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篇
林业   1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农药废弃包装物污染现状分析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农药废弃包装物污染现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农药包装物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2.
安丘市某饲养场饲养的孔雀发生一起以腹泻、拉灰色或黄绿色稀粪,粪中带血为主要症状的疫病。经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断确定为大肠杆菌和球虫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73.
安丘市某饲养场饲养的孔雀发生一起以腹泻、拉灰色或黄绿色稀粪,粪中带血为主要症状的疫病。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断确定为大肠杆菌和球虫病混合感染。1发病情况安丘市某饲养场饲养孔雀32只,饲养方式为地面散养,136日龄时出现精神沉郁,闭目呆立,  相似文献   
74.
 1999年7月云南省元谋县城郊玉米地发现一种玉米新病害,发病面积大约70 hm2.其典型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化,节间缩短,叶片密集簇生,叶片上有黄绿相间的条斑。叶鞘上有坏死或腐烂病斑,幼穗腐烂,不实,严重者绝产,颗粒无收。从坏死或腐烂的叶鞘和果穗上可镜检到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纯化培养后,并按柯赫氏法则进行接种试验,病原鉴定为柔弱无枝孢[Acladium tenellum ( Berk. &; Curt.) Subram. comb. nov.]。本文对病害症状、病原形态、发病情况等进行了详细研究, 确定该病为玉米一种新病害。  相似文献   
75.
三七圆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田间分离的三七圆斑病病原菌——槭菌刺孢,在室内进行最适培养基、碳氮源、温度、pH等方面的生物学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槭菌刺孢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该病菌最易利用的碳源是木糖,最易利用的氮源是牛肉膏。其菌丝生长范围为1~28 ℃,最适温度20 ℃。菌丝在pH为3~11均可生长,以pH 6为最适。  相似文献   
76.
西藏南美藜(Chenopodium quinoa Willd)病害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报道1993~1994年南美黎在西藏病害的发生情况,经鉴定有真菌病害7种,病毒病害1种。并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77.
本文报道藜科Chenopodiaceae上优若藜白锈一新记录种Albugo eurotiae Tranzsch和菊科Compositae上已知种和变种,婆罗门参白锈A.tragopogi(Pers.)Schroet,婆罗门参原变种A.tragopogi var.pyrethi,匹菊婆罗门参白锈A.tragopogI var.inulae,旋复花婆罗门参白锈A.tragopogi var.inulae,蓟婆罗门参白锈A.tragopogi var.Cirsii的寄主新记录和地理新分布以及各种的描述和形态图。  相似文献   
78.
 用隐地疫霉(Phytophthora cryptogea)游动孢子浸根接种法对 13 个非洲菊主栽品种进行了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玲珑表现为高抗品种,年华、金太阳、靓粉为抗病品种,红日、寒王为中抗品种,绿心粉为中感品种,大臣、爱神、红地毯、大雪桔、热带草原为感病品种,白马王子为高感品种;对分离自云南非洲菊主产区的 6 个隐地疫霉菌株进行了致病性分化测定。结果表明,6个隐地疫霉菌株存在着较明显的致病性分化,菌株的致病性强弱与分离的不同寄主品种关系较大,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致病性强弱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9.
甘薯长喙壳——危害多种作物并广泛分布的病原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薯长喙壳(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 and Halsted) 是一个分布广泛,危害多种作物的病原体。2001年在云南省蒙自县相继发生石榴(Punica granatum Linn.)枯萎病,经作者分离鉴定以及致病性测定证明病害就是由该菌引起的,为国内首次报道。对国内外甘薯长喙壳引起病害的寄主范围和地理分布、症状、检测方法、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经济影响、检疫与控制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0.
 本文对我国霜指霉属Peronosclerospora 5种:玉蜀黍霜指霉P.maydis,芒霜指霉P.miscanthi,菲律宾霜指霉P.philippinensis,甘蔗霜指霉P.sacchari和蜀黍霜指霉P.sorghi的危害症状,形态,分类及国内新分布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