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2006年从山西省分离获得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曾引起免疫鸡群的大量死亡,与我国之前分离的病毒抗原差异性较大,称为"山西鸡型"抗原变异株。本研究应用该亚群代表毒株CK/SX/2/06(H5N1),研究该病毒对SPF鸭和鸭胚的致病性,并通过病毒在鸭和鸭胚内的连续传代,探讨该亚群病毒在鸭和鸭胚中的进化规律。结果表明,病毒对3周龄鸭呈低致病性,在各脏器中的复制能力较弱;鸭感染病毒后无明显临床症状,排毒水平较低并且不能感染同居鸭。病毒在3周龄鸭和10日龄鸭胚中分别继代感染3代和5代后,对3周龄鸭仍呈低致病性且HA基因未发生氨基酸位点变化。病毒不能致死3周龄鸭和1日龄雏鸭,但能致死10日龄~23日龄鸭胚,而且对鸭胚的致病性随着鸭胚日龄的增长逐渐减弱,致死鸭胚时间从对10日龄鸭胚24h致死到对23日龄鸭胚72h致死直至对25日龄鸭胚只感染但不致死。病毒对鸭呈低致病性且在鸭群传播中保持着基因水平和致病性上的相对稳定,对不同日龄鸭胚、1日龄和3周龄鸭致病性的不同表现,与目前存在于我国的其他亚群H5N1HPAIV对鸭致病性和进化特点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并对家禽养殖业存在威胁。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抗药机制,本研究选取Clade2.3.4亚群中一株对金刚烷胺敏感的人源AIV A/Guangxi/1/2005(H5N1)(S-GX05),用抗流感病毒药物金刚烷胺对其进行定向诱导,筛选出一株抗药性病毒株,命名为R-A/Guangxi/1/2005(R-GX05)。通过全基因测序并与S-GX05全基因序列进行对比,结果显示S-GX05只在其M2蛋白中有一个氨基酸位点发生突变,即A30P;抗药性鉴定这两株病毒的半数药物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9μM和48.9μM,表明R-GX05对金刚烷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性。动物实验证实,这两株病毒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基本一致,均表现出高致病性,其MLD50分别为4.7 log10 EID50和5.0 log10 EID50,两株病毒在小鼠体内各组织脏器中的分布及增殖能力也基本相同。这些结果表明,S-GX05在药物压力下产生抗药性后,并未引起其它生物学特性的改变。A30P的发现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H5N1亚型AIV的抗药机制及新型抗流感新药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胡瓜新小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 Oudermans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的控害潜能,在(26±1)℃、相对湿度65%±5%、光周期16L:8D条件下,研究了各螨态胡瓜新小绥螨对不同发育阶段烟粉虱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胡瓜新小绥螨幼螨期较短,不取食烟粉虱,其他不同螨态的胡瓜新小绥螨可捕食除4龄若虫和成虫以外的其他各虫态的烟粉虱,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胡瓜新小绥螨雌成螨对烟粉虱卵的日捕食量最大(8.5粒/雌),对烟粉虱3龄若虫的日捕食量最小(2.1头/雌);雌成螨对烟粉虱卵具有较高的瞬间攻击率(0.038)和寻找效应(0.025)。研究表明,胡瓜新小绥螨对烟粉虱卵及低龄若虫的捕食能力较强,是烟粉虱发生初期的有效天敌。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检测禽流感病毒(AIV)的SYBR Green I荧光RT-PCR方法,根据AIV的M基因保守区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用4株不同亚型的AIV感染MDCK细胞,收集感染6、12、24、48、72 h的病毒。另外采取169份鸡的泄殖腔拭子和咽喉拭子。对上述样品的M基因进行检测,试图建立快速检测AIV的SYBR Green I荧光RT-PCR方法,并与普通RT-PCR方法和传统的病毒滴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此次建立的检测AIV的SYBRGreen I荧光RT-PCR方法能检测到感染MDCK细胞后72 h的AIV,对169份泄殖腔拭子和咽喉拭子中的AIV检出率为5.33%(9/169),而普通RT-PCR方法检出率为6.51%(11/169),病毒滴定检出率为5.62(9/160)。对其他病毒(NDVI、BDVI、BV、VA)则未检测到,且整个检测过程只需4 h,表明该方法特异、准确、快速。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选取2周龄SPF鸭(绍兴麻鸭)自天然孔感染1株野鸭源H6N2亚型LPAIV,评价其对幼龄鸭的致病性。结果显示,试验感染鸭临床症状较轻微,病毒在鸭消化道复制能力较呼吸道内更强,且具有水平传播的能力。仅能在盲肠扁桃体和法氏囊2个组织器官中检测到病毒,但可对法氏囊等多个组织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此外感染鸭可产生HI抗体,并在第21天达到高峰。结果表明,该株H6N2亚型LPAIV对幼龄鸭的致病力较低,在AIV病毒传播中幼龄鸭起到了一定作用,为研究H6N2亚型LPAIV的致病机制及AIV发病机理提供了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6.
