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102篇
农学   67篇
基础科学   42篇
  52篇
综合类   648篇
农作物   113篇
水产渔业   79篇
畜牧兽医   319篇
园艺   150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3头安装永久性大口径瘤胃瘘管的青年黄母牛饲喂3种不同精饲料的日粮,3种精饲料分别为豆粕 玉米(日粮1),猪血粉 玉米(日粮2)和豆粕 小麦(日粮3)。精料日喂量按活牛体重的1%喂给,干玉米秸等量组成的日粮配给。试验为3个试验周期,每一周期为37 d,其中适应期30 d,在早晨采食后2、4、8、16和24 h,分别5次实施瘤胃掏空,全量测定瘤胃内容物存留量。试验结果表明,日粮1在采食后2~8 h瘤胃干物质、液体和NDF的存留量最低,与其他2种日粮相比差异显著(P<0.05);日粮1和日粮3瘤胃液氨氮数量和细菌氮的数量在采食后2~8h始终高于日粮2(P<0.05);日粮1和日粮3在采食后2 h瘤胃液氨氮总量达最高点(P<0.05),但日粮3在采食2 h后瘤胃液氨氮开始下降,而日粮1至采食后8 h开始下降。日粮1在采食后2 h处于较高的总酸(mM/L)水平,与日粮2和日粮3相比差异显著(P<0.05)。因此,日粮1的组合效应有助于提高粗饲料在瘤胃的利用。  相似文献   
962.
[目的]了解秋季自然降温对野生樱桃李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方法]在秋季自然环境降温期间,以5种不同类型的野生樱桃李和中国李寺田实生的叶片为试验材料,对叶片内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测定.[结果]通过相关性和方差分析,秋季自然环境降温期间,对照中国李寺田实生抗寒能力比野生樱桃李强;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于野生樱桃李来说,认为在秋季自然环境降温期间,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相对较密切,其次是可溶性蛋白,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不明显.[结论]野生樱桃李的抗寒性与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63.
通过振荡平衡法研究黄壤、棕壤对Cr(VI)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土壤对Cr(VI)的吸附量远高于碱性条件下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黄壤、棕壤对Cr(VI)的吸附量增加。土壤本身理化性质不同,其对Cr(VI)的吸附量有很大差异;土壤吸附Cr(VI)量与游离铁铝氧化物及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机质及土壤pH值呈负相关。供试土壤等温吸附Cr(VI)量表现为黄壤>棕壤。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Cr(VI)的等温吸附平衡浓度下降,对Cr(VI)的吸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964.
为确定四川某猪场流行的大肠杆菌病血清型,以便为研制大肠杆菌灭活疫苗提供相对应的菌株,从本场25~40日龄病死仔猪和腹泻仔猪的肝、脾、小肠及粪便与直肠拭子中,分离出4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根据血清型鉴定结果,共有9个血清型,其中O138、O139、O141最常见,致病力较强,O139分离率最高,为41.46%,并且自猪源分离到具有致病性的E.coliO157,说明猪体内携带有该菌,可通过食物链传染给人类,这在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高度重视. 药敏结果表明,所分离大肠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的抑菌作用最强,高敏菌株达75%~96%;氯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敏感度居中,敏感菌株在50%~60%之间;青霉素、痢特灵、强力霉素、磺胺-5-甲氧嘧啶抑菌作用较低,敏感菌株低于20%.  相似文献   
965.
生态高值农业是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该研究运用能值理论及分析方法构建了生态高值农业能量图,分析了生态高值农业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4种实现途径;此外还建立了一套能值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衡量生态高值农业所产生的效益。从而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生态高值农业生产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66.
