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使用不同配方的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的山西黑猪、晋阳白猪猪肉品质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行了测定,主要测定了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脂蛋白脂肪酶(LPL)、肌细胞生长素(MyoG)、糖激酶同工酶基因(HK)、ATP合成酶(ATP5B)、磷酸果糖激酶(PFK)基因相对含量。结果分析表明:使用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的试验猪各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极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1)。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Ⅱ组又极显著高于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Ⅰ组(P<0.01)。山西黑猪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Ⅱ组中H-FABP基因、LPL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晋阳白猪(P<0.05),其余各基因均为晋阳白猪高于山西黑猪。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揭示羊驼皮肤胶原蛋白(Collagen)在皮肤结构发生中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构建羊驼皮肤cD—NA文库并进行大规模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羊驼皮肤内发现只有纤维类胶原表达,即typeⅠ,typeⅢ,typeⅤ collagen,其中typeⅠ表达最高,typeⅢ和typeⅤ表达低;然而,在羊驼皮肤内未发现各类collagen相对应的原胶原(procollagen),其成员procollagentype Ⅰ,typeⅢ,typeⅣ,typeⅥ,typeⅦ,typeⅩⅧ在表达,且typeⅠ远远高于其他家族成员的表达,由此推断collagen和procollagentypeⅠ在羊驼皮肤结构发生中起主要作用,羊驼皮肤内的蛋白水解机制可能使procollagen产生不同类型的collagen。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1株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头孢菌素酶(AmpC)的耐药表型,从山西省某奶牛场因腹泻致死的1头犊牛肝脏中分离到1株优势大肠杆菌临床株,通过K-B纸片扩散法对该分离株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分别运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推荐的双纸片协同法(DDST)和参照NCCLS2000药选规则而设计的阻抑物基法对该分离株进行了ESBLs与AmpC β-内酰胺酶的表型确认试验;此外,还对该分离株质粒介导的blaTEM基因型进行了PCR检测。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该大肠杆菌分离株对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20种抗生素产生耐药,对多黏菌素B、痢特灵和头孢西丁敏感,而对磷霉素、头孢曲松中度敏感;ESBLs与AmpC β-内酰胺酶表型筛选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兼产ESBLs与AmpC β-内酰胺酶的阳性菌株;PCR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株携带有质粒介导的blaTEM基因,检测到的该基因型与国内其他地区普遍流行的blaESBL基因型一致。该分离株为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菌株,且兼产ESBLs、AmpC β-内酰胺酶;多黏菌素B、痢特灵和头孢西丁可作为治疗该场犊牛腹泻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山西省范围内鸡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大肠杆菌分离株的基因型及其耐药现状,本试验从呈现典型鸡大肠杆菌病临床症状的病料中分离、鉴定出68株符合鸡源大肠杆菌生物特性的流行菌株,采用K-B法与双纸片确认法对分离的68株大肠杆菌分别进行药敏试验和ESBLs、AmpC酶耐药表型的筛选;采用PCR方法检测了分离株中质粒介导的ESBLs、AmpC酶的基因型。结果显示,分离到的68株菌对22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耐药谱达7耐以上的有66,占总分离菌株数的97.06%;呈ESBLs、AmpC酶阳性和两者均阳性的菌株数分别为57(83.82%)、19(27.94%)和16(23.53%)株;检测出ESBLs阳性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型包括bla_(TEM)、bla_(OXA)和bla_(CTX-M-1/9),AmpC酶阳性菌株耐药基因型为bla_(FOX)型。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的68株鸡源大肠杆菌已对绝大多数种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且产ESBLs和AmpC酶菌株已普遍流行。山西省鸡源大肠杆菌中流行的ESBLs基因型与国内其他地区相关报道大体一致,而检测到的bla_(FOX)型AmpC酶基因在国内报道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山西省范围内鸡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大肠杆菌分离株的基因型及其耐药现状,本试验从呈现典型鸡大肠杆菌病临床症状的病料中分离、鉴定出68株符合鸡源大肠杆菌生物特性的流行菌株,采用K-B法与双纸片确认法对分离的68株大肠杆菌分别进行药敏试验和ESBLs、AmpC酶耐药表型的筛选;采用PCR方法检测了分离株中质粒介导的ESBLs、AmpC酶的基因型。结果显示,分离到的68株菌对22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耐药谱达7耐以上的有66,占总分离菌株数的97.06%;呈ESBLs、AmpC酶阳性和两者均阳性的菌株数分别为57(83.82%)、19(27.94%)和16(23.53%)株;检测出ESBLs阳性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型包括blaTEM、blaOXA和blaCTX-M-1/9,AmpC酶阳性菌株耐药基因型为blaFOX型。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的68株鸡源大肠杆菌已对绝大多数种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且产ESBLs和AmpC酶菌株已普遍流行。山西省鸡源大肠杆菌中流行的ESBLs基因型与国内其他地区相关报道大体一致,而检测到的blaFOX型AmpC酶基因在国内报道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中药颗粒剂对断奶腹泻仔猪小肠黏膜超微结构的影响,选择(28±1)d、体重10.04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种断奶腹泻仔猪18头,随机分为抗生素治疗组和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两组分别于用药后14 d每组随机抽取3头猪颈动脉放血处死,腹腔解剖观察病理变化,无菌采集小肠黏膜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小肠黏膜除有少量出血外,未发现明显病理变化。抗生素治疗组小肠黏膜脱落,有广泛充血、出血;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大量以淋巴细胞(LELs)、杯状细胞(GSs)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微绒毛排列紊乱,脱落;细胞受损严重,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异常。表明抗生素治疗仔猪腹泻造成小肠黏膜显著的病理变化和功能障碍,而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有利于仔猪小肠黏膜结构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19.
微生态制剂预防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的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肠道益生菌竞争排斥原理,结合生产实际建立了临床预防鸡沙门氏菌的四个模型,即"抗生素+微生态制剂"的试验1、2组,单纯抗生素或微生态制剂的试验3、4组,同时设有攻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在攻毒条件下,对各组鸡白痢症状的观察、攻毒保护死亡数量统计、称重分析,结果为:3组及攻毒对照组表现典型鸡白痢症状,试验1、2、3、4组攻毒保护率分别96.7%、96%、80%、94%,而攻毒组为76%。试验3组与空白对照组30日龄增重差异极显著,其余各组均表现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无论雏鸡直接口服微生态制剂或先服用抗生素再使用微生态制剂,这两种方法均可有效地保护雏鸡免遭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强毒的攻击,缓解其临床症状,减少雏鸡的死亡,提高育雏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一个可能的干扰素应答基因(interferon responsive gene 15,Ifrg15)所编码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对昆明小鼠(Mus musculus)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获得Ifrg15(393 bp),并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经测序鉴定后用EcoR Ⅰ和Xho Ⅰ酶切下Ifrgl5基因片段并和双酶切后的表达载体pET-41(c)进行连接,然后转化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感受态细胞.对重组克隆用IPTG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本实验在E.coli BL21(DE3)菌株中成功地高效表达、并在变性亲和层析条件下成功纯化了GST&6xHis-Ifrg15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