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广西是我国主要的芒果生产基地。随着基地建设的发展,芒果病虫害已成为目前栽培管理的主要问题。为此,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了介绍了当前芒果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生产上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2.
我国是世界上龙眼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鉴于龙眼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选育适应市场需求的龙眼品种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从育种方法、育成品种两个方面综述了龙眼育种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龙眼育种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民的休闲、消费和情感寄托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饲养宠物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宠物产业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宠物诊疗机构领域成为新的"淘金地"。目前,上海市注册的宠物诊疗机构已有近200家,对宠物诊疗机构的执法监管也随之成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工作的重要版块之一。  相似文献   
44.
杧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表型分析和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表型和AFLP标记,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种质资源圃的56份国内外杧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质的表型性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多样性指数(H′)在0.56 ~ 1.64之间,平均为1.05,表型性状欧氏距离系数在0.02 ~ 0.45之间。8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713条谱带,其中多态性带为630条,占88.36%,遗传相似性系数0.38 ~ 0.85之间。Mantal测量结果表明表型和基因型距离矩阵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 = 0.72,P = 0.05)。表型性状和AFLP分子标记分析的结果相对一致,56份杧果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5.
杧果种质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种质资源圃40份杧果(Mangifera indica L.)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测,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从物理指标(果实形状、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单果质量、果核质量、可食率、果实纤维、果皮颜色)、化学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和维生素C)和感官指标(风味和香气)3个方面对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份杧果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具有丰富的多样性。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数(H′)在0.94 ~ 1.60之间,主成分分析表明果实品质性状变异的多向性。除可滴定酸和还原糖外,各种质品质特性年度间的差异不显著;一些果实品质性状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6.
研究龙眼石硖和储良2个品种的花部形态、开花生物学特性、花粉形态特征及萌发率、花粉量、P/O值、柱头可授性及其黏液分泌情况。结果显示,二者花部特征相似,储良花期较石硖长;二者的花粉形态相似,储良的花粉较石硖稍大,萌发率较石硖高;P/O值说明龙眼为专性异交植物;石硖和储良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是同步变化的,尤其在盛花期花粉活力趋于最大,柱头分泌黏液与柱头可授性变化也一致,都在柱头展开成水平,开花约48 h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47.
为研究流体动压轴承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多目标差异演化算法.该算法在选择差分向量时,对产生差分向量的两个个体比较其优劣,用非支配解减去支配解,引导个体向非劣解进化,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其次提出了种群修剪策略,消除进化后期种群中相同个体引起的种群全局搜索能力下降的缺点,以提升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通过与其它算法的比较,发现该算法能有效避免“早熟”收敛,具有较好的收敛速度和多样性.工程实例求解结果表明了算法的工程可行性.  相似文献   
48.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46个芒果品种果实中可溶性糖的组分及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成熟期芒果果实中可溶性糖主要由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组成,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均值为20.19 mg/g.FW;不同品种之间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果糖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9.
可溶性糖成分及其含量是决定果实品质和风味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讨龙眼荔枝杂交群体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规律,以“华农早”龙眼、“紫娘喜”荔枝及其杂交F1代68株单株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该群体果实可溶性糖组分与含量,并进行杂交群体果实可溶性糖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龙眼荔枝杂交后代果实可溶性糖主要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均值为67.66 mg/g,占总糖含量的51.79%;葡萄糖与果糖含量接近,分别占总糖含量的22.15%和24.82%。杂交群体的不同糖组分均表现为衰退变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广泛分离,变异系数分别为25.16%、22.15%和33.69%。蔗糖/单糖0.48~3.05,蔗糖含量与总糖含量之间、总糖含量与甜度值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F1代有的单株总糖含量超过170 mg/g,且甜度值超过170,具有高糖特性,为龙眼优质品种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50.
以荔枝品种妃子笑(Litchi chinensis Sonn.cv.Feizixiao)为材料,通过测定其果实发育过程中重量、体积、糖、酸、维生素C(Vc)、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分析该品种果实的发育特性。结果表明:花后40 d到果实着色阶段为妃子笑果肉发育与风味形成的最重要时期,此阶段果肉开始膨大,糖含量升高,酸含量降低。除此之外,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和果肉可能具有不同的清除自由基模式。果皮中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相对稳定,但随着果实的发育,果皮内3种主要的抗氧化功能组分变化不一,其中Vc含量和SOD活性逐渐下降,POD活性则逐渐上升。与果皮不同,果肉中MDA含量随果实的发育逐渐下降,说明果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随果实发育逐渐提高,而此过程中,果肉Vc含量显著上升,SOD活性下降,POD活性相对稳定。此结果表明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抗氧化能力的提高与Vc含量上升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