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简述了湖南省祁阳县乌梅的资源概况、加工方法、药用功效和食用价值;分析了祁阳县乌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62.
不同温度下杏鲍菇产量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工厂化生产杏鲍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杏鲍菇单瓶产量、单菇重量以及可采收菇体数目等均有显著影响.生产温度在17℃时单瓶产量明显高于其他供试温度,16℃时虽然单瓶产量稍低,但是可采收菇体数目在3~4个,平均单菇重量最高达40 g左右,其出口级商品菇所占比例达40%左右,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3.
室内测定了8%敌鼠钠盐可溶性液剂配制的不同浓度毒饵的适口性和灭效,并与0.2%敌鼠钠盐毒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8%敌鼠钠盐可溶性液剂配制的不同浓度毒饵的适口性均达到“好”的标准,并优于0.2%敌鼠钠盐;防效最好的为0.08%敌鼠钠盐(8%敌鼠钠盐100倍)和0.2%敌鼠钠盐,毒杀率达100%;而0.04%敌鼠钠盐(8%敌鼠钠盐200倍)和0.08%敌鼠钠盐的致死时间最短.综合考虑认为8%敌鼠钠盐可溶性液剂在南方地区的最适使用浓度为0.08%.  相似文献   
64.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环境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介绍目前工厂化主栽品种金针菇、杏鲍菇和蟹味菇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要求,培养和出菇阶段的环境要求,以及保持最佳生长环境的设施、设备要求。  相似文献   
65.
为缓解鼠类的抗药性和减轻杀鼠剂的生态风险问题,笔者研究了每月定期布放鼠夹捕鼠后农田鼠密度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农作物的害鼠发生程度,探讨器械捕鼠防控害鼠的可行性。器械灭鼠后试验区的鼠密度消长趋势呈W形,与化学灭鼠后鼠密度的恢复动态相吻合;在水稻害鼠高峰期,器械捕鼠试验区的年均鼠密度控制在(3.54±0.86)%,早稻和晚稻的害鼠率分别为(0.36±0.02)%和(0.45±0.04)%,与杀鼠剂灭鼠的效果无显著差异。表明定期的持续捕杀能够显著降低鼠类的发生数量和农作物的害鼠程度。  相似文献   
66.
稻田鼠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查了稻田害鼠种类、数量、生物量及害鼠在稻田的空间配置、对水稻的趋向为害和水稻鼠害株的消长。研究结果明确了危害水稻的重要害鼠是黄毛鼠和板齿鼠,它们具有聚集危害的特点;造成水稻损失最严重的时期是幼穗形成至齐穗期;黄毛鼠聚集早熟稻田危害时,多在稻田田面活动与危害,少在田埂上活动;板齿鼠聚集在适宜其栖息的稻田危害。根据害鼠聚集稻田危害的时问和特点、害鼠空间配置,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7.
【目的】为阐明板齿鼠活动节律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在养鼠池内研究了夏季高温条件下板齿鼠的 行为节律。【方法】一池一鼠,利用红外摄像监控系统自动记录板齿鼠在池内的各种行为活动。【结果】在炎 热的夏季,板齿鼠在傍晚 18:00 左右开始出巢活动和觅食,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 4:00,巢外活动的高峰期出 现在 19:00~3:00。在巢室内,板齿鼠有休息、睡眠、自身修饰、探视和挖掘行为,其中 82.82% 的时间处于 休息和睡眠状态,占全天时间的 54.24%;在巢外,有探视、跑动、取食、饮水、自身修饰和挖掘等多种行为活动, 其中以探视和跑动行为为主,分别占巢外活动总时间的 38.58% 和 34.75%,而取食及饮水行为的节律基本一致, 取食活动的总时间显著高于饮水时间,自身修饰行为和挖掘活动在全天的分布较均匀,53.54% 的修饰活动发 生在巢外。【结论】板齿鼠白天多在巢室内休息,活动和取食多在夜间进行,属于昼伏夜出类型,巢内外的各 种行为在时间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8.
为明确黄毛鼠的抗药性发生状况,采用无选择性摄食试验法测定广东省不同类型区黄毛鼠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在频繁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的地区,黄毛鼠已产生了抗药性种群,其中江门市新会区和佛山市高明区的抗性率分别为36.67%和16.67%;中等用量地区的黄毛鼠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但尚未产生抗药性种群,如湛江市黄毛鼠的抗性率达到3.33%;而在低用量地区,未发现抗性鼠,但害鼠对药物的耐受力显著增强。为此,针对上述类型区黄毛鼠的抗药性状况提出了相应的鼠害持续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69.
为阐明珠江三角洲地区黄毛鼠Rattus losea对第1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抗性发生趋势及其遗传机制,以杀鼠灵为标准药物,采用致死期食毒法对2017—2021年在广东省江门市捕获的165只黄毛鼠进行生理抗性检测,并测定每只试鼠的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亚单位1(vitamin K epoxide reductase complex subunit 1,Vkorc1)的编码基因序列,分析其突变情况。结果显示,江门市黄毛鼠对第1代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的抗性率为27.03%~50.00%,在黄毛鼠Vkorc1基因中检测到6个不同的突变位点,包括2个错义突变位点Arg58Gly及Tyr139Cys和4个沉默突变位点Ala41Ala、Cys96Cys、Arg98Arg及Ala143Ala,突变率分别为87.27%、0.61%、1.21%、0.61%、1.21%和0.61%,其中Ala143Ala是在黄毛鼠中新发现的沉默突变位点。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黄毛鼠已对第1代抗凝血灭鼠剂产生了群体抗性并呈上升趋势,第58位的精氨酸突变成甘氨酸(Arg58Gly)是黄毛鼠抗性基因Vkorc1的主要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70.
在介绍我国食用菌产业经营现状和工业化生产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信息技术在食用菌生产管理、食用菌企业管理和食用菌产品销售中的应用及其具体作用,指出了实际应用情况和不足的原因,推动了信息技术在食用菌产业研究开发中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