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3篇
  50篇
综合类   134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钾肥不同基追比对冬小麦产量、植株养分积累量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够增加冬小麦产量、提高植株养分积累量;钾肥分次施用增产效果好于钾肥全部基施,亦能增加冬小麦后期植株养分积累量,提高钾肥利用效率。钾肥增产率为1.59%~7.55%、钾肥农学效率为1.21~5.75 kg/kg、钾肥利用率为36.37%~57.63%、钾肥偏生产力为77.37~81.91 kg/kg,各施钾处理中均以钾肥50%基肥+50%拔节期追肥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42.
滇杨优树无性系苗期叶片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5个产地收集滇杨优树52株,经扦插繁殖无性系化,对其1 a生苗木的叶长/叶宽、叶柄长/叶长、脉左宽/叶宽、宽基距/叶长、叶片厚及叶尖角等叶片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6个叶片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4~24.3,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滇杨优树无性系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较丰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滇杨优树无性系叶片性状变异主要体现在叶长与叶宽性状,其次为叶最宽处在叶片的位置;基于欧氏距离聚类的结果将滇杨52株优树在1.5阈值处聚为4类,且优树无性系的表型变异与其地理来源无关联.  相似文献   
43.
[目的]建立高效稳定的大果木莲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以珍稀濒危植物大果木莲新鲜嫩叶为材料,在高盐沉淀法提取高质量基因组DNA的基础上,通过ISSR—PcR反应体系中5个主要因素的单因子梯度试验,优化并最终建立了大果木莲稳定而高效的ISSR—PCR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结果]试验建立的大果木莲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20.0山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2.0Ixl、Mg2+2.0mmol/L、Taq酶0.5U、DNA模板40ng、引物O.8μmol/L、dNTPs0.2mmol/L和ddH2O13.3μl,其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50~60℃退火45s,72℃延伸2min,40个循环;72℃完全延伸7min。[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大果木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状况以及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氮硅配施对夏玉米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采用N、Si(3×2)完全均衡方案和田间裂区设计,氮肥设120 kg/hm2(N1)、180 kg/hm2(N2)、240 kg/hm2(N3)3个水平,硅(SiO2)设0、75 kg/hm2两个水平,研究氮硅配施对夏玉米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120~240 kg/hm2,玉米平均株高、茎粗、茎皮厚、室内横折强度、田间抗拉弯强度、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同施氮水平间上述各指标均达极显著差异(P<0.01)。氮硅配施对玉米茎粗、茎皮厚、室内横折强度和田间抗拉弯强度影响的交互效应达显著水平(P<0.05),N1、N2水平下,施硅与不施硅处理相比茎粗、茎皮厚、室内横折强度、田间抗拉弯强度差异达显著水平;N3水平下,除室内横折强度达显著水平外,其他各指标差异均不显著。氮硅配施对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影响的交互效应亦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N1、N2水平下,施硅与不施硅处理相比穗长、穗粒数、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N3水平下,各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5.
保水剂与秸秆深施对砂质潮土水肥状况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水剂与秸秆深施对砂质潮土培肥效应的研究,为中低产田砂质潮土的改良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于典型的砂质潮土区设置了五种不同的田间处理方式:秸秆翻埋还田(TS)、秸秆深施(DS)、秸秆与保水剂深施(DS+W)、保水剂深施(DW)和不处理对照(CK)。比较分析了小麦生育期不同土层中水分、有机质、速效氮以及小麦产量。研究结果表明:(1)与CK相比,从孕穗期到灌浆期,秸秆与保水剂的施用均使0~80 cm土层的含水量有所提高,且DS+W与DW均显著提高了60~80 cm土层水分,其中在孕穗期两处理水分含量分别是CK的3倍和2倍,灌浆期为CK的2倍和1.5倍。(2)与CK相比,其余各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P<0.05),TS、DS和DS+W分别增产了30.7%、27.3%和48.9%。(3)与CK相比,TS、DS、DS+W和DW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0.63、0.57 0.93和0.29 kg m~(-3)。(4)与CK相比,20~80 cm土层中,深埋处理DS、DS+W、DW均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DS+W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5)与CK相比,TS和DS处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各土层中硝态氮含量,保水剂的施用在40~80 cm土层中对土壤硝态氮未见显著影响。(6)各处理间单茎小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大小为:DS+W>DS>TS>DW>CK,且从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的比例来看,TS、DS、DS+W处理下的籽粒所占比重较CK的籽粒所占比重有所增加,茎+叶所占比例相应减少,植株干物质的积累逐渐向籽粒偏斜。(7)从小麦产量与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来看,土壤水分主要在小麦灌浆期影响小麦产量,且是砂质潮土中影响小麦产量的最主要因素。综上所述,保水剂与秸秆的施用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砂质潮土的理化性状,提高农作物产量,以保水剂与秸秆的配合深施对砂质潮土的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6.
