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3篇
  50篇
综合类   134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为给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合理施用钾肥提供依据,在砂质潮土上设置田间试验,研究了施钾量与钾肥运筹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作基肥一次施用情况下,钾肥不同用量的增产、增收效应以施钾(K2O)150 kg·ha-1时最佳;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呈增加的趋势,直/支比呈降低的趋势;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和植株钾素积累量均升高,要保持土壤速效钾平衡,钾肥用量应达150 kg·ha-1以上.在相同施钾水平下,分次施钾的增产、增收效应、钾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一次基施肥处理;分次施钾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直/支比低于钾肥一次基施的处理,籽粒支链淀粉含量则相反,但两处理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从钾肥的增产、增收效应,以及冬小麦对钾肥利用率、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以施钾量150 kg·ha-1分次施用(5∶5)时效果最好,与不施钾处理相比可增产1 225.23 kg·ha-1,每公斤K2O增产8.17 kg,增收930.24 元·ha-1,钾肥利用率为53.4%,并能够实现土壤速效钾的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242.
西芹根及根际区物乙醇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解决农药在西芹生产中的残留与污染问题,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西芹根及根际区物乙醇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西芹根乙醇浸提液在所试浓度范围内对黄瓜枯萎病菌有不同程度的化感抑制作用,其抑制率最高达42.31%.最低为12.22%;除了l%浓度的处理在作用时间为120,132 h时菌落直径与对照(CK)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浓度处理在不同作用时间对黄瓜枯萎病菌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西芹根际区物乙醇浸提液在较高浓度时(RSl00%到RS60%)对黄瓜枯萎病菌表现出强的化感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效果也越好,最高抑制率达94.37%,比相应的非根际土壤浸提液的高出49.02百分点;在较低浓度时(RS40%,RS20%)对供试病原菌表现为弱的化感促进作用,但明显小于与之相对应的非根际土壤浸提液的促进作用.乙醇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抑制效果有随着浓度的降低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243.
为摸清豫北平原土壤养分状况、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和指导科学施肥,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准确定位,在豫北平原进行网格取样(20km×20km),同时进行农业生产状况和农民施肥习惯调查.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豫北平原土壤养分状况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43%,65.38mg/kg、17.7mg/kg和74.23m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养分含量有明显变化,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提高,而土壤碱解氮、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施肥调查表明:90%以上农户采用秸秆还田,重视施用氮、磷肥,而忽视施钾肥,存在所施肥料养分单一、养分配比、施肥方式不合理等问题.豫北平原应重视有机肥施用、推广秸秆还田,注意减少磷肥用量、注重补施钾肥,采用复合和缓/控释氮肥及合理的施氮技术.政府和农业科技部门应重视宣传和加大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244.
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以及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论述了土壤和肥料两大农业资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土壤质量下降、土壤污染、耕地减少、肥料资源紧缺、化肥利用率低、不合理施肥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从建立和健全耕地资源保护法、增施有机肥料,保育耕地、加强土壤肥料基础性研究工作、研制新型化学肥料、改进施肥技术和实行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战略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45.
格尔木地区枸杞种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北部。介于东经90°16′~99°16′、北纬35°00′~39°20′之间。盆地略呈三角形,北西西一南东东方向延伸,东西长约800km,南北宽约300km,面积257768km^2,为我国四大盆地之一。其东北以祁连山脉为界,南界为昆仑山脉,西北界为阿尔金山脉,盆地面积12km^2。东西长800km,南北宽350km。面积约20km^2。海拔约2600-3000m,是中国海拔最高的盆地。  相似文献   
246.
1问题的提出一般的厂房设计,从基本的受力构件屋面板、屋面梁、柱及吊车梁来讲,常常由于一系列国标及图集的出现,而大大简化了设计程序,因此不感费力。但是,笔者以及还有许多类似笔者的同仁们有感于一些厂房的设计,恰恰由于下列原因而造成非标准构件的设计:1.1...  相似文献   
247.
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潮土夏玉米产量及肥料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实现潮土区夏玉米科学施肥, 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夏玉米产量、收益、养分积累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沙壤质潮土夏玉米施肥两年增产6.55%~39.32%和5.53%~21.19%, 玉米养分专家系统和Agro Services International Inc推荐施肥较农户习惯施肥分别增产4.06%和5.04%, 增收21.90%和27.44%。基于玉米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的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1.46、25.89和9.93 kg kg-1, 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41.13%、31.48%和50.35%, 化肥偏生产力平均为36.62 kg kg-1。玉米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提高了沙壤质潮土区夏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 促进了氮磷钾的吸收利用, 增加了干物质积累量, 具有增产增收效应, 肥料利用效率较高, 可作为该地区夏玉米推荐施肥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8.
【目的】探求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高产体系高效简化的施肥技术。【方法】通过两年定位试验,采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一年两熟高产(22 500 kg•hm-2)生产的土壤条件及栽培管理措施,分别以不施氮肥(CK)和普通尿素施一次基肥和三次追肥(简称一基三追)常规施肥模式(CK1)为对照,研究一次基肥和一次追肥(简称一基一追)施肥模式下缓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配比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效率、土壤无机氮动态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两年试验表明,在冬小麦季,与CK1相比,100%缓释尿素处理(T1)在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方面与前者无显著差异,80%-20%缓释-普通尿素组合、60%-40%缓释-普通尿素组合处理(T2、T3)上述各项指标显著低于CK1;夏玉米季,各缓释尿素处理在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方面均不低于CK1,表现出较好的施肥效应,其中T2处理两年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均达最高。与CK1相比,在冬小麦季,T1在灌浆后具有相对较高的无机氮水平;在夏玉米季,T2在吐丝后15 d具有相对较高的无机氮水平,且在吐丝期土壤无机氮水平亦高于其它缓释尿素处理。【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采用T1、T2处理一基一追模式的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均高于CK1,总产量均超过22 500 kg•hm-2,实现了高产高效简化的施肥目标。  相似文献   
249.
杨文辉  李月梅  韩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48-20049,20089
在青海省互助县南门峡高寒农耕区进行免耕试验,探究不同免耕方式对高寒地区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变,试图寻找最适合当地的保护性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250.
试验采用保水剂(B)与灌水水平(W)两因素2×4完全均衡方案和裂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保水剂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水平在20%~80%条件下,不施保水剂时,灌水量为80%时冬小麦产量达到最大值;施用保水剂时,灌水量为60%时冬小麦产量最高。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有所提高,施用保水剂后土壤水分显著提高;在冬小麦孕穗期灌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时,施用保水剂后土壤水分增加1.57倍。低灌水水平和高灌水水平均削弱保水剂对水分生产效率、灌水利用效率和降水利用效率的增加效应。可见,灌水的增产效应与灌水对水分生产效率、灌水利用效率、降水利用效率的提高有着密切关系。在本年度(2011年10月~2012年6月)降水及气候条件下,施用保水剂时,最佳灌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时冬小麦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