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3篇
农学   7篇
  6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外源ABA对渗透胁迫下喜树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给喜树栽培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外源ABA对渗透胁迫下喜树幼苗几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胁迫导致喜树幼苗内脯氨酸(Pro)含量增高,增施外源ABA其脯氨酸含量较渗透胁迫下低;渗透胁迫下,喜树幼苗内丙二醛(MDA)含量持续上升,外源ABA处理的喜树幼苗内丙二醛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渗透胁迫使喜树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持续下降,外源ABA的使用可以减缓这种下降趋势;渗透胁迫使喜树幼苗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外源ABA可以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渗透胁迫使喜树幼苗内喜树碱(CPT)含量上升,外源ABA处理不能显著提高喜树幼苗内喜树碱含量,而渗透胁迫导致喜树幼苗内10-羟基喜树碱(10-OH CPT)含量下降,外源ABA的使用加剧了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2.
高等农业院校知识和人才荟集,广大农村资源丰富,校地联合共同培养现代化高效农业卓越人才,能够资源共享,达到优势互补的功效。"卓越园艺师培养计划"就是通过"一对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校地联合培养高效农业卓越人才新模式,寻求培养高技能、高水平、高素质现代化高效农业卓越人才的新途径,为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创新培养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探寻新思路。  相似文献   
83.
山茶属(Camellia)是山茶科(Theaceae)中物种丰富、经济效益较高的属.分类学上对山茶属的亚属、组以及种的划分争议较大,著名的3大山茶属植物分类系统分别由Sealy、张宏达和闵天禄提出.DNA条形码技术是指通过对植物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进行片段扩增、测序发现其碱基变化规律的技术手段,在分类学研究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选取trnH-psbA和matK序列的通用引物,对山茶属不同植物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分别得到了ttrnH-psbA序列和marK序列各61条,山茶属matK序列相似度极高(98.40%),物种分辨率较低.trnH-psbA的属间物种分辨能力达到100%,而在山茶属内物种分辨率仅为13.11%.结果表明:trnH-psbA序列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属间的植物,但种间分类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84.
谭彬  郑先波  李靖  孙守如  叶霞  冯建灿 《园艺学报》2012,39(7):1405-1406
 ‘秋硕’是以日本品种‘大久保’为母本,河北满城地方品种‘雪桃’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晚熟鲜食桃新品种。果实大,平均单果质量350 g,着色早,色泽艳丽,肉质致密,风味浓甜,香气浓郁;果实硬度大,耐贮运,室温条件下可贮放7 d;离核。在河南郑州地区8 月上旬成熟,丰产性强。  相似文献   
85.
枣RNA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给在分子水平上对枣进行研究提供参考,通过采用分光光度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提取样品,比较CTAB-异丙醇法、CTAB-LiCl法、Trizol-异丙醇法和Trizol-LiCl法等4种RNA提取方法对枣RNA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CTAB-异丙醇法提取的枣RNA纯度和完整度均较高,杂质较少,DNA残留少,降解不明显,可以用在枣枝条韧皮部、果实、嫩叶和老叶等器官和组织的RNA提取上,应用该方法所提取的RNA可以作为cDNA合成和基因克隆的模板。  相似文献   
86.
喜树与喜树碱开发利用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自发现喜树中的喜树碱具有抗癌活性以来,科技工作者对喜树和喜树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喜树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喜树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树体中喜树碱及其类似物的含量及分布规律、部分环境因子对树体内喜树碱含量的影响、组织培养与悬浮培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指出收获幼嫩枝梢是实现提取原料快速生产的一条有效途径。而对喜树碱的研究则集中在对喜树碱的抗癌机理、分子结构、结构与抗癌效果、生产工艺等方面,人工合成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一直没有得到左旋的喜树碱。以喜树碱及其类似物为基础的药物开发已进入第3代,临床试验和效果观察更是成绩卓著。本文对几十年来国内外上述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7.
蜡梅开花结实习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蜡梅开花形成的种实是繁殖苗木的最基本的材料.种实在果托内达到形态成熟时,由于果皮及种胚发育等原因,致使处于休眠状态.休眠的种实必须采用层积处理,播种时才能提高场圃发芽率  相似文献   
88.
对几种抗蒸腾剂应用于月季切花保鲜的保鲜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蒸腾剂Vaporgard稀释至1:70浓度后喷洒在月季切花表面,可延长月季切花的保鲜期;抗蒸腾剂wiltpruf易导致白色花系的月季切花产生花朵变色,因而不适用于白色花系的月季切花保鲜;在实验设定的浓度内,抗蒸腾剂Transfilm未找到合适的适用于月季切花保鲜的浓度,其最适浓度有待下一步继续实验确定;外源ABA做为月季切花保鲜剂使用时,其最佳的喷施浓度为0.01 g/L.  相似文献   
89.
以转抗菌肽D基因的中华猕猴桃抗性芽为材料,通过诱导生根和移栽获得猕猴桃盆栽苗。对盆栽苗进行PCR和RT-PCR鉴定表明,抗菌肽D基因已经整合到猕猴桃基因组中,并进行了转录。对盆栽苗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喷施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病原菌(1.2×10~7~1.2×10~8,OD600值为0.2)的条件下,转基因植株的CAT和POD活性比未转基因植株明显降低,PAL活性比未转基因植株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0.
综述了枣疯病病原及传播途径、发病的生理生化变化、植原体分类地位、发病过程的基因表达变化、基因组及致病因子、抗病品种选择、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综合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就枣疯病植原体致病因子和其他致病蛋白导致发病的分子机制、枣疯病的定量精准施药、物理防治技术和设备的开发等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为枣疯病发生机制和防治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