青海东部春油菜养分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春来  张荣  孙小凤  韩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10-16811
[目的]研究青海东部农业区春油菜生产和肥料施用状况。[方法]应用随机抽样法对青海东部农业区春油菜养分管理技术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该地区种植春油菜的66%左右农户获得的春油菜产量处于适中水平,50%左右农户氮肥用量基本合理,50%以上农户磷肥用量偏低或很低,而钾肥用量极低,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投入基本为空白。[结论]通过宣传,加深农户对春油菜使用磷肥、钾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47.
超高产夏玉米植株氮素积累特征及一次性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目的】探讨实现超高产夏玉米(≥12 000 kg?hm-2)简化、高产和高效施肥技术。【方法】2007年和2008年在河南省浚县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超高产夏玉米植株氮素吸收、分配和积累特性及具有知识产权的缓/控释氮肥施用效果。【结果】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至灌浆中期是超高产夏玉米两个氮素吸收关键时期,从出苗到吐丝期,叶片是氮素的分配中心,吐丝期以后,籽粒/果穗成为氮素的分配中心;吐丝后超高产夏玉米氮素吸收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40%—48%,生育后期土壤充足供氮促进夏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保证籽粒灌浆,对实现超高产至关重要。苗期一次性施用缓/控释氮肥的植株氮素积累量比常规2次施氮提高了6%—7%,产量提高了3%—4%,氮肥利用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提高了1.26—1.59 kg?kg-1。【结论】施用缓/控释氮肥有利于超高产夏玉米生育后期氮素吸收利用,实现了超高产夏玉米的一次性施肥,增产显著且省工高效。  相似文献   
48.
新疆草地资源面积大,牧草资源丰富,但是长期以来资源环境遭人为破坏。严重超载、放牧利用等因素造成草地生态系统由稳定走向严重退化。为了防止草地退化,采取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草地休养生息,实施"退牧还草"工程,重点实施围栏封育、禁牧、休牧、轮牧等措施,进一步恢复草地生机和巩固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草地畜牧业的主要对策:即依法监理、以草定畜、严禁超载放牧利用,坚持科学管理、建设、合理利用、改良和保护,推行高效高产优质人工草地种植,达到科学合理恢复和巩固草地植被实现草原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安全的目的,确保草地资源可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49.
以不施钾为对照,在施钾(K2O)120 kg·hm-2水平下,采用钾肥全部基施以及1/2基施+1/2拔节期追施2处理,研究了施钾时期对豫北沙薄地冬小麦产量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钾肥全部基施相比,钾肥1/2基施+1/2拔节期追施处理能显著地提高旗叶的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PsⅡ量子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延缓了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SPAD值的下降,提高了叶片SOD酶的活性,降低了叶片MDA的含量,从而有利于增加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50.
芦翔  石卫东  王宜伦  汪强  谭金芳  韩燕来 《草业科学》2011,28(12):2150-2156
为了探讨外源NO是否能减轻盐胁迫对燕麦(Avena sativa)幼苗的伤害,以水培生长到四叶一心的燕麦幼苗为研究材料,在150 mmol/L NaCl胁迫下,探讨了0.06 mmol/L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白燕6号和内散2号2个燕麦品种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和植株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施入外源NO可提高燕麦叶片SOD、CAT、POD和APX活性,降低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并能缓解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提高植株干质量,从而减轻NaCl胁迫对燕麦幼苗的伤害;但外源NO对不同抗氧化酶活性影响不同,其中对提高SOD、CAT、APX活性的作用相对较大,而对提高POD活性的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