和年生长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划分柳树的物候型,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确定物候期与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扦插成活率方面除G102和毛枝柳外,其他无性系的扦插成活率均在72%以上;健康状况方面除少数无性系出现了日灼、倒伏、干梢和病虫害现象外,大部分无性系苗期生长状况较好,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不同无性系的物候期存在较大差异,叶变色期最为明显,极差达48 d,差异最小的是展叶期,极差仅为7 d。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这4个物候因子综合为2个主成分,依据主成分值聚类,将50个无性系分为3个物候型,即长生长期物候型、短生长期物候型和中间型物候型。综合分析物候因子和生长因子得出,除展叶期以外的其他物候因子与生长因子之间相关紧密,物候因子对生长量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即萌动发芽越早,落叶越迟对生长越有利。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多年生黑麦草‘Derby’的5个诱变株系G3-2、G10-5、G16-1、CK9-3、CK14-3和抗寒性较好的多年生黑麦草‘Pinnacle’为材料,研究其在人工低温驯化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对诱变株系的抗寒性作出评价并筛选出抗寒性好的多年生黑麦草。结果显示,在低温驯化过程中,各试材的叶片含水量下降,G16-1的下降幅度最大,为3.12%。细胞膜伤害程度加重,诱变株系中CK14-3的细胞膜透性最小,为25.40%,CK9-3丙二醛含量最低,为38.06 μmol/g。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CK14-3和‘Pinnacle’的脯氨酸含量最低,分别为0.18%和0.15%;G16-1的可溶性蛋白增加量最大,为83.08%;‘Pinnacle’的可溶性糖增加量最小,为34.18%,CK9-3次之,为53.41%;G10-5和G16-1与‘Pinnacle’的还原性糖含量相当,分别为9.01%和9.79%。抗氧化物酶活性增强,CK14-3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较低,分别为5171.21 U/(g·h)和171.04 U/(g·min),但变化率较大,分别为169.07%和47.06%,与‘Pinnacle’相当。潜在光化学效率降低,诱变株系中以G3-2和G16-1降幅较小,分别为3.46%和3.44%。经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分析,各试材的抗寒性从强到弱依次是‘Pinnacle’、CK14-3、G10-5、G16-1、CK9-3、G3-2。采用聚类分析把试材分成3类:‘Pinnacle’的抗寒性强,CK14-3、G10-5、G16-1和CK9-3的抗寒性中等,G3-2的抗寒性差。综合分析可知,在低温驯化过程中,抗寒性越强的多年生黑麦草,其细胞膜相对透性越小,叶片含水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和还原性糖含量越低,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率越大,可溶性糖含量和潜在光化学效率的变化率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