茶树紫色芽叶中花青素的提取-层析分离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茶叶中花青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提供方法支持。[方法]以茶树紫色芽叶为原料,通过提取、除杂获得花青素粗提物,再通过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分离获得一种花青素,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花青素粗提物在465~550 nm波长范围内有花青素特有的吸收峰,可以初步确定花青素粗提物中含有花青素。花青素粗提物在浓盐酸中显粉红色,且其在KI·I_2试剂的作用下不产生棕色沉淀,表明花青素主要存在于花青素粗提物中,而且其中不含有咖啡碱。显色鉴定结果表明,柱层析出的F8含有花青素。显色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的鉴定结果表明,薄层层析出的C2为花青素组分。以紫芽茶为原料,采用乙醇水溶液提取花青素,并通过石油醚脱脂,三氯甲烷、乙酸乙酯除杂获得花青素粗提物,所得花青素产率为6.44%。[结论]该研究对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7.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河南省小麦 纹枯病的发生可划 分为 5 个 时期,即始 发期(11 月中下旬 )、缓慢增长 期(11 月下旬至 12 月下旬)、越冬停滞期(12 月下旬至 2 月中下旬)、盛发期(2 月下旬至 4 月下旬)和稳定期(4 月下旬以后)。小麦纹枯病发生的有利条件是秋冬 气温高,春季降雨多;播期早,播 量大;偏施氮肥,浇水 次数多。对河 南省生产上大面 积推广的小麦品种 抗性鉴定和评 估结果表 明,绝大多 数品种表 现高感和 中感,少数品种表现中抗,无免疫和高抗品种。通过几年研究和探索,建立了河南小麦纹枯病综合防 治技术规程,主要 内容包括:推广抗 性较好的丰产品种, 适当压缩 高感品种 种植面积;增 施有机肥 和磷钾肥, 避免偏施 氮肥;适期适量播种; 药剂处理种子,减 少秋苗发 病基数;合 理灌水、追肥, 控制群体 密度和旺 长;春季及时喷药防治等。  相似文献   
968.
马铃薯氮磷钾优化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三因素五水平设计,在闽南丘陵旱作区低肥力等级土壤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建立马铃薯新品种"泉云3号"氮磷钾三元肥效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影响鲜薯产量的顺序为NKP,影响商品薯率的顺序为KNP。经计算机模拟寻优,鲜薯产量大于25.5 t.hm-2和商品率大于75.39%的氮磷钾优化组合为N 317.10~328.35 kg.hm-2、P2O5110.85 kg.hm-2、K2O 293.70~331.05 kg.hm-2。  相似文献   
969.
【目的】建立土壤和水中烯啶虫胺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分别用2种方法对土壤和水中烯啶虫胺进行提取,从中选择操作性强的方法,并对实际土壤和水样品中烯啶虫胺残留的气相色谱测定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水体中乙腈和二氯甲烷提取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76.5%~87.6%,80.6%~92.7%,相差不大,但后者操作繁琐、耗时耗力,因此选择乙腈作提取剂;用丙酮-水(体积比2∶1)提取土壤样品,回收率远高于乙腈,其在土壤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8.9%~81.0%,相对标准偏差为1.34%~2.65%。烯啶虫胺在水解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而在土壤降解中未出现影响农药定量的新物质,所以水样品中残留测定以优化后的色谱条件进行。本研究中气相色谱条件对烯啶虫胺的最小检出量为1×10-10 g,定量限为0.05mg/kg。【结论】建立的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线性好,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可用于土壤和水中烯啶虫胺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70.
一、研究背景 河源市是传统绿茶产区,也是广东历史名茶产区之一。河源市包括东源、和平、龙川、紫金、连平5县和河源区,1999年统计,5县1区茶园面积3726公顷,茶叶产量1778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少量红茶、乌龙茶出产,近年重点发展传统绿茶,商品茶类称‘炒茶’,与梅州、揭阳、汕尾、惠州一带的‘炒茶’合称‘粤东炒茶’。 东源县原属河源县境,是河源市的茶叶主产县。现有茶园面积2266公顷。1999年以来新增823公顷。全县有24个镇种茶,上莞、康禾、涧头等地是主产区。‘仙湖绿茶’的主要生产基地位于在东源县上莞镇,是历史名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