一、农用三轮车的选购要点(1)检查随车备件、附件、工具是否齐全,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等资料是否完整清晰。(2)检查整车各零部件是否齐全,有无断裂、损坏或丢失。特别是部件紧固、联接用的螺栓、螺母、照明设备等。注意整车外观质量。(3)检查焊接件的焊缝有无开焊、漏焊或烧穿等缺陷。铸件有无裂纹。(4)检查有无漏油、漏水情况。首先查看停车处有无油污、水迹,然后检查机器上有无渗漏痕迹。(5)检查轮胎是否漏气和硬性损伤。(6)检查柴油机运转情况。柴油机起动应顺利,起动后声音应柔和均匀,运转平稳,无杂间,排烟…  相似文献   
17.
禽流感病毒几种RT-PCR诊断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前常采用琼脂扩散或间接 EL ISA监测禽流感的抗体水平 ,而针对抗原的检测一般采用病毒分离鉴定 ,这种方法需要的时间较长 ,不能对高致病禽流感做出迅速判定 ,因此 ,生产实践中迫切需要新的快速诊断方法。 RT-PCR就是一个很有开发、推广前景的快速诊断技术 ,特别是随着整个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RT-PCR逐渐成为一种常规方法 ,可以应用于病原核酸的检测和亚型的鉴别 ,在禽流感病毒的快速诊断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依据其原理和技术特点的差异 ,RT-PCR技术又分为常规、巢式、荧光、多元 PCR和 PCR-RFL P、RRT-PCR等。本文对这些 RT-PCR技术在禽流感诊断中的应用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对广西自治区进行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时从野生哺乳动物果子狸体内分离到一株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Ⅳ),命名为A/palm-civet/Guangxi/26/2011 (H5N1) (PC/GX/26/11).本研究对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及其对BALB/c鼠的致病性试验.全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病毒属于Clade 2.3.2分支,其血凝素(HA)蛋白裂解位点存在多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RRRR-),具有高致病性AIV (HPAIV)的典型分子特征,其HA、NA、PA、NS基因节段与A/muscovy duck/Vietnam/LBM57/2011 (MD/VN/LBM57/11) (H5N1)有较高的同源性,为99.2%~99.6%;PB2、PB1、M、NP4个基因节段与人源AIV A/Hubei/1/2010 (HuB/1/10) (H5N1)的同源性最高,为99.0%~99.5%.动物试验显示:该病毒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4.9 log EID50,对小鼠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在小鼠的肺和鼻甲骨中均能够进行良好的复制.以上结果表明,该分离株未经适应便具备感染哺乳动物并有较高致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秸秆皮瓤分离机剖瓤机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玉米秸杆皮瓤分离机的结构和运动参数,利用本研究设计的玉米秸秆剖瓤实验台对玉米秸杆皮瓤分离机的关键机构-剖瓤机构进行了试验研究.为优化剖瓤机构的结构和运动参数,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安排了影响剖瓤质量的主要因素的四因子试验,并以剥净率和茎秆外皮损伤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试验,得出了结构和运动参数的合理组合:剖...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新见白藓茎点霉叶斑病的症状进行了描述,结合病原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该病害由Phoma dictamnicola引起。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10~30℃可生长,25℃为最适生长温度;在pH 4~11可生长,pH为7时最适合菌丝生长;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在水琼脂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慢;在以葡萄糖为主要碳源和蛋白胨为主要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菌对50%咪鲜胺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氟硅唑乳油、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敏感性较高,其EC500.1μg/m L;其次为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25%丙环唑乳油,0.1μg/m LEC501.0μg/m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