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冯成玉  陆晓峰 《农业工程》2014,4(3):145-146
2013年在水稻进入穗期以后,部分稻田黑尾叶蝉聚集穗部危害,严重的出现了“黑穗”现象。据初步调查与田间试验,受害稻谷粒质量比健穗粒质量下降5%~11%,并随“黑穗”程度的加重损失增加;呋虫胺、烯啶·噻嗪酮、烯啶虫胺、噻虫嗪和吡虫啉等药剂可用于对黑尾叶蝉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82.
不同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含有不同有效成分的12种杀虫剂,在第四(2)代稻纵卷叶螟二三龄幼虫盛期和稻飞虱的卵孵盛期进行了田间用药试验。结果表明:氟虫腈和含有氟虫腈成分的复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均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控害效果也相对较高。毒死蜱与氟虫腈或与阿维菌素复配,可达到优势互补,即保持良好速效性的同时,其持效性可得到明显提高;在稳定防治效果的基础上,各药剂有效成分的使用量可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3.
2008年在水稻大田内对3代灰飞虱进行了13个药剂处理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异丙威和仲丁威对灰飞虱具有一定的速效性,但其持效期只有3~5 d,明显短于吡蚜酮和氟虫腈。不同特性的药剂进行混合应用,可达到优势互补的增效作用。单独使用一种药剂时,667 m2以用25%吡蚜酮WP25~30 g、5%氟虫腈SC40~50 g、48%毒死蜱EC125 g的防治效果相对较高;混合应用时,667 m2以用25%吡蚜酮WP20 g或5%氟虫腈SC30 g,加48%毒死蜱EC80 g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84.
三唑酮防治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0年在小麦穗期进行了三唑酮不同制剂防治白粉病与叶锈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白粉病严重发生时,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8kg/hm2和50%多.酮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近80%,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1.5kg/hm2以及500g/L三唑酮悬浮剂300~450g/hm2的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下;在叶锈病发生初期,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1.8kg/hm2、500g/L三唑酮悬浮剂375~450g/hm2和50%多.酮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叶锈病的病叶防效达60%以上,病指防效达85%以上,且各药剂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5.
试验结果表明:在稻纵卷叶螟的卵孵始盛期和稻飞虱的若虫盛期,用虫酰·辛硫磷20%乳油100g/667m2,药后15d对稻纵卷叶螟与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达到95%以上。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稻丰散50%乳油120g/667m2,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与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25g/667m2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6.
吡蚜酮对小麦穗期灰飞虱与麦蚜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吡蚜酮(pymetrozine)对小麦穗期灰飞虱的防治效果优于吡虫啉、啶虫脒和氰戊菊酯,对麦穗蚜的防治效果接近于以上各药剂。在小麦扬花初期预防灰飞虱和麦蚜时,667 m2分别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 g和25 g,用药后第30天的防治效果在90%左右;在小麦灌浆期防治灰飞虱与麦蚜时,667 m2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20 g,用药后5~10 d的防治效果稳定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87.
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1500g/hm^2、戊唑·福美双30%可湿性粉剂1650g/hm^2或咪鲜胺25%乳油450g/hm^2,在小麦扬花初期一次用药,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88.
试验结果表明,8-18W太阳能双波诱虫灯的单灯诱虫数量,随灯泡功率的增大渐趋增多;对稻螟蛉、大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叶蝉等稻田害虫的诱集峰次明显,预警作用较强;对稻螟蛉、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田间有效控制距离分别为50 m、30 m和20 m左右,近灯区的虫量比远灯区可下降30%以上。  相似文献   
89.
水稻穗期大螟药剂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水稻穗期大螟的危害,笔者针对性地开展了不同药剂、喷液量和用药时间等田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稻丰散、阿维·二嗪磷、阿维·三唑磷、阿维·杀螟松、乐果·三唑磷和唑磷·敌百虫等对大螟均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可作为水稻穗期大螟的防治药剂。其中,氯虫苯甲酰胺和稻丰散不仅在大螟卵孵期使用效果好,而且对低龄幼虫的杀灭效果也较明显。在常规喷雾施药时,每hm2的喷液量以1 000 kg较为适宜。大螟偏重发生时,宜在卵孵始盛与高峰期连续用药2次,必要时,在低龄幼虫高峰期或田间危害始见期,再复查补充用药1次。  相似文献   
90.
近年来,小麦梭条花叶病在本地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掌握该病的发生情况,2005~2006年我们对海安县墩头镇双溪片的小麦田进行了定点典型调查,初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