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随效益农业发展,素有榨菜之乡之称的余姚市,榨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常年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3,是余姚市重要的农业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我省榨菜产区大范围发生白锈病。一般年份发病率为10-30%,严重年份发病率可达50%以上;尤其是2002年榨菜白锈病在我省的慈溪、余姚和上虞等产区大爆发。为有效防治榨菜白锈病,作者于2001-2003年对榨菜白锈病的诊断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2.
榨菜已成为余姚市主要的农业经济支柱产业,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但近年来的10月小阳春和暖冬,不但蚜虫、病毒病等病虫严重发生,而且以前未危害的病虫,像小菜蛾、白锈病等也日趋严重,需通过栽培技术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3.
河姆流以季茭白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姆渡双季茭白主产地在余姚市河姆渡镇。该镇是有七千年的稻作历史的"河姆渡遗址"所在地。由于地势低洼,长期以来当地农民有种植水生作物的习惯。80年代中期以来,从当地多个农家品种中发现并逐渐选育而成的河姆渡双季茭至90年代中期已基本定型。由于该品种夏茭上市早、质量好、产量高,秋茭上市时正值市场秋淡空档,因此受到农民及消费者欢迎。随着种植业结构改革,河姆渡双季茭白面积逐年扩大,至1999年全市种植面积达1 100 hm2以上,仅河姆渡镇就种植800 hm2以上,已发展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茭白产业收入占全镇农业产值的50%以上。现已成为宁波市的主栽品种,还被省内其他县市引种及江西、上海郊县及无锡等地引种。 河姆渡双季茭白于1998年11月经浙江省农作物审(认)定委员会认定通过,正式定名为"河姆渡双季茭白"。  相似文献   
34.
浙江余姚市种植榨菜已有数十年的历史 ,种植面积 6 70 0hm2 以上 ,年产鲜菜头近 5亿kg ,加工企业百余家 ,年产值达 10亿元。榨菜的生产及加工已成为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从 2 0世纪 80年代起 ,榨菜病毒病在当地就有零星和局部发生。由于年年种植榨菜 ,秋播  相似文献   
35.
分析了禽流感易发的原因,从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探讨了正确诊断禽流感的方法,并提出了禽流感的防控措施,旨在最大程度避免禽流感的发生和传染,有效控制死亡率,从而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6.
大棚秋西瓜烟粉虱的控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了大棚秋西瓜全生育期用黄板粘卡诱杀烟粉虱成虫能有效减少烟粉虱数量.筛选了防治效果显著的烯啶虫胺、啶虫脒、吡蚜酮、绿颖等药荆和有较强增效作用的杰效利.  相似文献   
37.
河姆渡双季茭白是从当地农家品种选育的茭白品种,夏茭上市早,秋茭上市时值淡季,而且品质佳,受到农民及消费者欢迎。 1999年余姚市种植面积 1.65万亩以上,已成为宁波市主栽品种。河姆渡双季茭白 1998年 11月经浙江省农作物审 (认 )定委员会认定通过。 1 河姆渡双季茭白品种特性 河姆渡双季茭白生育周期为一年半,即当年春季定植, 6月中旬可收梅茭,下半年收秋茭,第二年上半年收夏茭,夏茭收后改种晚稻及其他作物,忌连作。 1.1 植株性状植株高大,秋茭株高 258 cm左右,茭肉长 22~ 23 cm,最宽处直径 3.5~ 4 cm,茭肉洁白,分蘖强,节间短,上部弯曲不明显,单茭重 70~ 80 g左右,秋茭 8月底初收,终收在 9月底,最迟到 10月初,亩产壳茭 1 500 kg左右。夏茭株高 223 cm左右,茭肉长 18 cm左右,单茭重 60~ 70 g,常年 5月上旬始收,如 4月份气温适宜则可在 4月下旬初收,亩产壳茭 1 500~ 2 500 kg,收获时间约 1个多月。梅茭茭肉长短同秋茭相似,一般 6月中旬始收,收获期近 20天,产量根据我地天气情况而定,如 4月气温高, 6月气温相对不高,则产量较高,否则产量较低,一般亩产壳茭 500 kg不等。 1.2 生长特性吸肥力强,耐肥抗倒,梅茭、秋茭以墩苗结茭为主,由于地下匍匐茎发达,夏茭则以游茭苗结茭为主,由于游茭苗萌芽早,生长茁壮,因此上市早。游茭苗多,产量高。但为防止种性退化,不宜用游茭苗作种苗。 2 河姆渡双季茭白主要栽培技术 2.1 梅、秋茭栽培技术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条件好,上年未种过茭白的田块 (切忌连作 )。茭田要在年内及早翻耕,增加土壤通透性,开春后及时耙平、耙碎、施足基肥,并清除田中及田边杂草,加高田塍。 种苗要求上年种性强、上市集中,经过几次精选的田块作苗地,要求茭墩内无杂株、无雄株。  相似文献   
38.
甲维·甲虫肼等11种杀虫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丁虫腈、氯虫·噻虫嗪等11种杀虫剂对早稻1代二化螟进行防治,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与阿维菌素、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的混剂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二化螟为害,三唑磷防效下降明显,马拉硫磷、杀螟硫磷、二嗪·辛硫磷等有机磷药剂、丁虫腈、氯虫·噻虫嗪等防效较差,助剂怀农特增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9.
棉铃虫是棉花的重要害虫,往往造成棉花蕾、铃脱落,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棉农为了控制其为害,往往使用毒性较高的农药或多种农药混用,这既提高了生产成本,而且在高选择压下导致棉铃虫对多种农药产生了抗药性,防效下降,进而加剧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甚至生产中毒事故的发生.为了有效地控制棉铃虫危害,确保棉花安全生产与提高植棉效益,2003年我们引进了15%杜邦安打悬浮剂等药剂进行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作物病虫的发生特点及危害也发生了变化,基层植保队伍也出现了变化,这给我们植保工作提出了许多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