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为了探究白梭吻鲈(Sander lucioperca)精子的结构及活力特点,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并将其置于不同浓度的KCl、CaCl2和葡萄糖溶液中,在光镜下观察不同溶液对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白梭吻鲈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3个部分组成,其头部接近于圆形,长约1.8μm,宽约1.5μm,主要由细胞核构成,前端无顶体;中段位于细胞核外侧,长约0.4μm;尾部细长,属于典型的单鞭毛结构。适当浓度的KCl、CaCl2及葡萄糖溶液可以延长精子寿命,最适KCl浓度为75~100 mmol/L,精子快速运动持续时间的峰值为(51.54±7.04)s,精子寿命峰值为(300.34±16.69)s;最适Ca Cl2浓度为75 mmol/L,精子快速运动持续时间的峰值和寿命峰值分别为(41.07±0.83)、(104.24±4.00)s;最适葡萄糖浓度为150 mmol/L,精子快速运动持续时间的峰值和寿命峰值分别为(45.12±4.03)、(262.60±18.08)s。 相似文献
52.
本实验比较了褶纹冠蚌、三角帆蚌与河蚬等3种淡水贝类24h内对水族箱中藻类的消除量、消除率及0~4h对藻类的消除效率(Ki)。结果表明:褶纹冠蚌、三角帆蚌与河蚬第24h对藻类的消除率分别达到(74.3±2.9)%、(75.6±2.1)%、(88.4±3.1)%,3种淡水贝类对藻类的消除效果显著;t检验表明,24h内河蚬对藻类的消除率、消除量显著大于褶纹冠蚌和三角帆蚌(P<0.05);河蚬实验组0~4h消除效率(Ki)显著大于褶纹冠蚌和三角帆蚌(P<0.05);三角帆蚌对藻类的消除量随着贝类密度的增加显著增加,河蚬、褶纹冠蚌对藻类的消除效果受密度制约,12h后河蚬20g/L实验组对藻类的消除量最大,褶纹冠蚌40g/L实验组对藻类的消除量最大。 相似文献
53.
3种淡水贝类对藻类消除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比较了褶纹冠蚌、三角帆蚌与河蚬等3种淡水贝类24 h内对水族箱中藻类的消除量、消除率及0~4h对藻类的消除效率(Ki).结果表明:褶纹冠蚌、三角帆蚌与河蚬第24 h对藻类的消除率分别达到(74.3±2.9)%、(75.6±2.1)%、(88.4±3.1)%,3种淡水贝类对藻类的消除效果显著;t检验表明,24 h内河蚬对藻类的消除率、消除量显著大于褶纹冠蚌和三角帆蚌(P<0.05);河蚬实验组0~4 h消除效率(Ki)显著大于褶纹冠蚌和三角帆蚌(P<0.05);三角帆蚌对藻类的消除量随着贝类密度的增加显著增加,河蚬、褶纹冠蚌对藻类的消除效果受密度制约,12 h后河蚬20 g/L实验组对藻类的消除量最大,褶纹冠蚌40 g/L实验组对藻类的消除量最大. 相似文献
54.
鲤科25种鱼类线粒体COⅡ基因序列差异及其系统进化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23种鲤科鱼类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COⅡ)基因部分序列,将所得的COⅡ基因序列与2种取自GenBank的鲤科鱼类同一基因序列采用CLUSTAL X排序后,序列间未见插入和缺失,在实际分析的600 bp序列中,共有变异位点250个。以台湾缨口鳅作为外类群,用PAUP 4.0软件对序列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支分析,分别用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分子系统树。Kimura双因素模型计算25种鲤科鱼类遗传距离范围为0.018 5~0.237 5,其中,遗传距离值最小是与似(0.018 5),最大是似刺鳊与大鳍(0.237 5)。分子系统树显示鲤科雅罗鱼亚科、亚科、鲤亚科、亚科和亚科均没有各自形成单系群。雅罗鱼亚科被分为北方类群和东亚类群,北方类群是一单系类群,东亚类群与亚科、鲴亚科、鲢亚科形成另一个单系群。丁与贝加尔雅罗鱼、东方欧鳊、湖拟鲤等聚成一单系群,支持将丁保留在雅罗鱼亚科中的传统分类法。 相似文献
55.
56.
57.
本试验构建了11个大鳞副泥鳅家系,并进行了生长性能优秀家系的筛选,利用生长相关SSR标记对各家系进行生长性状与基因型相关分析,探究不同基因型对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AB2013F-7、AB2013F-89、AB2013F-45等家系的体质量、体长和全长均值显著(P0.05)大于其他家系,其中AB2013F-7家系各生长指标均值最大;以上三个家系117 d内的绝对增重率也表现最好,分别为0.068、0.051和0.048 g/d。对各家系基因型进行分析,显示各家系所拥有优势基因型的数量与生长性状均值大小成正相关,含生长相关标记优势基因型的数量越多,家系的生长性能表现越优秀。 相似文献
58.
为研究梭鲈幼鱼期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特征,对1—4月龄梭鲈的全长、体长、头长、体高、体厚、尾柄长、尾柄高、口裂和体质量等9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与判别分析,并计算肥满度。结果表明:梭鲈各月龄各性状间多为正相关,体长与全长、体质量相关性最显著,1月龄梭鲈尾柄高与口裂相关系数最小。梭鲈各月龄主成分分别为:1、4月龄第一主成分与长度发育有关,2、3月龄第一主成分与体质量发育有关;1、2月龄第二主成分与尾柄发育有关,3、4月龄第二主成分与口裂发育有关;1、2、3月龄第三主成分别与体高、体厚、尾柄发育有关。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得到各月龄梭鲈判别函数,总判别准确率为95.6%。4月龄梭鲈肥满度最大(1.275),3月龄梭鲈肥满度最小(1.022)。 相似文献
59.
60.
河鲈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鲈(PercafkuviatilisLinnaeus)分类地位隶属鲈形目(Perciforms)、鲈亚目(Percoidei)、鲈科(Percidae)、鲈属(Perca),新疆阿勒泰地区俗称五道黑。广泛分布于欧洲各地和西伯利亚地区,我国仅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和乌龙古河流域有自然分布。河鲈是产地的重要捕捞对象,也是有名的食用鱼之一,为保护、开发和利用额尔齐斯河流域特有鱼类,2001~2002年,上海水产大学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合作,突破了河鲈人繁技术,并大批量培育生产夏花。一、生物学特性1.食性刚孵出的河鲈仔鱼以浮游动物为食,4~5厘米后以小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