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3篇
  50篇
综合类   134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21.
中国小麦生产与化肥施用状况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促进小麦生产和合理施用化肥,对中国25年来小麦生产和化肥施用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1980年以来,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四川、陕西7省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占到全国的66.28%和73.53%,化肥用量占全国用量的48.53%.从1998~2004年,中国小麦每公顷化肥平均用量为295.5 kg,化肥用量占全国化肥总用量的17.61%.小麦生产中化肥成本平均为903.3元/ha,化肥的费用占到小麦生产直接费用的33.27%~37.30%,平均为35.59%.从目前中国的小麦生产与化肥施用状况来看,存在着不同区域间小麦单产水平差别大、化肥利用率低、土壤硝态氮残留高、地下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实行养分资源综合管理,充分挖掘品种的生物学潜力,实现小麦产量和化肥利用率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322.
施氮量对小麦穗花发育及穗粒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小麦穗发育与氮素营养的关系,通过田间试验,设置90、180、270kg·hm-2三个施氮量水平(分别用N1、N2和N3表示),选用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和弱春性品种太空6号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小麦主茎幼穗长度、第九小穗小花发育进程、每穗总小穗数、不孕小穗数、小穗结实率、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麦主茎幼穗长度对施氮量响应逐渐明显,豫麦49和太空6号分别表现为N3N2N1和N2N3N1。豫麦49第九小穗第4~6朵小花发育进程对施氮量响应差异显著,且分化程度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太空6号第3~6朵小花进程对施氮量响应差异显著,其中第3朵小花在发育进程前期N2处理快于N1、N3处理,中期和后期N2、N3处理快于N1处理,第4~6朵小花分化程度则一直表现为N2N3N1。不同施氮处理间总小穗数、不孕小穗数、小穗结实率、产量、穗粒数等指标差异亦显著,且品种之间对施氮反应存在差异,其中豫麦49的总小穗数、小穗结实率、产量、穗粒数呈N3N2N1,而太空6号呈N2N3N1;豫麦49小穗结实率呈N3N2N1,而太空6号呈N2N3N1。由此可见,施氮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与其对小穗中部小花发育、每穗总小穗数、不孕小穗数和单穗结实率的影响相一致。  相似文献   
323.
不同品种小麦耐低钾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试验,连续两年对33个小麦品种进行全生育期培养,研究两种供肥水平下不同品种小麦相对经济产量、相对钾素积累量和相对钾素利用效率相关性,结果发现,研究不同品种小麦的钾效率遗传机理时,相对钾素利用效率指标要优于相对经济产量、相对钾素积累量指标。  相似文献   
324.
研究了生物炭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酶及其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为黄褐土障碍因子改良及合理施肥提供参考。在等氮条件下设置了6 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单施生物炭(B)、氮磷钾配合施用(NPK)、氮磷钾+生物炭(NPK+B)、氮磷钾+有机肥(NPK+M)、氮磷钾+有机肥+生物炭(NPK+B+M)。采用氯仿熏蒸-K2SO4浸提法和化学分析法分别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酶活性和土壤化学性质和作物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黄褐土条件下,生物炭与有机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其中以NPK+M+B处理效果最好。有机肥能够促进β-葡萄糖苷酶酶活性,而生物炭与其作用相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脲酶和β-葡萄糖苷酶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本试验条件下,生物炭与有机肥的添加能够提高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以NPK+B+M处理对酶活性提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25.
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以玉米品种宁玉218为材料,设3个施肥处理,比较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施肥处理较表面撒施和沟施肥处理,植株大喇叭口至成熟期绿叶面积、吐丝后植株茎粗和干物质积累均明显增加;与表面撒施肥料处理相比,深施肥25 cm、沟施8 cm处理分别增产17.6%,8.0%,玉米收获后穗部性状中穗长、穗行数和行粒数均表现随施肥深度增加而显著增加,穗粗、秃尖长和百粒质量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326.
蛋鸡血管瘤型禽白血病的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对2008年8月发生在贵阳市乌当区某商品蛋鸡群疑似禽白血病的疫情进行确诊,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血清学检测及病原核酸鉴定等进行诊断,结果表明,该疫病是由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血管瘤型禽白血病.  相似文献   
327.
【目的】秸秆还田、生物炭和硝化抑制剂等措施常用来配合氮肥减施,以避免减氮对作物产量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长期不同氮肥管理措施对作物产量、氮素利用率以及病虫害的影响,为潮土和红壤地区氮肥管理措施优化和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河南许昌潮土和云南曲靖红壤上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肥对照(CK),常规施氮肥(N),减氮20%(80%N),以及减氮20%的基础上配合秸秆还田(80%NS)、添加硝化抑制剂(80%NI)、种植翻压冬季绿肥(80%NGM)、喷施固氮菌剂(80%Nkle)、同时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80%NBS)、同时施用生物质炭和硝化抑制剂(80%NBI)处理。通过观测玉米和大麦(小麦)的生产力、氮肥利用和玉米螟、大斑病发生情况,探讨不同氮肥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与常规施氮肥处理(N)相比,80%NBS和80%NBI处理显著提高了曲靖红壤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碳含量,其他处理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没有显著影响;80%N处理显著降低了许昌作物产量,而80%NS、80%NI和80%Nkle维持了作物产量,氮素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了21%~34%,土壤氮盈余降低了33%~42%。同样...  相似文献   
328.
通过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进行阐述,以沧州市农村地区为例,分析其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建设路径,明确需注意的相关问题,有利于推动当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程,提升区域发展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